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燦

林燦,福建德化雷峰人。約生活於清乾隆、嘉慶、道光間。祖輩世居雷峰村林厝東洋,他徙居石城漈仔頭;一生務農,兼設館傳授武術。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堪稱“近代武松”,為清代德化一代拳師。

清拳師

林燦從小愛好武術。長大後又從師永春鰲峰名師鄭禮,得其真傳。據傳在永春拜師學藝時,他同諸師兄弟等在鄭禮的親傳口授下,早晚認真練功;功余,自己又背後細思琢磨,勤加練習。因此,他的拳術功法在同學中高出一籌。同時他又遵從師父之囑,白天將一隻母牛和一隻牛犢趕至山坡放牧時,練習用雙臂捧抱起小牛從高處抱向低處,然後又從低處抱回高處。每天數趟,寒暑不輟。於是,林燦的臂力隨小牛長大日增,由數十斤、百來斤而練出二三百斤猛勁;加上武術功底,臂力驚人。鄉閭鄰里都稱譽其“林燦手”,與“王然腳”齊名,名馳遐邇。

林燦尊師重道,與鄭禮的師徒感情極深。他從永春鰲峰學藝歸來後,一日突然接到鄭禮家來人報稱“某月某日鄭禮突病身故!”林燦得此凶訊,哀痛不已,迅即備辦厚禮奔喪,祈得一瞻師父遺容,報以師徒情誼。而其他諸師兄弟得到“師父暴亡”噩耗後,竟無任何反應與訊息。

其實鄭禮並沒有死。這是他要檢驗眾門徒對自己真實情感的一招。於是鄭禮深感林燦尊師的一片真誠,遂留下林燦,將原來未傳授的自己所獨到的最關鍵的功法全部教給他。因此,林燦盡學其秘傳所長,成為鄭禮的重要傳人,德化的一代名拳師。

林燦學成歸來,不久適逢農曆七月中元節,雷峰林厝厚陽堂祠宇祭祀祖先。林燦“房衰丁微”,家境又窮,往年常受族中刁惡者的凌辱,這次又是故伎重演。林燦強忍心中怒憤,默不作聲,伸出一手,用食中兩指夾住廳堂中擺置供品的一張“八仙桌”的桌面板,輕輕平舉胳臂,連同桌上的果蔬供品,似毫不費力地輕步移至下堂,然後又從下堂輕步回放原處,面不改色。在場的人看後個個驚嘆不已,刁惡者從此沒人再敢凌辱他。

林燦武術學成後,仍以農為業,農閒則在家或外出設館授徒。有一年的春耕季節,他到村外耙田,傍晚回家的半路上,一隻老虎正蹲躲在路旁草叢中等他的老牛。老牛頓足不前,同時又襲來一股異膻臭味。林燦心中有底,急忙放下肩上的鋤頭鐵耙,揚起手中竹鞭,隨著一聲吆喝猛抽牛股肱。牛挨猛鞭急向前奔,而老虎也受驚撲地一躍橫衝路邊山下。林燦眼疾手快,運功舉臂劈去,手起拳落,截斷虎脊骨和肋骨,老虎疼痛難當,動地狂吼,遠遁奔命。林燦暗自忖量:“該死的‘畜生’,挨我這一拳,不死也該只剩半條命!”

林燦回到家,與老伴講起方才半路空拳打老虎的事,他老婆半信半疑:“你別吹牛!真有那么大本事?”可第二天,鄰村長基競傳來了“有人拾得死老虎”的訊息。林燦自信:這老虎一定是昨晚被自己的“鐵拳”打死的。但他必須檢驗一下自己的功力,夫妻倆遂齊到廳堂,並由他老伴搬起廳邊厚3寸許寬8寸的“鎮廳”長板凳,用力往天井拋向下堂,林燦事先運功等候於天井中,舉起鐵臂,隨著一聲吆喝用力一“斫”,砍成兩截,他果斷地說:“是!長基拾到的那隻死虎,肯定是我昨天傍晚叫它斃命的。”

漈仔頭離長基僅一里許。林燦一口氣跑到長基村,要去認虎“分”虎。而正在宰虎的人七嘴八舌,誰也不信、不肯認賬。林燦反覆申述其來龍去脈,並說明該虎的毛色,腰脊、肋骨被“斬”斷等證據。但誰也不認賬。林燦沒奈何,遂一腳踩住虎頸,雙手捏緊虎頭,狠勁猛地一扭,將虎頭扭成360度,扯斷虎頸,緊緊抱起虎頭,大踏步勁奔雷峰東洋老家。在場宰虎眾人,知道林燦的武功沒人敢追。

