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種子貯藏

林木種子貯藏從採種到播種至少也要間隔幾天,因此妥善貯藏對各類種子都有重要意義,貯藏的任務就在於延緩種子的衰老過程,最大限度地保持初始活力。

林木種子貯藏

正文

存放林木種子以保持其活力的措施。造林事業的重要環節。隨采隨播的樹種,如(楊樹類、柳樹類),從採種到播種至少也要間隔幾天,因此妥善貯藏對各類種子都有重要意義。種子在範圍寬廣的環境中安全有效、迅速萌發、茁壯成苗的能力稱種子活力。種子成熟時活力最強,稱初始活力。種子脫離母體後生命活動減弱,但未停止。在一定條件下它又會加劇生命活動,消耗營養,積累有毒代謝物質,使酶變性,細胞膜的功能惡化,蛋白質失去活性,甚至細胞核衰老,染色體畸變,導致活力衰減乃至喪失發芽能力。貯藏的任務就在於延緩種子的衰老過程,最大限度地保持初始活力。
影響種子貯藏壽命的因素 一個種批各粒種子生命力所能維持的平均期限稱該種批種子的平均壽命,它取決於多種因素: 種皮構造 種皮緻密、透性較差的如豆科樹種的種子壽命較長,如植物標本館中存放99年的銀合歡種子仍有30%的發芽率。種皮膜質、容易透水透氣的楊樹柳樹等的種子壽命則短得多。響葉楊種子如不妥善保存,通常壽命只有2~3周。
種子貯藏前狀況 指結實母樹的生育狀況、合子形成和種子發育期中的環境條件、種子的成熟程度、病蟲害的感染程度以及採集時的天氣、加工時的溫度、濕度和所受機械損傷的程度等。未充分成熟種子的種皮保護功能不完善,內部易溶物質向貯存狀態的轉化未完成,含水量高,容易感染黴菌,不易貯藏。脫粒加工時因感受高溫而活力下降的種子貯藏壽命短。因高溫或其他原因致死的種子腐壞時會惡化鄰近種子的貯藏環境,並最終危及整個種子堆,受機械損傷,或受“內傷”的種子會成為種子堆中發熱霉壞的危險中心。
種子貯藏時狀況 指種子的發芽能力、淨度和含水量等。初始發芽能力強和淨度高的種批能在較長的時間裡保持生命力。種子含水量低時,種子內的水處於同膠體結合的狀態,稱結合水,幾乎不參與代謝活動。這時各種酶呈吸附狀態,種子的呼吸極其微弱,種子所帶真菌和昆蟲也受到抑制,在其他條件配合下能夠長期保持生命力。貯藏的難度隨含水量增高而加大。含水量超過40~60%的種子有可能萌發;超過14~20%的種子會因呼吸旺盛而明顯發熱;超過12~14%的種子內部外部所帶真菌便會孳生繁殖;只有低於8~9%時昆蟲才不致於活動。J.F.哈林頓的一條經驗法則認為,大約在5~14%的範圍內,含水量每增加1%,種子的壽命便會縮短一半。降低種子生命活動而能安全貯藏的種子含水量習稱安全含水量。但只有同時具備其他條件時這個詞才有實際含義。安全含水量範圍一般根據貯藏要求(如短期貯藏還是長期貯藏)分別樹種規定。按安全含水量的高低可將林木種子區分為能忍受和不能忍受乾燥兩大類。多數樹種的種子能夠忍受乾燥,安全含水量一般為5~14%。另一類種子如油茶含水量低於24%、麻櫟低於30%就會顯著降低發芽能力。能耐乾燥的種子如過分失水(含水量低於5~6%),種子中類脂化合物因失去水膜保護而自動氧化生成的游離基會使種子受到傷害甚至死亡。
貯藏環境 貯藏時除保護種子免受病、蟲、鼠、鳥等生物因子為害外,還要注意環境條件中的空氣相對濕度和溫度。種子是從周圍空氣中吸收水分還是釋放水分,取決於種子中的含水量是低於還是高於它同當時周圍空氣相對濕度之間的平衡含水量。相對濕度相同時,平衡含水量的高低取決於種子內含物的成分、種子的相對面積、種皮的結構和種子所受機械損傷的程度等因素,並因樹種、種批而有不同。含蛋白質或澱粉多而含油少的種子,其平衡含水量遠高於富含油分的種子。種子生命活動的強度還同環境溫度有關。在能夠忍受的範圍內,溫度越低,種子活力衰減的速度越慢。哈林頓的另一條經驗法則是,大約在0~50℃之間,溫度每提高5℃,種子的壽命會縮短一半。空氣中水氣含量不變時,溫度的變化還會改變相對濕度。相對濕度相同而溫度低時,平衡含水量會略高於溫度高時的數值。林木種子貯藏壽命同溫度、含水量的定量關係是正在研究中的課題。
貯藏方法 常用的有乾藏和濕藏兩類,前者適用於耐乾燥的種子,後者適用於不耐乾燥的種子。
乾藏 先根據貯藏期限和經營條件確定必須控制的溫度和含水量水平。適用溫度一般為0~5℃,有些國家採用-18℃。不少地區冬季的自然氣溫已能滿足越冬貯藏的要求,氣候溫暖地區或需長期貯藏時則需有致冷設備。種子含水量必須降至安全範圍。降低溫度也可收到同樣效果。保持乾燥後含水量的途逕一是維持庫房乾燥,一是將種子裝入防潮材料製成的密閉容器,必要時可在容器中加放乾燥劑。環境中的氧氣分壓高,不利於種子保持生命力,因此真空貯藏和絕氧貯藏也在試用中。
濕藏 要求濕潤而適當低溫通氣的環境。溫度一般為0~5℃,以利於降低微生物的活動,防止種子呼吸發熱和發芽。適當通氣可以為種子提供必需的氧氣並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和熱逸散。常用潔淨、疏鬆而又保水的材料如砂作基質,或同種子相間成層,或與種子充分混拌,造成濕潤通氣的環境。不耐乾燥的種子壽命較短,通常只作越冬貯藏。有些種子有休眠習性,濕藏還可起到解除休眠的作用。櫟樹種子在流水中貯藏也有較好效果。
貯藏管理 貯藏種子應有嚴格的制度,種子經過檢驗才能進入貯藏,並須按樹種和質量等情況詳細登記、分別存放,以充分利用庫容、避免混雜、便於檢查。出、入庫的種子容器內外應有耐久的標籤。定期檢測貯藏的環境條件和種子質量可以及時發現受潮、發熱、霉變等異常情況,及時採取措施。種子的活力衰退難以避免,如以初始發芽率為100,曲線的拐點多出現在90左右,可以此作為一個種批播種品質即將迅速惡化的警告訊號,及早停止貯藏,調出使用。從溫度較低的環境中取出種子,應在整個容器溫度升至當時的氣溫後啟封,避免種子表面凝聚水分。運輸是在經常變化難以控制的環境中的貯藏,更應遵守貯藏的一般原則,例如妥善包裝、縮短途中時間、防止曝曬、雨淋、受潮、受凍受壓等。大量種子的運輸可採用帶有製冷設備的貨櫃。到達目的地後應及時轉入適宜的貯藏環境。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