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都

林世都事業有成時他深修善德,廣施善行。 林世都先生以其慈善之心,廣施善行。 2004年,林世都回鄉省親,提議按原格局一次性全面重建大修,並捐資60多萬元。

1932年,林世都出生於廣東省揭陽縣金坑鄉前宅園村。林世都少小離家,到香港謀生時,年方19歲,林世都心裡就默默立下誓言,一定要在香港拼出一番事業。林世都父親在香港只是一個小生意人,無法給孩子提供什麼支持。林世都初到港地,人緣生疏,就到工地做雜工。銖積寸累,積存2000港元後,他轉到效外山場飼養雞鴨。在小雞小鴨未長大毛期間,他日夜與雞鴨“同眠”,積累飼養知識,細心觀察雞鴨的生活狀況,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地飼養辦法,雞鴨苗的成活率極高。資金積累漸多之後他又轉行到市內租店經營山貨。由於林世都忠厚待人、大方處世、信譽為本,使得生意日益擴大。林世都善於觀察考察市場,及時把握商機,把事業做大。當他看到香港人多車少,客運行業有發展前途時,便購車載客,爾後又擴大經營,開辦小巴客運出租公司,並為香港政府承包專利客運專線,事業不斷擴大,聲名日隆。日本汽車商看中世都先生誠信經營,主動與其洽談汽車經營業務。林世都先生遂創辦了金龍車行,經銷日本“三菱”、“豐田”小巴,生意蒸蒸日上,榮獲香港政府“全港小巴銷量第一”和“冠軍獎”獎牌2枚,成為香港小巴行業之巨擘,現已購建幾千立方米的商場,生意如日中天。
林世都事業有成時他深修善德,廣施善行。
1969年林世都先生的父親辭世。臨終前囑咐世都:俺久久是金坑人,將來我們事業有發展了,要回去為家鄉辦些好事。過去的一些事情,是時局造成的,不要計較,做人要常懷寬厚仁慈之心。良好的家教給予他深刻的影響,使他做人善良、仁義,做事正派、誠實。
林世都先生以其慈善之心,廣施善行。他尊祖敬宗,熱心家國公益事業,為家鄉捐建項目有10多項,總計人民幣600多萬元。在香港也多為社區做貢獻,世都長期為香港九龍東部“童軍”軍訓活動提供經費;1997年,他捐獻50萬港元,為香港九龍藍田平田屯安田街巡道衛里國小建設學校禮堂。為彰其德紀其功,學校禮堂以世都夫人黃文英的名字命名為:“黃文英紀念堂”。
“月是故鄉明,水是家鄉清”,作為從故鄉金坑出洋打拚的海外赤子,林世都先生眷戀著家鄉的山山水水。他雖身居香港,卻心繫桑梓,時時關注著故里各項事業的發展。
創建金坑中學是族人翹首年久的夙願,在鄉賢林興勝、林樹基的號召下,內外族親群起回響,林世都第一位帶頭捐資15萬元,加快了金坑中學的籌建進度。同時,為了金園國小新址的建設,林世都慷慨解囊,捐資45萬元,促成校舍更早落成,使學生們有安全舒適的學校讀就,成績顯著提高。
金坑鄉八十年代以前道路狹小,崎嶇不平,極不適應已經發展了的鄉邦經濟社會需要。金坑的鄉親父老渴望修築現代水泥大道,通路通財。林世都先生急族人之所急,應族人之所需,主動捐資70萬元,修築鋪設自金鋰橋至高園村全長7公里的水泥路面――金坑大道。工程建設期間,他還積極參與策劃監督,使質量達到預定標準。繼修築鄉道後,林世都先生陸續捐資100多萬元,修通前宅園、橋頭園及通往金園行政村的村道,以及修建金光行政村辦公樓。同時,他還捐資為金和鎮建設公路配套項目。
金坑初祖公祠建築年代久遠,牆壁祠冠,破損缺漏,幾次發動重修,都由於資金所限而耽擱。2004年,林世都回鄉省親,提議按原格局一次性全面重建大修,並捐資60多萬元。在祖祠重建期間,他人住香港,公司事務纏身,還是經常抽空親臨工場親自策劃監督,帶領金坑宗親群策群力,用一年時間,將個金坑初祖祠整修得美輪美奐,鄉親父老無不交口稱頌。此外,林世都先生還出資擴建錦林寺(2002年),修繕順翁公祠(2003年)和秀祖公祠(2004年)等,共捐資60多萬元。
為表彰林世都先生情系桑梓,熱心公益之美德,2009年揭陽市委、市政府授予林世都“揭陽市慈善蓮花獎”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