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臭菘草

東部臭菘草

東部臭菘草,屬於被子植物門,是一種別稱叫地涌金蓮的生長緩慢且散發一種臭味的植物,氣味雖然難聞,但卻無害,且接觸它的葉子也不會中毒。分布於中國大陸的吉林省、黑龍江省等地。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學 名:Symplocarpus foetidus
拼音名:dong bu chou song cao
東部臭菘草,又稱地涌金蓮,是濕地中一種生長緩慢且散發一種臭味的植物。
拉丁名:Eastern Skunk Cabbage Symplocarpus foetidus. Photo Sue Sweeney

植物形態

東部臭菘草的葉子能長至16到22英寸(40到55厘米)長,12到16英寸(30到40厘米)寬。它的花朵在一年中冰雪還未消融時就已開放。在開放時,只有花朵露在土表之上,莖稈部分都埋在土底,之後葉子才會長出。它的花朵從2到4英寸(5到10厘米)長的花序中開放,花序則包含在4到6英寸(10到15厘米)高、呈紫色斑點狀的花苞中。

植物介紹

撕破東部臭菘草的葉子,會散發出一股刺鼻的氣味,雖然難聞,但卻無害,且接觸它的葉子也不會中毒。這種氣味可以吸引它的花粉傳播者,如覓食的蒼蠅、石蠅和蜜蜂。葉子散發的氣味還可以阻止大型動

物的騷擾和破壞。
東部臭菘草最著名的能力還有,它可以通過細胞的抗氰呼吸將自身的濕度提高至華氏60度到100度(攝氏15度到30度),以融化通向地表的冰雪層。這一能力也使其躋身於可發熱的植物之列。因其自身臭味引來的腐肉昆蟲,也會因為感覺到臭菘草比周遭環境要高的溫度,而被吸引入它的花苞,這也促進了授粉的進行。
東部臭菘草的根部是可收縮性的。當它被植入地下後,根部的收縮會將莖稈部分也拉入泥土之下,因此它實質上是向下生長,而不是向上生長。每生長一段時期,它就會長的更深,使得生長久了的東部臭菘草更難被掘出。動物們會攜帶著東部臭菘草的豌豆狀的堅硬花種四處繁殖。
在19世紀,美國醫典曾將東部臭菘草列為“龍蓮”藥物,用以治療呼吸疾病、神經絮亂、風濕病和水腫病。在美國土著部落中,東部臭菘草被廣泛用作藥用植物、調味料和魔法護身符。雖然它的葉子不可加工食用,但可以被曬乾製成類似羅勒屬植物做的湯料和燜煮的作料。

生境習性

東部臭菘草的自然分布常見於北美東部地區,主要有:新斯科舍、魁北克南部、明尼蘇達西部、北卡羅來納南部、田納西州、亞洲東北部、東西伯利亞、中國東北部和日本。在田納西州,它還被作為瀕危植物而保護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