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崖樹

柏崖樹為柏科崖柏屬的植物。生長於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區,目前尚未大量人工引種栽培。 上世紀90年代曾因數量稀少未被發現宣布為滅絕物種,21世紀初在重慶大巴山地區及陝西安康地區發現少量植株,屬於瀕危野生樹種禁止採伐。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人工栽培方案。 柏崖樹是柏科(Cupressaceae)崖柏屬(Thuja)6種常綠針葉樹的統稱,原產於北美和東亞,可供觀賞及生產用材和樹脂,與羅漢柏(false arborvitae)近緣。柏崖樹為喬木或灌木,常成金字塔狀,具薄的鱗片狀外樹皮和纖維狀內樹皮,水平或上升分枝,形成特有的扁平、浪花狀小枝系,每小枝有4行細小的鱗片狀葉。幼葉較長呈針狀,在某些種可與成熟葉並存。雌雄同株異枝,毬花著生於枝端,雄毬花圓形,淡紅或淡黃色;雌毬花很小,綠色或帶紫色。成熟毬果單生,卵形或長圓形,長8~16毫米(約1/2吋),有4~6對(或3對,多至10對)薄而易彎的鱗片,頂端成厚脊或突起。

生長習性

柏崖樹是陰陽樹,既能生長於陽坡乾燥懸崖,又能生長在潮濕陰坡。耐瘠薄幹燥土壤,忌積水,喜空氣濕潤和鈣質土壤,不耐酸性土和鹽土;要求氣溫適中,超過32度生長停滯,在-10度低溫下持續10天即受凍害

分布範圍

柏崖樹柏屬的其他亞洲種還有日本鮮崖柏(T.standishii,即日本香柏;金字塔狀喬木,在原產地高15米,具淡紅棕色樹皮和亮綠色葉)、朝鮮崖柏(T.koraiensis,灌木或小喬木,高近10米,枝條開展,葉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銀色)等。崖柏木材淡黃色或淡紅棕色,質地輕軟而耐用,芳香且易加工。巨柏(T.plicata,即巨崖柏、大側柏)是最重要的用材樹種。

金鐘柏(T.occidentalis,即美洲崖柏)的木材亦常用。

產於中國重慶城口及陝西安康紫陽嵐皋等,生長於海拔1400米左右土層淺薄、岩石中。由於重慶及陝西安康的地方方言統稱柏崖樹,故名柏崖樹或柏崖木,其實就是崖柏樹或崖柏木。

主要價值

藝術價值

華北地區太行山脈岩石縫中枯死的柏崖樹根、樹幹、由於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生長,吸天地精氣,並經歷崖風之強力吹刮,使其形成了奇特的飄逸、彎曲、靈動的造型,木質密度高、油性大,並有著醇厚的柏木香味。

燕山山脈的柏崖樹根、樹幹、由於在相對舒適的環境下生長,造型舒緩,平和舒展,大部分有密度高,油性大的特點,香氣芬芳,醇厚濃郁,有長時間存放,味道更佳的特點,曾被用於根雕,擺件底座,枕頭,佛珠。傷害瀕危植物而製作來的佛珠等不但不會給製造者和佩戴者帶來任何功德,反而會使自身功德大損,畢竟物種滅絕的罪惡比起殺生,何止深重了千萬倍。野生柏崖木的採挖會受到嚴厲的懲罰,任何野生柏崖木製品也應受到抵制。但是移植栽培技術的研究發現這一樹種是可以人工種植的。

收藏價值

柏崖樹是一種全天然植物,無法人工培育和種植,量少,具有不可再生性。尤其是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的柏崖木的量相對更少。淡咖啡色的柏崖木,俗稱“陳化料”,歷經成百上千年風吹日曬,氣味穩重,香氣聞起來很舒服。市場價格多在萬元以上。

因為柏崖樹很難人工培育,不可再生,而且量少,這是柏崖樹很難被收藏的基礎。作為一種瀕危植物,這種收藏與象牙收藏、食用魚翅一樣被嚴厲譴責和禁止。但最近有人意識到人工栽培柏崖樹是一個未開發新領域!

