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觀音寺

東莞觀音寺

原東莞觀音寺,一度香火鼎盛,高僧輩出,然而滄海桑田,斗轉星移,由於時代變遷,歷經戰亂,百年古寺毀於一旦,見者不為之嘆息。 釋覺悟法師發大誓願作獅子吼,決心重振觀音寺,從此,開始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創建道場之艱難歷程。 觀音寺幾年來經過法師的不懈努力,黨和政府,信眾大力的支持與肯定下,才有了現在的香火鼎盛,遊客絡繹不絕,道風嚴謹的現狀。

觀音寺簡介

東莞觀音寺位於東莞市大嶺山森林公園石洞景區中心。園內最高點“茶山頂”海拔530.1米,登上峰頂,可欣賞城市新貌,也可欣賞周邊湖光山色。據史料記載,始建於明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相傳寺內有一道清泉香甜可口,長時飲用,能夠永葆青春,延年益壽,這道清泉流淌過的地方,萬物滋養,樹木茁壯生長,樹根相互交錯,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密不透風,保全著仙泉的靈性。人們只能聞泉水之聲,不見泉水之徑,故此泉水又名“隱泉”。後被人們稱之為觀音聖泉。因此得名於觀音寺,觀音寺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與厚街鎮,虎門鎮,長安鎮,大嶺山鎮,四鎮相鄰。

觀音寺際遇

原東莞觀音寺,一度香火鼎盛,高僧輩出,然而滄海桑田,斗轉星移,由於時代變遷,歷經戰亂,百年古寺毀於一旦,見者不為之嘆息。
法不孤起,遇緣則興。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就在觀音寺百廢待興,無依無靠之時。2001年,釋覺悟法師,於是千里迢迢來到東莞,有緣接管住持觀音寺,法師接管寺院之初:寺院年久失修,佛像破舊,地面龜裂,屋頂漏水,格局不全,雜草叢生,弘法力微,幾乎衰弱到了極點,面對當時交通的不便,從山下到觀音寺,要走幾小時的山路,給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不便。釋覺悟法師發大誓願作獅子吼,決心重振觀音寺,從此,開始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創建道場之艱難歷程。法師發深宏大願,報佛深恩,開堂接眾,勵精圖治,擴修客堂,僧寮,地藏殿,彌陀殿,藥師殿,五觀堂,使出家僧眾勉強有了棲身之處。法師帶領僧眾昔日如金,清苦精進,承擔提振宗風,歷年堅持禮佛,誦經,勤修戒定慧,從無間斷,興成如法如律,精進修持之道場。
法師真修實幹的光輝榜樣迅速傳開,佛弟子們歡喜踴躍,人天稱頌,道風日隆,善男信女,於日俱增,廣州,珠三角,惠州,香港等各地在家居士無不歡喜親近法師,法師的大悲心慈愛眾生,勸眾行善,廣結善緣,收皈依弟子上千人。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廟不在大,有道則興!
觀音寺幾年來經過法師的不懈努力,黨和政府,信眾大力的支持與肯定下,才有了現在的香火鼎盛,遊客絡繹不絕,道風嚴謹的現狀。

觀音寺未來

如今觀音寺,經歷幾年的風雨,地基下沉,殿堂狹小,已不能滿足廣大信眾的要求,為更好的為一切眾生服務,為十方信眾創造一個良好的修學環境,法師再次向政府部門提出重建觀音寺之請求,徹底改變寺院遺留的安全問題。此一想法得到政府部門大力支持,批准幾十畝地用於建廟。所需建設資金正在籌集之中,擴建計畫也在不斷的完善,不久的將來,東莞觀音寺將以嶄新的面貌屹立大嶺山。
展望未來,任重道而遠,我們將一如既往地高舉愛國愛教,團結進步的旗幟,堅定不移的依靠黨和政府的領導和支持,始終把佛教的命運同祖國人民的命運聯繫在一起,積極協助政府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使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我們要大力弘揚人間佛教思想,充分發揮教務組織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努力發揮佛教活動場所的社會功能和道德教化功能,為社會的和諧與進步貢獻力量,譜寫東莞佛教事業的新篇章!

觀音規劃全景圖觀音規劃全景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