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村鎮

林家村鎮

林家村鎮位於諸城市境東部。全鎮面積320平方公里,轄167個行政村,9.8萬人,18.4萬畝耕地,鎮駐地建成區面積2.6平方公里。林家村鎮地處諸城、膠南、膠州三市交界,至青島國際機場、前灣港碼頭都在半小時經濟圈內。省道薛館路、青萊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林家村鎮區位、交通優勢日益凸顯,被諸城市確定為全面對接青島的橋頭堡。

基本信息

(圖)林家村鎮林家村鎮

林家村鎮位於諸城市境東部。轄58個行政村。面積83.3平方公里。人口3.6萬。鎮政府駐林家村。鎮境1947年屬膠河縣。1953年劃歸諸城縣第十八區。1958年建林家村公社。1984年改置林家村鎮。以鎮政府駐地村得名。泰薛公路橫貫鎮中。林家村鎮地處諸城、膠南、膠州三市交界,共有58個行政村,3.6萬口人,7.5萬畝耕地。該鎮按照發展特色經濟,建設現代城鎮的總體思路,大力發展起辣椒、工藝品、名優特果品、肉雞、生豬、花生、蔬菜、黃煙、食品加工等主導產業,並初步形成了以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的辣椒工藝品加工為主體、以高效種植和養殖為補充的新型產業結構。

歷史沿革

元末林姓立村,以姓取村名。鎮境清屬石門練,民國屬六區。1944年屬諸膠邊縣,1945年改屬諸膠縣,同年10月復屬諸城縣,1947年12月劃歸膠河縣,1953年3月復歸諸城縣。1958年2月置林家村鄉,9月成立林家村公社,1984年撤社置鎮。2007年8月,經省政府批准,諸城市撤銷瓦店鎮桃園鄉,劃歸林家村鎮。

經濟建設

(圖)景色景色

突出特色,構建經濟文化
一方面,分為過去、現在、將來三個時段來理解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資源的整合和實力的展現;是經濟運動的能源和促使資源重新配置、市場規範運行的巨大作用場;也是一個地方工作上追求的境界和發展上爭創的目標。
早在2001年,林家村鎮就提出了發展特色經濟,建設現代城鎮的戰略思維,從而確立了特色經濟在發展中的戰略主體地位。首先,林家村的產業已顯現出小特色特徵,經過十幾年的資源積澱和歷屆黨委、政府的扶持引導,辣椒、工藝品等產業都已初具規模,打出特色牌就等於樹起發展路上的一面旗幟,它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帶動力,能夠加快生產要素的聚集,拉動經濟成長;其次,特色代表了林家村鎮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符合林家村鎮的發展實際;再者,特色蘊含的巨大經濟發展動能,是推動形成經濟發展新優勢的引擎。在日益緊迫的經濟發展形勢下,抓住了特色就占領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它所形成的優勢,更容易奪得經濟發展先機。發展實踐證明,林家村鎮實施特色戰略,是選擇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子,帶動了全鎮經濟的快速膨脹。短短几年,該鎮發展形成了辣椒、工藝品、食品加工三大特色鮮明的主導產業,扶持壯大起了皂戶辣椒市場、愛玲工藝品廠、天合堂食品公司等一批產業龍頭,規劃建設了辣椒城、鎮駐地西項目區、鎮駐地東項目區三大特色項目區,完成了全鎮最初的產業布局調整,為林家村鎮下步完成現代城鎮構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實施特色經營戰術,拉起經濟發展框架。林家村鎮地處諸城與膠南、膠州接壤的最東端,接受市區的輻射力相對較弱,為彌補這種不利影響,促進經濟發展,必須找準經濟發展的新的助力點,探索出自己的發展思路。基於這些認識,該鎮提出了瞄準青島,積極聯接,搭船出海,面向世界的工作新思路,書寫林家村鎮新時期特色經濟發展的展開式。這種雙向輻射效應帶起全鎮新一輪經濟發展熱力賽,拉起了以工業立鎮,建立工業主導型鄉鎮為軸心,以招商引資、園區建設、城鎮經營、企業發展為支撐的經濟發展框架。重點圍繞工藝品、辣椒、食品加工三大特色產業,把傳統產業做優,把主導產業做大,把優勢產業做強,為三五年內把林家村建成一個濰坊東南最耀眼的明珠、對外經濟的重要視窗,打下良好的基礎。

目前,三次產業初具規模。第一產業:素有“辣椒之鄉”的美譽,皂戶辣椒、綠豐園花生、賢河白菜、山口蘋果四種農產品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有綠豐園、天合堂等農業龍頭企業18家。第二產業:以工藝品、紡織服裝、食品加工、機械製造、新型材料為主的工業框架基本形成。目前已發展起各類企業40多家,其中限額企業20家,銷售收入億元企業3家。第三產業:皂戶辣椒專業批發市場遠近聞名,經過近幾年的改造升級,市場年加工能力達2萬噸,成交量10萬噸,成交額8億元,是江北最大的辣椒專業批發市場。桃園花生市場規劃占地130畝,建設廠房2萬平方米,花生專業市場建成後,可吸納40個花生購銷大戶,進入市場經營,年收購、加工、銷售花生5萬噸,年交易額3.5億元,實現利稅2000萬元。同時可帶動400多個花生購銷專業戶為市場服務。為提升服務業水平,為服務業的發展打造平台,在原林家村集貿市場的基礎上,設計規劃了400畝的商貿園,進一步拉動了現代物流業、現代娛樂餐飲業和房地產業的發展。

