柑子園鎮

柑子園鎮位於道縣東部,鎮政府距縣城21公里。東部與寧遠縣天堂、保和兩圩交界,南與白芒鋪鄉、白馬渡鎮接壤,北與寧遠縣保和圩毗連。鎮政府駐柑子園圩。轄區內有三海洞、興隆、善祥、周鄺、柑子園、燕石洞、岩口、新屋牆、五福、內嶺、黃金、同心、劉家、軍民、洲子上、糧林、農科站、油湘、脈地、欣榮等20個村,213個村民組。

歷史沿革

1951年設柑子園鄉,以駐地得名。1958屬八一公社。1961年為柑子園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5年撤區並鄉與原油湘鄉合併為柑子園鄉,2010年11月30日上午,道縣柑子園撤鄉建鎮正式掛牌成立,本是縣東重要農副產品集散地。民間傳聞已久的道縣柑子園鎮至此正式亮相, 此次亮相包括道縣柑子園鎮政府等多個機關單位。

區位交通

柑子園鎮位於道縣東部,鎮政府距縣城21公里。

慶典儀式慶典儀式
東部連線寧遠縣,通向郴州市,向西課直達桂林市,省道
323橫穿全境,正在修建中的寧道高速也經過柑子園,鎮內交通已經完全實現了村村通,有縣道一條連通著境內的油湘、黃金、脈地等村,可便利的往返於縣城和寧遠縣。

自然地理

全鎮總面積84.7平方公里,耕地1482.4公頃?林地4350公頃,8071戶,30519人。盛產水稻、烤菸、油茶、杉木、馬尾松等。境內屬平崗丘陵區,把截大嶺矗立東面,是道縣與寧遠縣的交界山。與寧遠交界處有屋脊崗,兩邊高山峻拔險阻,山下有一條羊腸小道,蜿蜒十餘里,渺無人煙,地勢險要,歷為兵家要塞。九嶷河自南向北流經半個鎮,沿河兩岸水利條件較好,土質肥沃。水系豐富,收納九嶷河、泠水、舂水、仁水等寧遠縣的全部河流。

經濟概況

柑子園鎮的經濟以農業為主,近年來隨著道縣在東部產業轉移中的優越區位條件,加工業也在不斷壯大,全鎮年生產總值8246萬元,年財政收入76.18萬元。

科教事業

境內有中學2所,分別為柑子園中學、油湘中學。兩所中學為道縣的教育事業發展已經地區人才培養教育了一大批人才。全鎮有國小33所,醫療機構36個。

轄區概況

三海洞

Sānhǎidòng
此地三洞相連,春雨漲水時,一片汪洋,浩瀚如海,故名三海洞。泠水在此注入九嶷河。村委會駐周家,轄周家、曹家、宋家、荷葉塘、唐家、葉家、是間嶺、江口周家、江口許家等18個村民組。總面積5.4平方公里,耕地109.5公頃,582戶,2341人。

興隆

Xīnglóng
清末從善祥分居,初名新村,後人丁興旺,取名興隆。村委會駐興隆,轄興隆、土皮洞、黃家、朱家、劉家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71.3公頃,421戶,1770人。

善祥

Shànxiáng
清時,從江西遷來,原名松樹腳,後改為善祥。村委會駐善祥,轄善祥、把截洞、水弄里、五里牌、福家洞、糧會山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1.9平方公里,耕地66.1公頃,320戶,1404人。

周鄺

Zhōukuàng
周、鄺二姓,從寧遠下坊遷來,得名周鄺。村委會駐周鄺,轄周鄺、南海、上南海、申家等4個村民組。總面積2.4平方公里,耕地26.5公頃,185戶,843人。

柑子園

Gāngzǐyuán
從永州永字橋遷來,立宅之初,此地有一園柑桔,取名柑子園。村委會駐柑子園圩,轄柑子園圩、楊柳塘、狗爪壩、白竹沖、白面塘、小歐家、拐子園、光明洞、黃家、鴨婆塘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4.0平方公里,耕地97.3公頃,487戶,2017人。

燕石洞

Yànshídòng
洞中一石,狀如燕子,取名燕石洞。九嶷河從天堂鎮嶺腳村流入。村委會駐燕石洞,轄燕石洞、岩口、萬家、大潭壩、鄧家、魏家、何家、馬家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3.6平方公里,耕地72.2公頃,519戶,2138人。

