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憲傑

林憲傑,乳名鍾瑞,後易名林樞、林一枝。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生於大橋鎮溪沙村。12歲時,其家與橫洋村陳某因田地糾紛打官司,林憲傑在衙堂據理力爭而勝訟,名聞鄉里。其父恐其長大後惹禍,強令輟學,而其童養媳之父極力支助他往古田私立超古學堂讀書。民國8年(1919年),畢業後由美國傳教士聶氏推薦至福州英華高中就讀,畢業後升入福建協和大學。林憲傑在校期間關心國事,勤奮學習,成績優良,尤通英語。
民國22年“閩變”期間,林憲傑被推薦出任福建安溪縣縣長。“閩變”失敗後,林憲傑往廣東燕唐軍校學習,畢業後在兩广部隊任連、營長多年。
民國26年“七·七”抗戰爆發,林憲傑出任廣西學生軍團團長,於10月17日奉命率部參加淞滬抗日之戰,親臨前線,身負重傷。傷愈後被派出國訪問,任訪問團團長,先後赴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發動僑胞為抗日救國而募捐。歸來後,考進中國陸軍將官班深造,畢業後被任命為國防部作戰處處長。民國33年冬,又被選送至美國參謀大學學習。學成歸國後,受到李宗仁、白崇禧器重,出任華中軍政長官公署第三處作戰參謀處長。
民國38年大陸解放,林憲傑脫離國民黨軍隊前往新加坡,被聘為新加坡黃埔中學校長。從此棄軍從教,1973年因病退休。1978年病逝於新加坡,終年77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