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援疆實踐團

東華大學援疆實踐團

李敏潔 紡織工程 紡織工程

創立背景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院長邱夷平教授於2011年創立至今
東華校徽
該活動最初是邱夷平教授在他的網路個人空間上提出來,得到了學生們的積極回響,這才有了援疆團的建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疆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把支援新疆教育放到了優先重點的戰略位置。為認真貫徹黨中央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精神,紮實推進教育部對口援疆工作的戰略部署,東華大學積極加入了對口援建工作。

歷屆東華大學援疆團活動介紹

第一屆援疆團

意及“西域疆城”,位於我國西域邊陲的新疆,眼前不免浮現出沙海鮮花,草灘戈壁,冰峰雪山,沙海清泉的美景,這裡物產資源豐富,民族組成多樣,是祖國大好河山中一片神奇瑰麗的熱土。但是由於新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限制,經濟基礎薄弱,教育、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加快新疆的發展成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中央政府的戰略規劃。為認真貫徹黨中央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有關精神,紮實推進教育部對口援疆工作的戰略部署,東華大學積極加入對新疆大學和塔里木大學的對口援建工作。
首先,實踐團將結合專業優勢,為新疆的紡織產業升級換代貢獻力量。新疆的紡織業發展較為緩慢,專業人才嚴重缺乏,一線工人的專業素質和能力也都普遍偏低,所以當地政府和企業對我校的援疆活動表示大力支持和歡迎。其次,實踐團將走進兵團進行農墾生活體驗。上世紀60年代,10萬上海知青奔赴新疆,為祖國邊疆建設,獻出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歲月,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的貢獻。援疆上海青年當年所吃的千般苦和克服的萬重難都是從小在優越條件下成長的年輕大學生所不可體會和想像的,所以援疆實踐將讓同學們體驗從東海之濱的大上海千里迢迢來到祖國邊陲體驗建設西部的生活。最後,實踐團將攜手對口援疆大學的師生,開展交流活動,組建暑期社會實踐基地,並建立溝通交流平台,構建長期交流橋樑。
援疆暑期社會實踐團將會成為提高青年大學生政治思想素質、支援西部建設的熱情、紡織專業素質和實踐工作能力的特色抓手,實踐還將架起東西部對口援建高校學生交流的橋樑,對於新疆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也將是一個實際有效的推動,相信東華的“新援疆人”定會不負眾望,讓我們揚青春激炫,顯東華底蘊,展東華學子風采!
為了更好地支援新疆紡織工業的發展,必須對新疆的紡織工業重鎮——阿克蘇石河子地區的紡織工業現狀進行調研,以此為政府、學校和企業在決策時提供依據。所以,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決定組織由邱院長帶隊,青年教師、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生組成的援疆暑期實踐團與2011年暑假走進新疆,進行為期兩周、以紡織產業調研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得到新疆政府、兵團和高校的大力支持,並獲得國際著名紡織儀器製造商烏斯特公司的大力資助。援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也將會成為青年大學生提高政治思想素質、激發支援西部的熱情、加強紡織專業知識的特色抓手。
指導老師:實踐團聘請東華大學周翔院士和郁銘芳院士擔任名譽顧問,棉紡專家程隆迪教授、汪軍教授、勞繼紅副教授、印染專家蔡再生教授、環境治理專家奚旦立教授擔任技術顧問。帶隊教師包括援疆青年教師李立輕副教授、海歸博士張初陽研究員和萬賢福副教授、教務員章倩老師、輔導員柯倩蘭老師。實踐期間,校團委書記韓哲宇老師、副書記張曉東老師、團委楊蓉老師親自到調研地區指導實踐活動。
首屆東華大學援疆實踐團指導老師

隊伍建設:本屆援疆團成員包括紡織學院博士研究生4名、碩士研究生16人、本科生31人,隊伍按兵團編制,軍事化管理;籌備階段,進行為期4個月的專業知識補強、民族政策教育和體能鍛鍊;調研問卷設計完成以後,實踐團赴江浙滬紡織企業模擬調研,修改問卷;派先遣隊員提前赴疆聯繫政府和企業;組建臨時黨支部,定期開展組織生活,北疆暑期社會實踐團在參觀石河子市周總理紀念碑時,邱夷平院長還組織召開了以“傳承屯墾精神,再創戍邊偉業”為主題的組織生活。
東華大學首屆援疆實踐團