老岩口

Lǎoyánkǒu
此地有石岩一口,取名岩口,後分兩村,改名老岩口。村委會駐老岩口,轄老岩口、新岩口、唐家、岩門口、假花塘、高家宅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2.9平方公里,耕地50公頃,285戶,1301人。

新屋牆

Xīnwūqiáng
從石山唐家分居,建村之始,蓋新屋,砌新牆,取名新屋牆。村委會駐新屋牆,轄新屋牆、富里洞、陳家、何家門口、石山唐家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4.6平方公里,耕地90.5公頃,494戶,1721人。

五福

Wǔfú
1984年由唐家、歐家、陳家、郭家、朱家五姓在此建圩,故名五福圩、後簡稱五福。村委會駐五福圩,轄五福圩、朱家、郭家、歐家、周家塘、壘里、蔣周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6.3平方公里,耕地149.8公頃,695戶,2374人。

內嶺

Nèilǐng
從青皮分居,四周是嶺,村住嶺中得名。村委會駐內嶺,轄內嶺、紅盆、甲頭壩、煙竹壘、江家車、於家、李家塘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4.7平方公里,耕地67.5公頃,321戶,1418人。

黃金

Huángjīn
東陽坊分居,土壤黃色,取名黃甲洞,後改黃金洞,簡稱黃金。村委會駐黃金洞,轄黃金洞、智塘、鄧家、晏家坪、李家、水源里、川岩塘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1.9平方公里,耕地64公頃,343戶,1712人。

同心

Tóngxīn
1958年建隊時,以駐地命名楊柳塘大隊,1966年改為同心大隊,後為村名。泠水、舂水在天堂鎮曹家灘村匯合,並從此流入。村委會駐桐子坪,轄桐子坪、裴家渡、桐木壘、石灰窯、楊柳村、唐家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4.7平方公里,耕地78.7公頃,394戶,1544人。

劉家

Liújiā
以姓取名。村委會駐劉家,轄劉家、三角洞、黃牛形、電子沖、烏家、劉家洞、壩子頭、海堂廟、石潭寺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3.0平方公里,耕地45.3公頃,231戶,961人。

軍民

Jūnmín
1958年建隊時命名何家大隊,1966年同軍民車合併,取名軍民大隊。村委會駐軍民車,轄軍民車、江口、灣子裡、趙家壘、朱家、土巴壘、石盤洞、月形、里家洞、何家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57.4公頃,325戶,1307人。

洲子上

Zhōuzǐshàng
村莊四周皆田,中為沙洲,取名洲子上。村委會駐洲子上,轄洲子上、青山嶺、小熊家、十二畝壩、槽古累、大坪子、鄧家、瓢瓜丘、五里洞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7.0平方公里,耕地83.6公頃,407戶,1888人。

糧林

Liánglín
1958年建隊時,以片村命名為深源洞大隊,1966年為糧林大隊,後為村名。村委會駐陳家,轄陳家、深源洞、熊家、蔣家、彭家、宋家、馬家、竹里洞等4個村民組。總面積4.0平方公里,耕地27.5公頃,151戶,658人。

農科站

Nóngkēzhàn
1958年建隊時,屬油湘大隊,1972年改為油湘公社農科站,後為村名。仁水在此注入九嶷河。村委會駐小江口,轄小江口、徐家、盈家、袁家等2個村民組。總面積1.9平方公里,耕地12.1公頃,65戶,315人。

油湘

Yóuxiāng
建圩之始,附近村落茶油在此集散,初名油鄉,後訛化為油湘。村委會駐油湘圩,轄油湘圩、柏家村、龔家、白竹園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45.4公頃,266戶,1146人。

脈地

Màidì
村後山脈逶迤,取名脈地。村委會駐脈地,轄脈地、界牌、白竹塘、三家塘等16個村民組。總面積4.8平方公里,耕地85.5公頃,422戶,1969人。

欣榮

Xīnróng
1960年建樟木洞大隊,1966年改為欣榮大隊,後為村名。仁水自中和鎮仁杏村流入。村委會駐樟木洞,轄樟木洞、廖家、古木洞、西嶺、陳家灣子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4.0平方公里,耕地62.1公頃,350戶,1569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