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藍根霜霉病

板藍根霜霉病

板藍根霜霉病症狀為危害葉部,首先從植株下部靠近地面的葉發病,逐漸向上部葉片蔓延,發病初期反葉背出現灰白色霜霉狀物,葉面無明顯病斑。被害部分凹凸不平,進一步發展則成綠色小圓斑,以後變為褐色枯斑,嚴重時褐色枯斑連成大斑,病葉邊緣亦變褐乾枯,直至整個葉片乾枯死亡。

簡介

板藍根霜霉病板藍根霜霉

板藍根,學名IsatisindigoticaFort.屬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藥用植物以葉入藥稱青葉,以根入藥稱板藍根。有清熱涼血,消腫解毒之功效。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山東浙江上海等省(市)均有栽培。

症狀

發病葉片在葉面出現邊緣不甚明顯的黃白色病斑,逐漸擴大,並受葉脈所限.變成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在相應的背面長有一層灰白色的霜霉狀物,即露在寄主體外的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後期病斑擴大變成褐色,葉色變黃,葉片乾枯死亡。莖及花梗受害,常腫脹彎曲成龍頭狀。莖稈黑色有裂縫,病部亦有灰白色霜霉狀物,嚴重被害的植株矮化,莢細小彎曲,常未熟先裂或不結實。

病原菌

板藍根霜霉病菌(Peronosporaisatidis)為鞭毛菌亞門、卵菌綱、霜霉目、霜黴菌科、霜黴菌屬真菌。孢囊梗一根至數根,叢生,自氣孔伸出,主梗(軸)較粗壯,基部膨大,叉狀分枝2~6次,頂枝(末枝)彎曲,孢子囊卵圓形或橢圓形。 P

eronosporaisatidisGaμm。稱菘藍霜霉,屬鞭毛菌亞門真菌。從葉片氣孔伸出的孢囊梗2—4根束生或單生,無色,大小192—432×8—10(ftm),頂端二叉分枝4—7次,最末小枝短小,正下或略彎,大多呈直角,其上著生孢子囊。孢子囊橢圓形,單胞,淺褐色,表面光滑,無明顯乳頭狀突起,大小16—30×14—21(μm)。

田間診斷

發病葉片在葉面出現邊緣不甚明顯的黃白色病斑,逐漸擴大,並受葉脈所限,變成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在相應的背面長有一層灰白色的霜霉狀物,即露在寄主體外的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濕度大時,病情發展迅速,霜霉集中在葉背,有時葉面也有。後期病斑擴大變成褐色,葉色變黃,葉片乾枯死亡。莖及花梗受害,常腫脹彎曲成龍頭狀。莖稈黑色有裂縫,病部亦有灰白色霜霉狀物,嚴重被害的植株矮化,莢細小彎曲,常未熟先裂或不結實。

浸染循環

霜霉病菌以菌絲體在寄主病殘組織中越冬。在田間生長的植株病組織越冬的菌絲體,於翌年春季天氣轉暖後從病部抽生孢囊梗及孢子囊,主要通過氣流傳播,引起再次浸染,擴大為害。田間植株發病後,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主要是溫、濕度)下,於病部不斷產生孢子囊,通過氣流傳播,造成重複浸染。

防治措施

①注意排水和通風透光;

②收穫後處理病殘株,減少越冬菌源;

③避免與十字花科等易感染霜霉病的作物連作或輪作;

④病害流行期用1:1:200-300的波爾多液或用65%代森鋅600倍液噴霧。

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套用5%百菌清粉塵劑噴粉,每畝用藥1公斤,或選用2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每畝用藥液50-60升,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防治方法

增強植株自身抗病能力病,向板藍根幼苗葉面上噴施藥材根大靈,促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藥用含量大大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