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高橋村

東高橋村

東高橋村地處於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淡溪鎮,耕地面積198畝,水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青山映水,景色宜人。  

基本信息

東高橋村簡介

東高橋村位於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淡溪鎮東面與孝順橋水廠鄰近,虹淡公路穿村而過,屬淡溪鎮建城區。全村面積117畝,有常住人口725人,171戶,17人,外來人口521人,耕地面積198畝,雜地30多畝,我村水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青山映水,景色宜人。
該村於2004年加入淡溪鎮舊村改造與環境整治示範村以來,我村在貴局、國土資源局、規劃建設局和舊村改造指揮部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結合我村地理位置的特點,我們加大環境整治、綠化、城鎮基礎設施和精神、文化建設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和廣大幹門部、民眾的一致好評。

東高橋村建設

1、道路建設: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我村現狀不能滿足村民的要求,按照“環境整治,村貌美化,設施配套,布局合理”的要求,著手編制《樂清市淡溪鎮東高橋村詳細規劃》,並已經淡溪鎮人民政府批准。近幾年來,我村有規劃的開展村莊建設,新建房屋符合村莊建設規劃,對亂搭亂建和危房進行整治與拆除。投資40萬元,改造村內道路,目前已建成了二直二橫似“井”字形的寬大村莊道路。
2、衛生設施建設:為了淨化村莊環境,搞好本村的道路的排水與排污,投資27萬元,建造生活污水處理池;投資20萬元,建造22米長的文化科普長廊;投入資金40萬元,共拆除本村全部露天坑、路頭坑18所,建成了環保型的公廁二座。設立了村內垃圾收集點一個,在村的主要路口等置垃圾桶30隻,配備專門衛生保潔人員2名,由村支付工資,負責全村的垃圾清運,以改善全村衛生環境。
3、水、電建設:我村投資70萬元,改造全村自來水管道,做到自來水入戶率達100%,人人都能用到符合合格的飲用水;全村對廣播電視、通訊、電力“三線”規範安裝,村內無嚴重污染源,畜禽養殖業達到有燈亮化率近100%,簽於目前季節用電緊張的狀況,投入100多萬元,對全村電網進行改造,並建設配電房,配備一台120千瓦的發電機,以保證全村戶戶用電的需要。
4、公共設施建設:為了提高村民的和活質量,弘揚尊敬長老的傳統中華美德,投資20萬元建成村老年活動場所,配備了電視、錄像和其他活動器具,為老年人提供了良好活動場所,為切實做好其他基礎設施建設,我村對村前溪邊河道進行駁坎,並構築青石欄桿,投資75萬元,對虹淡公路東高橋段兩側進行清理綠化,鋪設人行道,在村前溪邊建成小型休閒場地,為村民提供良好的休閒活動環境,受到大家的好評。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26畝(其中:地326畝),人均耕地1.7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570畝,主要種植花椒、桃子、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畝。草地2600畝,荒山荒地3100畝,其它面積4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全村有20戶飲用井水,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2戶。
該村到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8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3輛,機車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戶,建有小水窯4戶。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2元,畜牧業收入1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8頭,肉牛5頭,第二、三產業收入2萬元,工資性收入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62元,農民收入以務工、種養殖等為主。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4戶,共鄉村人口186人, 其中男性90人,女性96人。其中農業人口177人,勞動力107人。 該村以傈僳族為主,其中傈僳族186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人;享受低保14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28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6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排口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興泉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17公里。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2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計生、民政、農村宅基地。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2人,黨員中男黨員2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未通電,未通公路,人畜飲水十分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主要養羊、牛、豬為主。種植業主要花椒、核桃、水果為主。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525元增加到6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