收藏現狀

柏崖樹作為瀕臨植物,又是植物活化石,國家應該列為重點保護對象。如此火熱的收藏市場,想像若干年後的懸崖上光禿禿的又是何種原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香,人恆愛之,環境,吾輩亦該愛之。

藥用價值

一、安魂、定魂——能明顯改善失眠多夢,其香味可提高血液含氧量,使人精神愉悅。在日本,柏木香氣被譽為“空氣維生素”,有癌症專家讓病人在柏木林中進行保健治療。用崖柏做薰香讓柏崖木的香氣環繞在病人周圍,可以改善病人心情,提高免疫力。

二、排毒、養顏——《本草綱目》載:“可利水道,興陽道”。崖柏五行屬金,能助肺氣,合皮毛;柏崖木飲片沖茶泡酒,可潤腸祛油,促進新陳代謝,清除體內垃圾,美顏潤膚。

三、抗炎、解毒——柏崖木芳香之氣,能淨化空氣、殺滅細菌和病毒,具有抗炎消腫、防癌抗菌等的功效、尤其對肺癌有一定預防作用,可能是因為其特殊的揮髮油作用於肺部,但這需要特殊使用方法。柏崖精油對蟲蟻叮咬、無名腫痛有奇效。《中國藥典》載:“蜀東有痔瘡者,坐柏木,止痛消腫奇效;其木煮水,澤頭髮,治疥癬。

研究價值

它的價值對研究古地質、古生物有重要價值。昨天,成都商報(微博)記者致電彭培好教授,他說此次發現讓他和整個植物學界都為之興奮。彭教授介紹,柏崖樹屬於松柏科,長有球形果實和柏樹一樣的枝葉,被植物學家稱為世界上最珍稀的裸子植物。

物種現狀

柏崖樹是1982年在重慶城口縣的一個分布點上採得標本的。由於森林已被砍伐,以後曾多次去原產地調查,都沒有再找到,被重新發現,且於重慶城口縣懸崖上現存一定量的崖柏及枯死之遒枝。

特別提示:根據CCTV官方報導,所謂的太行山柏崖樹(即側柏)和植物學上的柏崖樹(Thujasutchuenensis)並非一物,絕不能混為一談。

自2013年市場瘋炒後,先後在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天水等地發現柏崖樹,並遭到瘋狂的亂砍亂伐,許多活體被連根挖掉,更有甚者,將松柏冒充柏崖樹也被砍伐,地方森林公安已加大整治力度,出重拳打擊。

物種鑑別

第一,外形。要從外形來判斷,柏崖樹的根是扁的,移植後的根是圓的,原因是因為崖柏的根是長在岩石的縫隙中的的樹和枝或彎曲旋轉,或瘤,或枝杈很多。

柏崖樹老料表面灰白色,沒有白皮,裡面全是紅料,帶白皮的料,白皮很薄一般兩三毫米左右,開料前香味不大,開料後香味細柔綿長,令人回味無窮。柏崖樹開料後,裡面黃紅色,紋理細膩,百轉千回,非常美觀!崖柏密度比平常木材高,沉水,即使小料拿在手裡也非常壓手。

第二,香味。從柏崖樹的香味上來判斷崖柏的真假,從醫學角度來說,柏崖樹裡面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化學成分揮髮油、黃酮類化合物、萜烯類和酚類化合物、有機酸、多糖、木脂素、鞣質、樹脂、無機元素等,具有止血、鎮咳祛痰、擴張支氣管、抑菌、抗腫瘤、抗氧化等多種藥理作用。故而真正柏崖樹的味道是一種渾厚的藥香味,不刺鼻。而其他類柏樹的味道則有一種酸酸的刺鼻的味道。真正的崖柏是沒有酸味的。