公共事業

(圖)敬老院敬老院

超前規劃,打造城鎮文化
城鎮文化是城鎮發展的靈魂生命,是城鎮繁榮昌盛和興旺發達的隱形密碼。同時,也是鄉鎮文化體系建設的外在載體和直接表現形式,是鄉鎮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一個地方的小城鎮建設成就可以直接反映出一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品位。立足這一認識,林家村鎮在小城鎮建設上超前規劃,狠抓落實,建立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城鎮文化。
一 搞好規劃設計,構築新型城鎮輪廓。按照合理布局、科學規劃、規模適度、注重實效的原則,2001年,聘請市規劃設計院幫助完成了新一輪小城鎮總體規劃編制任務,並按規定程式進行了專家評審和論證,勾出現代化小城鎮的城鎮文化輪廓。新一輪規劃對工業小區、住宅小區、商業街區、廣場停車場、專業市場及主要街道進行了詳細規劃,鎮駐地規劃面積由原來的1.7平方公里增加到2.7平方公里,駐地所轄村莊由原來的5個增加到6個,鎮區詳細規劃覆蓋率達到40%以上,新一輪規劃既充分體現了特色和區位優勢,又具有較強的超前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二 完善配套設施建設,開發建設城鎮文化。城鎮文化存在於城鎮建設的各個領域,體現於城鎮開發建設的過程中。近年來,該鎮高度重視城鎮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功能,對鎮駐地街道進行了硬化、美化,全面完成林辛路、沙張路及部分連村路等道路硬化工程,硬化總里程40餘公里,極大的改善了全鎮的道路交通現狀。爭取市電力局對電力設施進行改造,建設一處35KV的變電站,滿足建設現代化工業小城鎮的供電需要。同時,聯合聯通、移動通訊兩家公司在鎮東部各建設一座移動發射基站,解決東部區域信號漫遊的問題。
三 鎮裡出台了《關於加快鎮駐地舊房改造的實施意見》 ,配套了鼓勵舊房改造的優惠政策,沿二縱二橫四條路,舊房改造總數達到60戶,全部建設成了高標準的沿街二層樓房。通過採取拍賣冠名權、廣告使用權等小城鎮經營方式,籌集社會資金,加快鎮駐地綠地、路燈等公益設施建設,特別是鎮駐地西項目區內,沿泰薛路栽植了大量綠化樹木、花卉,培植了大面積草坪,鎮駐地路燈盞數達到了120盞,使小城鎮環境進一步改善;用好國家政策,向財政上爭取資金,將石牛山小流域治理納入了濰坊市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總投資145萬元,修建環山路3條5000多米,冬耕整平土地2000多畝,平溝10多條,修建橋涵1座,攔截塘壩4個。
以人為本,發展社會文化
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與鎮情相符的正確的價值觀能夠凝聚民眾力量,形成發展合力。受封建小農經濟的影響,村鎮居民的因循守舊、知足常樂、自由散漫、小富即滿等心態根深蒂固,這種心態勢必成為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障礙。林家村鎮在深入調研、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研究制定與本鎮的定位、戰略目標和使命相適應的價值觀,營造良好的氛圍,發揮民眾首創精神,引導培養先進、鮮明的民眾思想文化,使之成為經濟文化和城鎮文化建設的重要保障,從而形成了民眾思想文化經濟文化、城鎮文化建設的良性互動,使科學的發展精神、正確的價值觀融入全鎮黨員幹部民眾的自覺行動,並被廣大民眾所認識、接受和實踐,逐漸形成了攻堅破難、爭創一流的林家村精神。
營造適宜的人居環境。該鎮本著營造外商投資的樂園,民眾生活的沃土的環境建設理念,加強以機制文化和服務文化為主的軟環境建設,提高人文文化含量,給當地民眾以自豪感,對外地客商產生誘惑力。完善機制文化。林家村鎮堅持和發揚親商、安商的傳統,對外來投資企業實行零門檻進入,全方位服務,在全鎮叫響了只要外商進入,我們不吃不喝也要支持的口號,對行政審批、證照辦理方面一路綠燈,提供包攬式服務。同時,做好現有企業的減負工作。對涉及企業的各種收費檔案進行全面清理和審核,該廢止的堅決廢止,對應當收取的費用,嚴格按標準執行,嚴禁超標或搭車收費。全鎮沒有出現一名黨員幹部到企業吃拿卡要報的問題。深入開展行業作風整頓活動,積極組織鎮直部門和單位對本行業、本單位存在的問題開展自查自糾,改進工作方式,進一步強化部門職能,全力提供優質服務。為促進農村工作的更好開展,進一步密切黨群幹群關係,鎮黨委、政府規定,黨員幹部必須定期下基層,進農家門、聽農家言、知農家情、化農家難,抓住民眾所急、所怨、所缺、所盼的問題,辦得民心、順民意的事。建立了幹部包村入戶責任制,一般幹部包村聯戶,主要領導幹部包靠弱村、差村,把精力和時間放在基層。深化服務文化。重點抓好服務方式的轉變、服務領域的拓寬、服務監督的強化三個主要環節。服務方式,變先聯後動為未聯先動,變被動為主動,變自下而上投訴解決問題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服務領域,變生活服務為全方位、廣角度服務,由生活領域擴展到生產、經濟發展領域,由生產、經濟發展領域擴展到民眾思想政治領域,由解決具體人、具體事向解決局部、全局性的問題發展,真正服務到家,服務到位;服務監督,變政府監督為全社會監督。為民聯動服務是一項系統性的社會工程,只有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為切實搞好這項工作,讓民眾真正放心滿意,該鎮出台了《為民服務聯動聯繫會議制度》、《為民服務聯動工程民眾評議制度》兩項督查協調製度。
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豐富民眾文化生活。一方面強化教育引導。通過開展爭做三個代表實踐者活動和學習十六大精神,提高了全鎮廣大黨員幹部的政治素質;組織電影站、廣播站、文化站、計生服務站及各科技事業站所常年開展三下鄉活動,為農民送去大量的電影、電視、書刊、明白紙等,實行文藝、科技、法律、信息並舉,寓教育於休閒娛樂之中,陶冶民眾情操;大力弘揚正氣,結合中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貫徹實施,全面落實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對湧現出的好典型、先進人物進行通報表彰。對醜惡現象,進行公開曝光,激勵先進,鞭策後進。對違法現象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遷就,樹立高尚的道德風尚。另一方面深化創建活動。立足實際,開拓創新,在全鎮開展了爭創星級文明戶和文明單位活動,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民眾在參與過程中,覺得這項活動公平、競爭、優勝劣汰,是實實在在的事,特別是過去一些不思進取的戶,通過參與創評,覺悟提高,辦事積極,家庭文明。以十比十賽為主要內容的文明村鎮創評活動,有效治理農村衛生存在的髒、亂、差問題,使鎮容鎮貌得到了很大改觀,有力地促進全鎮兩個文明建設水平的提高。