第二屆援疆團

東華大學從2012年4月起就開始挑選人員。經多輪選拔,此次共招募博士生5人、碩士生16人、本科生27人,還有帶隊老師7人、技術指導老師3人。此次活動期間,實踐團在沙漠學府塔里木大學舉行了“共承東華精神,再傳塔大底蘊”主題交流會,商討高校間合作;在阿拉爾市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師等單位交流,了解阿拉爾市紡織企業發展情況,簽署了《東華大學阿拉爾市紡織業發展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定》,並走訪了聯發、魯泰、華孚、雅戈爾等在阿拉爾市投資的企業,與紡織企業建立交流平台;同時還對魯泰、聯發等企業員工提供維漢雙語培訓,建立企業技術推廣試點等。此次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活動被申報為全國暑期重點項目之一。
塔里木大學校史館合影

實踐成果:

1、簽訂協定
與農一師阿拉爾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
與新疆魯泰豐收棉業有限責任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
與屯墾戍邊老戰士簽署《合作框架協定》
東華大學團委與塔里木大學團委簽訂《友好共建協定》
2、校企立項
兵團科技支疆項目“機采棉全自動調控軋棉生產線”立項
將本期援疆活動列入“東華大學援助塔里木大學援疆項目”
將下期援疆活動列入“東華大學援助新疆大學援疆項目”
3、論文報告
總結出一份《新疆維吾爾族傳統紡織品——“艾德萊斯”綢市場調研》報告
撰寫《新疆“艾德來斯綢”的工藝及圖案研究》等論文兩篇
編寫維語版《紡紗知識手冊》
為魯泰、聯發及華孚企業提供戰略發展改進建議書
4、課題研究
“筒紗自動配重系統可行性研究”
“紗錠質量自動跟蹤和分析系統可行性研究”
“筒紗自動包裝系統可行性研究”
5、獲得獎項
2011年上海市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最佳項目獎
2012年上海市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最佳項目獎

實踐團成員

第一期援疆先鋒


序號

姓名

專業

1

房曉萌(團長)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2

張長歡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3

張楠

紡織工程

4

楊小元

紡織工程

5

程司辰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6

周田敏

紡織工程

7

張發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8

李敏潔

紡織工程

9

胡煜潔

紡織工程

10

毛毛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11

雷瓊

紡織工程

12

陳子

紡織工程

13

陳培偉

紡織工程

14

呂愛鳳

紡織工程

15

樓櫻紅

紡織工程

16

高婷婷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17

隋曉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18

胡杭君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19

季冬曉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20

王龍生

紡織工程

21

楊璇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22

李冠志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23

符芬

紡織品檢驗與商務

24

王霽龍

非織造

25

翟雯茜

紡織品檢驗與商務

26

楊竹麗

紡織品檢驗與商務

27

葉爾蘭

紡織工程

28

孫婧

紡織工程

29

穆夏熱夫

紡織工程

30

韓晨晨

紡織工程

31

張麗莎

紡織工程

32

侯博

紡織工程

33

季冰悅

紡織工程

34

陳量曲

紡織工程

35

施靜玲

紡織工程

36

孫一丹

紡織工程

37

呂金釗

紡織工程

38

葉婷

紡織工程

39

阿依古麗

紡織工程

40

朱俊格

紡織工程

41

林潔

紡織工程

42

吳筱佶

紡織工程

43

郭珊珊

紡織工程

44

尹梅齡

紡織工程

45

景步碧

紡織工程

46

浩布里特

紡織工程

47

吳爾然

紡織工程

48

巴依娜

紡織工程

49

巴俊玲

紡織工程

50

谷林潤

紡織工程

51

阿迪力江

紡織工程

第二期援疆先鋒


序號

姓名

專業

1

曾妍

紡織藝術設計

2

劉安定

古代紡織品

3

李斌

古代紡織品

4

葛燁倩(團長)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5

余靈婕

紡織工程

6

曹文英

紡織工程

7

方芳

紡織工程

8

李兵濤

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9

李楠

紡織工程

10

倪燕

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11

王婷

紡織工程

12

馬飛飛

紡織工程

13

張經緯

紡織工程

14

李文華

紡織工程

15

王鋼

紡織工程

16

張中偉

紡織工程

17

潘忠祥

紡織工程

18

武雪

紡織工程

19

趙鵬偉

紡織工程

20

劉冰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21

趙劍蒙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22

孫淑瑤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23

馬彥俊

紡織工程

24

高峰

紡織工程

25

張婷婷

紡織工程

26

張冬冬

紡織工程

27

王懷凱

紡織工程

28

唐偉洪

紡織工程

29

張洪

紡織工程

30

張春光

紡織工程

31

馬新明

紡織工程

32

周強

紡織工程

33

王鶴男

紡織工程

34

木尼熱

紡織工程

35

阿迪力江

紡織工程

36

曹振宇

紡織藝術設計

37

朱錦程

紡織藝術設計

38

娜仁

紡織藝術設計

39

和杉杉

紡織藝術設計

40

王芝文

紡織藝術設計

41

阮嘉奕

紡織藝術設計

42

莎拉依丁

紡織工程

43

木開熱木

紡織工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