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環

 林振環(1886~1975年),江城平岡石柱人。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林振環(1886~1975年),號復真,江城平岡石柱人。

他一生為得“驪珠”而深潛學海,孜孜不倦,皓首窮經,學識廣博精深,學術造詣頗高。他是陽江最先考上北京大學的“狀元”。畢業後淡薄仕途,熱愛教育。當時省政府擬委以陽江縣長,他婉言拒絕,而於1924年至1933年兩度任陽江縣立中學校長,創辦了該校高中。那時官吏腐化,無視教育,校風敗壞。他銳意整頓,兢兢業業,秉公務實,堅持原則。曾有一高官之子犯校規,多數教師主張網開三面,但他力排眾議,不畏強權,給予應得處分。此事傳為佳話。他治校有方,校風迅速好轉,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為求深造以“濟世窮”,他於1933年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留學,繼續攻讀哲學,成績優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他憤然歸國,參加“廣東抗日動員委員會”,到處奔走呼號,積極宣傳抗日。

他回國後數十年歷任大學教授(我市最早的教授),先任教於廣東省立文理學院,解放後到南方大學學習,畢業後回原校,相繼在華南師範學院、廣東師範學院中文系講授邏輯學。

林振環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抗日期間曾隨校遷往羅定、曲江,1954年遷回廣州。他培育了無數英才,如全國傑出的語言學家黃伯榮、全國著名歷史學家關履權及許紹佳、馮新智等許多教授皆其高足。他著作甚豐,惜在抗日、文革期間多已散失,僅存《論墨辯中的邏輯思想》一書和在報刊上發表的一批學術論文。《論墨》一書參透了墨子著作中有關邏輯的闡述,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並與當代邏輯思想比較,古為今用,成為邏輯學的名著,影響深廣。他的詩詞亦膾炙人口,深得全國著名大詩家康白情教授讚許,已載入《楓林晚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