第三,很少有蟲蛀。因為柏崖樹味道的特殊性,即使乾枯幾百年,也不會有蟲子嗑咬,所以真正的柏崖樹不會出現蟲子眼洞的。

特性鑑別:

1.看油性:油性越大越好,注意不要買到康料,看它的油分是否充分並有浸潤感,色澤明媚的油分是最好的。柏崖木含精油量比較高的植物,大約在9.5%。通常好的邊角料,鋸末都不浪費,用來提取柏崖樹精油。

2.看密度:柏崖樹的比重和形態越重越好。極品陳化崖柏會沉水,比重可以大於1,硬度也相當大。

3.看顏色:棕紅色為上品,看起來有厚重感。

4.看包漿:極品的柏崖木至少生長了500年以上。這種崖柏表面會形成一層厚達一厘米的包漿層,而新採伐並且在人工條件下陳化的柏崖樹,表面的包漿層就要薄得多。好的柏崖樹“白皮”面積不會超過表面積的1/3。

5看年輪:年輪細密程度決定了柏崖樹的生長年限,大於1厘米就不可能是陳化柏崖木了,通常來講越密越好,因為柏崖木生長環境惡劣。生長速度緩慢,好柏崖木往往年輪細如髮絲。

6.聞香氣:極品柏崖樹的香氣清遠悠長,韻味十足。

7.看紋理:雲紋/雀眼/留疤/黑線/陰陽紋/水波紋/火焰紋主要就是這7種紋理。

柏崖木三料

生料、老料、陳化料

在說明生料、老料、陳化料這三類材料之前,讓我們來溫習一下木材的基本結構,這對接下來我所描述的術語會有一個較深的理解。

木材的樹皮、邊材與芯材:

在木質部中,靠近樹皮(通常顏色較淺)的外環部分稱為邊材,是生、活的;芯材是指髓心與邊材之間(通常顏色較深)的木質部,芯材細胞已失去生機。

如下圖:

生料

顧名思義,生料就是所謂的活料,其主要特徵是材料具有樹皮(有時樹皮會被剝去)、邊材(即我們常說的白皮)。材料有水分,濕潤,有些甚至葉子都還留在上面。我們所要抵制的,就是此類材料。如圖:

請看,樹皮(最外面的皮)、邊材(白色部分)均在,這類材料,可歸納為:生料。

生料開裂的原因:

柏崖木材中存在極性的羥基基團,在水分進入或析出時會出現體積尺寸的濕脹和乾縮。這種脹縮各項異性。變化率一般隨紋理方向而不同,造成崖柏集合形體不穩定,造成開裂、彎曲等現象。

陳化料

在說老料之前,我們要先說說陳化料,因為這樣反著順序說,更容易理解。

陳化料,指的是柏崖木的樹皮、邊材在懸崖上已經完全風化朽光,只剩下了芯材部分,有人稱為風化料,有人稱為脫骨料,亦有人稱為舍利料。

老料

老料的界定,從定義上說,是指柏崖樹在懸崖上(注意此條件,是在懸崖上)死亡之後,直至樹皮、邊材風化成為陳化料之間的這個階段。我們說老料,一般指的是崖柏死亡後,樹皮、邊材尚未朽化完的材料。

級別

特級柏崖木:造型優美,自然大方,比例協調,獨具韻味為一體,觀賞性漂亮的。

一級柏崖木:統稱崖柏,一定是樹頭或根部,自然狀態下表皮有灰白色無光澤包漿。清洗乾淨後其木質淺紅棕色帶油性,用竹絲刷來回擦拭,有光澤性包漿。

紋理成流水狀或櫻樹團狀,質地堅硬,有菩薩雲氣,人物鳥獸形狀的全天然藝術品。

通常此類崖柏樹枯死的時間在50年以上,纖維如牛肉絲;顯微鏡下可見樹齡間淺黃棕色纖維,帶深紅棕色油點,樹齡間油點為15~25層,截面形狀如蠶。此類柏崖木的油分最好,如煲水做茶,湯色略黃,清香怡人,回甘甜美;如置於家中,身安神穩,造型優美,鬼斧神工。是收藏家和一些養生人士的最愛,且價格不菲。