林燦抱著虎頭奔抵老家後,給族親細述打虎經過,聽者無不驚服讚嘆。於是“鐵臂林燦手,空拳斃老虎”的驚人事跡,迅速傳遍遠近四方,家喻戶曉,老少皆知。據現健在的86歲老人、林燦族親、東陽堂舊居主人之一的林仕綿稱,該虎頭顱骨一直保存至1950年代初,尚珍藏於雷峰村林厝東洋東陽堂右廂房“隱室”作紀念。後來,東陽堂主人先後遷徙新居,該虎頭骨才不知去向。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林燦(1943.5-)男,廣西上思人。壯族,197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6年9月參加工作,廣西農學院植保系植保專業畢業,大學學歷,高級農藝師。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1962.09——1966.09,廣西農學院植保系植保專業學習;

1966.09——1967.09,留校待分配;

1967.09——1980.07,廣西隆安縣那桐公社勞動、農技站技術員、站長;

1980.07——1982.06,廣西隆安縣那桐公社管委會副主任、農技站站長;

1982.06——1983.03,廣西隆安縣那桐公社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1983.03-1984.05 廣西隆安縣農業局局長;

1984.05——1985.04,廣西隆安縣委副書記、縣長;

1985.04——1990.02,廣西隆安縣委書記(其間:1987.09-1988.07在中央黨校培訓部學習);

1990.02——1993.06,廣西南寧地委委員、行署常務副專員;

1993.06——1996.04,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廳長、黨組書記;

1996.04——2002.01,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廳長、黨組書記,自治區科協副主席(兼);

2002.01——2002.02,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廳長、黨組書記;

2002.02——2002.03,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廳長、黨組書記;

2002.03——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十屆人大代表

革命烈士林燦

林燦,原名林長開,字建南,1905年出生於汕頭市澄海區鹽鴻鎮鴻溝鄉半埔社一個農業家庭。父親林澤亥,從事農業兼營杉木生意(經營杉廠)。林燦生性溫厚,身體強健,好拳擊,青年從師學藝,練就一身拳技,但不以拳技示人,從不惹是生非。林燦家中兄弟五人,長兄林長庚,為人忠厚老實,務農兼做生意,大革命時期曾為鴻溝鄉農會領導人,仲叔、三兄專乾農業,季兄就讀金中,中途病故,林燦居未,幼時在鄉中震華初級國小讀書時,勤謹好學,學業進步很快。1921年還沒讀高小階段就進入澄海中學作旁聽生,半年後(1922)正式在澄海中學 。在學期間,他接受革命新思潮的教育,每在假期,經常與思想進步的同學王紹傑等人來鴻溝鄉走動,為鴻溝地下革命活動開闢路徑。

1925年,澄海中學校長杜國庠教師李春蕃等革命先驅者,把革命種子播給全校,特別是林燦、王紹傑等人受影響最深,投身於革命前列。是年“五卅”慘案發生,我縣成立各界外交後援會,林燦被選為負責人,在校為學生會領導人。開展宣傳革命、愛國、反帝國主義的活動。

畢業後,林燦在澄海參加革命工作,同時加入澄海縣共青團組織。1926年元旦後接任中共澄海縣委支部書記。4月上旬被選為澄海縣農民協會籌備委員。是年6月,中共澄海縣特別支部改稱為澄海縣部委,他繼續擔任書記。1927年1月1日,林燦被選為農、工、商、學聯合會籌備會常務委員。1月9日澄海縣國民黨第二次大會開幕,林燦被選為黨部第三屆監委。

1927年4月10日,澄海發生“四.一〇”國民黨發革命事件,搜捕革命同志。是晚,林燦從汕頭回澄海,聞訊,即與幹部研究部署應變措施。翌日,他到澄海中學工作時被拘捕。林燦被捕後,其父兄及鴻溝鄉族老“六員”暨澄海縣革命骨幹,四處營救,於9月以金錢贖出。

林燦出獄後,革命意志更堅強,為繼續進行革命,他回家鄉隱蔽,夜間常與外來革命同志活動於鄉外發合塭寮,或潛聚與林燦祖居及杉廠涼棚等地,發展地下黨員,建立民兵組織。

1928年3月8日,中年澄海縣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尚書寨召開,林燦被選為執委。

林燦在澄海中學讀書時,與女同學吳文蘭意志相投,一起幹革命,訂為革命伴侶,但各位革命忘我工作,無暇顧及結婚問題。1928年吳文蘭同志在汕頭工作時,不幸被捕,為革命犧牲。

吳文蘭同志犧牲後,林燦仍繼續在鴻溝進行秘密活動,以自己家庭為聯絡點,交通沿海各地革命組織工作,葉劍英同志就曾居住在其家中。

1929年2月,林燦被通緝,情況緊迫。不得已借道香港流亡泰國。

1937年,林燦回國參加抗日戰爭,任新四軍第三師參謀。1942年在蘇北作戰中英勇犧牲(時名林建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