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曲尺式陶屋

“東漢曲尺式陶屋”平面為“曲尺式”,用灰白色陶土捏塑燒成,胎骨堅硬,平底。 全屋分居住和畜圈兩部分,居住面積占3/4,畜圈占1/4,居住和畜舍之間牆壁截然隔開。 陶屋牆壁劃出米字、斜方格花紋和橫豎的線條,畜圈圍牆分別劃出如箭嘴狀的花紋。

“東漢曲尺式陶屋”平面為“曲尺式”,用灰白色陶土捏塑燒成,胎骨堅硬,平底。屋通高20厘米,底邊長分別為18.5厘米、19厘米、19.5厘米不等,基本成正方形。全屋分居住和畜圈兩部分,居住面積占3/4,畜圈占1/4,居住和畜舍之間牆壁截然隔開。陶屋牆壁劃出米字、斜方格花紋和橫豎的線條,畜圈圍牆分別劃出如箭嘴狀的花紋。
從外表觀察,此屋原來施有黃褐色的釉層,因年代久遠,已大部剝落。根據其胎質、造型風格,對照廣州地區考古發掘出土的同類器物來看,此陶屋應是東漢時代的明器,出土於鍾村鎮石壁磚廠後崗一個磚墓中,1979年文物收購時購得,磚墓遺址已蕩然無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