二級柏崖木:枯死時間略黃,有舍利乾帶白皮,心材淺黃紅色,切面由於氧化作用而由黃色轉變為深黃紅色,且明顯帶油性。顯微鏡可見樹齡間纖維承乳白色,排列細密;截面類似竹子纖維,帶黃色油質孔,氧化後變成深黃色。

通常此類柏崖木的揮發性油量大,聞起來有一股濃烈松節油的味道,長時間與空氣接觸後,香味因氧化變為清香。

柏崖木的香氣可淨化空氣,舒緩神經,改善皮膚血液循環,抗腫消炎,延緩衰老。可做薰香、浴足、美容。

三級柏崖:又叫地柏,生長於土地里的柏崖樹。由於土裡水分營養豐富,生長環境寬鬆,樹木生長快,水分大,油性少。樹根生長成自然狀;白皮完整或帶少許舍利;心材紅棕色,帶濕,水分重,易開裂;心邊材區別明顯,但邊界不明顯;顯微鏡下可見樹齡間纖維乳白色,排列明顯稀疏並夾雜有氣孔;截面像漂白過的竹子纖維,略帶黃色油質孔;油質孔內有少量黃白色油質。

四級柏崖木:柏崖樹枯死時間在500年以上,而且已經離開崖壁石縫,經風吹日曬油分全失。或是其它無油性柏木。此類柏崖木無香味或有木香味。顯微鏡下可見樹纖維蒼白,纖維孔大而空,比重小可浮於水面。

植物學史

柏崖樹起源於恐龍時代。其木材化石始於侏羅紀中期,在白堊紀曾有過鼎盛時期,擁有眾多的物種。到了第三紀,該屬物種大量消失,全世界僅存5個間斷分布的物種。

1892年由法國傳教士法吉斯城口南部首次發現,1998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柏崖樹(崖柏樹)列為我國已滅絕的三種植物之一。但在1999年10月,“重慶市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骨幹調查隊”在城口考察時,歷盡艱辛,終於重新發現了已“消失”的柏崖樹(崖柏)野生居群,在2000年第3期《植物雜誌》上,向世界宣布“柏崖樹沒有絕滅”。由於柏崖樹的結子母株非常稀少,自然更新困難。群現處於極度瀕危狀態,急待加強保護,同時其藥用價值非凡,正在考慮大量人工扦插種植柏崖樹。

2011年4月,重慶開縣境內發現一株高約30米、圍徑2.37米的柏崖樹,成為全世界迄今為止發現的最為高大、粗壯的崖柏。

2012年7月26日,重慶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野外調查工作中,在城口縣鹹宜鄉明月村7組楊家岩意外發現一株柏崖樹,這株柏崖樹生長在一處絕壁之上,其根部深深的探入崖壁縫隙之中,將整株樹牢牢地固定在懸崖之上,由於地勢險峻,無法靠近,調查人員只能通過目測方式對這株柏崖樹進行測量,測得地徑為1.2米,樹齡約500-600年,大巴山自然保護區調查到的柏崖木而言,發現這樣粗大、古老的柏崖樹單株尚屬首次,此柏崖樹堪稱崖柏“樹王”。

2014年12月18日,在宣漢縣三墩鄉、漆樹鄉以及陝西安康等地林區發現多個柏崖樹野外居群,數量在數千株以上。絕大多數植株都生長在海拔1500米至1950米的石灰岩懸崖石縫上,保存完好。

(本文資料部分來自於百度百科轉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