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庚詩文集

內容介紹

林庚詩文集出版說明出版說明
林庚先生,字靜希,原籍福建閩侯(今福州市),1910年生於北京。1928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兩年後,因感於“藝術卻是超越性的,藝術的感受剎那而永恆,能於一瞬見終古,於微小顯大千,能使我們超越有限直面無限的宇宙”,轉入中文系。在校期間即開始詩歌創作,活躍於詩壇。1933年畢業後,留校擔任朱自清先生的助教,並為聞一多先生的國文課批改學生作業,又任鄭振鐸先生主編的《文學季刊》的編委。抗日戰爭爆發後,林先生到廈門大學中文系任教,1941年晉升教授。1947年回京,任燕京大學中文系教授。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後,至北京大學中文系任教,直至榮休。林庚先生是當代著名詩人、學者,他的新詩創作和關於新詩格律的理論探討,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他在中國文學史、楚辭、唐詩及古典小說等領域的研究,已形成自己獨特的學術思想體系。尤其是在唐詩與楚辭方面,提出了許多新穎而有前瞻性的創見,至今仍啟迪著唐代文學與楚辭的研究。林先生的著作有的出版較早,已經難以尋求;有的版次不一,頗有異同,不便使用;還有的存在一些排校方面的缺誤。為方便讀者,本社決定將能夠搜尋到的林先生的全部著作匯為一編,定名《林庚詩文集》,隆重推出。此次編集,計收林庚先生所著詩文集十六種(《新詩格律與語言的詩化》一書因主要內容已見他書,不再單獨作為一種收入,未見他書者另收入《集外集》中;《林庚詩選》亦以同樣原因,未予收錄),又輯散見於各類報刊上的詩文及訪談錄為《集外集》,共十七種,依次略分成為九卷。性質相近的專書,注意置於同卷,以便研讀。新輯詩文的編排順序,則按照寫作與發表時間先後為準。所收十六種著作,每種均設“題注”一篇,或點明原作主旨,或簡介成書過程,或著錄版本的演化,或交代整理的情況等,都由責任編輯統一撰寫。經林先生同意,我們收錄了由彭慶生、方銘兩位教授撰寫的《林庚先生著作系年稿》作為附錄,以求向讀者提供有關林先生及其創作與學術成就的一點參考資料。《林庚詩文集》具體卷次如下:第一卷,《夜》、《春野與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第二卷,《問路集》、《空間的馳想》第三卷,《中國文學史》第四卷,《中國文學簡史》第五卷,《中國歷代詩歌選》(上編)第六卷,《〈天問〉論箋》、《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第七卷,《唐詩綜論》、《林庚推薦唐詩》第八卷,《中國文學簡史》(上卷)、《詩人李白》、《〈西遊記〉漫話》第九卷,《集外集》、《附錄》在整理過程中,大致掌握以下幾個原則:一、 所收著作,凡多次印行者注意選用較好的底本,即相對出版晚近、內容較為完備的本子,或經過作者修訂的新本。著作原屬繁體者,一律改為簡體,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點符號用法》的規範,施以新的標點符號。二、 所收著作,儘量保持原貌,只對個別異體字及標點,進行技術性規範處理,各書之間也不作硬性統一。對林先生曾在原書上作過的批註,整理時注意加以利用;原書中的排版錯誤,一經查實,徑直改正,不出校記。三、 所收著作,力求較多保存原印本所附有關資料,舉凡“序言”、“說明”、“附錄”、“後記”等,都概不作刪動,以備參用。在編輯過程中,我們有幸得到了林庚先生的親自指點,從版本的取捨、版式的確定直至個別文字的修改,先生都一一把關。在此謹向先生表示誠摯的謝意。林先生學術博大精深,而我們水平有限,編輯出版過程中,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疏漏錯誤,敬請讀者批評指正。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卷說明本卷收《夜》、《春野與窗》、《北平情歌》和《冬眠曲及其他》四本詩集。《夜》是作者的第一本新詩集,收錄了1931年至1933年創作的自由體新詩43首,聞一多作封面,俞平伯作序。1933年9月自費出版,開明書店代售。今據原版排印。《春野與窗》是作者的第二本詩集,收錄自由體新詩57首,作者未婚妻王希慶畫封面。1934年10月由北平文學評論社出版。今據北平文學評論社1934年版排印。《北平情歌》收錄作者新格律詩58首,1936年2月22日由北平風雨詩社出版。今據北平風雨社1936年版排印。《冬眠曲及其他》收錄新格律詩32首,1936年11月由北平風雨詩社出版,豈明(周作人)題簽,廢名作序。今據北平風雨社1936年版排印。這四本詩集中的部分作品,後選入作者自編的《問路集》和《林庚詩選》,並有所修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