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遊叢錄

東遊叢錄

《東遊叢錄》是吳汝綸在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編印的書籍。《東遊叢錄》一書出版,對當時中國辦學校興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展開積極思考。書中的思想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仍有著極高的借鑑價值,本文通過比較研究,對當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堅持教育精神、提供什麼教育內容、採取哪些教育方法展開深入思考。

寫作背景

中日教育交流有很長的歷史,與傳統的日本輸入中國古代典籍不同的是,清末的中日教育交流多體現中國通過日本輸入近代教育體制。我國自古就是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家,有一千多年歷史的科舉制度在一定時期內促進了中國教育的發展和人才的選拔,但是到了封建社會後期卻無法應對以實用和科學為核心的西方教育的挑戰,正是在這種困境中中國人開始關注經明治維新引入西學後崛起的日本。清末是中國社會的社會變革的重要時期,也是中國教育由舊式教育向新式教育過渡的重要時期。 隨著對日本認識的不斷深入,尤其是甲午戰爭帶給國人的驚醒,促成了清末官紳赴日考察和留學生留學的熱潮,而日本也對中國教育改革十分關注,通過派遣教習、開辦留學生機構等扶植中國近代教育發展。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5月開始為期4個多月的 吳汝綸的東遊日本也是這股潮流中重要的一部分。吳汝綸是桐城派古文大師,對西學和新式教育都有一定的研究,因此受到管學大臣張百熙擔任京師大學堂總教習的委託。吳氏因多重原因堅決推辭,提出先赴日本考察學制再定奪的請求。在日期間,吳汝綸將考察日記、收集的學校圖表和與教育家談話筆記整理成《東遊叢錄》一書,呈送給張百熙,以期作為他制定學制的參考。

主要內容

十幾萬字的《東遊叢錄》書為我們展示了日本對中國近代教育的影響,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現代教育形成的源頭和基礎。論文共分為五個部分,首先是緒論,介紹了本論文的研究緣起、文獻綜述、研究角度、方法和研究意義。

第一章:介紹晚清教育的困境和中日教育交流的狀況,從傳統教育入手,簡單梳理清末三次教育變革,指出關注和學習日本近代教育的原因。其次是通過甲午戰爭後日本對中國教育政策的轉變以及在設立留學生機構和在中國設立日文學堂等方式影響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反映促成清末中日教育交流的原因和形式。

第二章:是再現吳汝綸赴日考察的原因以及《東遊叢錄》的產生,介紹其考察的詳細經過、行程安排和考察的具體機構內容。

第三章:重點探討了《東遊叢錄》中所反映的吳汝綸在日時與日本教育家的教育問題的討論,主要從語言統一的問題、尋找兼修漢學西學方法、應先確立教育精神、建立教育制度、開創女子教育五個方面著手分析,吳汝綸對與教育家的直接交談詢問非常重視,因此做了詳細的記錄,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當時對教育問題的主要關注點,以及這些方面在後來的教育實踐中的具體體現。

第四章:是吳汝綸的日本考察的影響,首先是《東遊叢錄》中的教育信息和他與張百熙的書信來往對學制建立的積極作用以及對教育發展的促進,主要體現在學制頒布後,學校教育迅速發展起來,吳汝綸聘請日本教習直接任教,關注留學生問題,希望他們能夠真正發揮所學和他在故鄉安徽創辦桐城學堂對教育起的促進作用。

第五章:結語,首先介紹吳汝綸個人赴日考察的感受,其次比較《東遊叢錄》在整個“東遊日記”中的地位和價值,論述學制建立後對清末新式教育的發展、人才的培養、社會的變革的影響以及當時所討論的教育問題對解決當今教育上的問題的現實意義。

歷史意義

吳汝綸 吳汝綸

《東遊叢錄》編印之時,吳汝綸剛被清庭任命為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大致相當現在的教務長),任命下來時,大學的影子還沒有,中國從來沒辦過這樣的新式大學,他該從何著手?這位桐城派的古文大師便到已經辦了大學的日本去取經。從《東遊叢錄》就可看出,裡面記有日本一位議員對他的談話:“理學一事為貴國人人頭腦中所未有,向所未有之物,而注之使入,自非易事。…嘗讀貴國書籍中,巫醫並稱,巫者虛妄不經,醫者積種種學理以成之者,兩者天壤暌隔,烏得相提並論,此亦無理學思想之一證。苟稍解理學,鮮有不能辨別者。故常人之宜知普通學,迫如水火菽粟之不容須臾也。”這裡的理學就是自然科學,普通學應指基礎科學知識。日本人還告訴吳汝綸,他們的小孩子在江戶時代也是讀四書,尊崇孔子、孟子、朱熹這些人,現在已不是這樣了。吳汝綸這次去,見到了日本朝野許多名流和辦教育的人,彼此談了許多話,有專人給他們記錄,吳汝綸認為重要的經驗才選出來編到他的這本書中去,是準備在京師大學堂推行的。但是他在考察結束後,半路上就告病回老家去了。原因是這京師大學堂是戊戌變法留下的唯一新政,而就這一點點改革上面也並不是真的要推行,派吳汝綸出去也不放心,他的隨員中就有朝廷派來監視的人,一路上對他不利的小報告打了不少;但朝廷中也有人暗地保護他,給他通風報信,叫他千萬不要再到京城來,於是他趕快把考察結果編了這樣一本書就回家了,留下這本《東遊叢錄》,算是沒有白跑一趟,但那些日本人的經驗也無從吸取,直到蔡元培當北大校長,才把這京師大學堂辦得像個樣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