社會事業

(圖)銀杏樹銀杏樹

全鎮普及了義務制教育,基礎教育成果顯著,連續多年中考成績在諸城市名列前茅;合作醫療基本普及;廣播、有線電視、自來水、村村通油路年內能達到90%以上;有線、無線電話覆蓋率達到100%;寬頻上網可隨時隨地接入。鎮內民風淳樸,尊老愛幼、鄰里和睦、勤儉持家、遵紀守法已蔚然成風;林家村鎮政風和順,全鎮黨員幹部有強烈的事業心和敬業精神,有幹事創業的激情;有敢於奮起、敢於爭先、敢於超越的熱情;有隻爭朝夕的幹勁;有立說立行的工作作風。全鎮上下有一種團結、拼搏、創業、爭先的實幹精神,有一個思發展、議發展、抓發展、快發展的濃厚氛圍。

旅遊資源

林家村鎮自然環境優美,被評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境內有“三山”、“四水”。“三山”:石牛埠山,山頂有巨石銜迭,形如臥牛,傳為古時神牛所化,遠遠望去,牛嘴、牛頭、牛背形體逼真,惟妙惟肖。障日山,魯東南名山,海拔461米,山脈蜿蜒長達六里多,方圓萬餘畝,山中多松柏,景色秀麗。目前由北京大家地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開發,逐步建設成為融人文、歷史、自然風光於一體,具有休閒、觀光、避暑、娛樂多種功能的旅遊勝地。竹山,2001年經山東省林業廳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海拔402米,面積15平方公里。園內有屠豬嶺、天門山、竹山、麒麟山四座山,原始森林遮天蔽日,自然風光秀麗迷人,文化古蹟源遠流長,神話傳說紛紜迷離,現有尼姑庵、神仙台、消食神茶、黑松林、天書石、餑餑石等多處人文古蹟。“四水”:百尺河、膠河和庫容量1300萬立方的郭家村中型水庫、庫容量1164萬立方的石門中型水庫,境內地上水資源豐富,地下水蓄量充沛。林家村鎮文化底蘊深厚。鎮南青雲村北,古有青雲寺,明萬曆《諸城縣誌》記載唐太宗李世民東征曾到此。舊址有銀杏樹一株,高38米,胸圍6.8米,樹齡1500年以上,當地有“唐王修廟不記果”的傳說。鎮北韓信溝,相傳楚漢相爭時,淮陰候韓信曾在此駐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