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尾孢

枇杷尾孢

枇杷尾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子實體生在葉面,子座球形至近球形,暗褐色或黑色,大小35—71μm。分生孢子梗暗褐色密集,不分枝,無隔膜,無膝狀節,頂端圓錐形或圓形,有孢痕但不明顯,大小6一19×2—2.5(μm)。分生孢子鞭形或針形

枇杷尾孢

拉丁綱名Fungi Imperficti
中文綱名半知菌綱
拉丁目名Moniliales
中文目名鏈孢霉目
拉丁科名Dematiaceae
中文科名黑霉科
拉丁名Cercospora eriobotryae
中文名枇杷尾孢
定名人(Enj.) Saw.
參考文獻Dematiaceae

枇杷尾孢

枇杷尾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子實體生在葉面,子座球形至近球形,暗褐色或黑色,大小35—71μm。分生孢子梗暗褐色密集,不分枝,無隔膜,無膝狀節,頂端圓錐形或圓形,有孢痕但不明顯,大小6一19×2—2.5(μm)。分生孢子鞭形或針形

枇杷假尾孢灰斑病

枇杷尾孢枇杷尾孢

【症狀特點】 主要侵害葉片。葉斑近圓形至不規則形,大小不等,圓斑直徑2~5毫米;不規則斑長徑可達10毫米以上,褐色至棕褐色,邊緣色更深,斑面微現輪紋,有的病斑外圍現黃色暈圈。潮濕時病斑可見暗灰色薄霉層或霉點。發病嚴重時病斑連合成斑塊,致葉枯、早落。

【病原及發病特點】病原為半知菌亞門假尾孢菌病菌以菌絲體及分孢座在病株和病殘體上存活越冬。分孢座產生的分生孢子借微風傳播,從孔口或表皮侵入致病,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在生長季節中進行多次侵染,病害得以蔓延擴大。溫暖潮濕的天氣和蔭蔽的果園環境有利發病。偏施氮肥、葉片老熟慢易感染髮病。

【防治方法】 (1)結合修剪清園,搞好田間衛生,改善園圃通透性。(2)新梢抽發期至遲於春夏梢充實後開始噴藥預防,藥劑選用除結合防炭疽病、灰枯病、灰斑病噴藥外,還可噴施50%苯來特可濕粉1000~1500倍液。(3)增施磷鉀,避免偏施過施氮肥,增強植株抵抗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