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溝流村

"一說寺內有“觀音井”

簡介

溝流村位於山東省東平縣梯門鄉西北部,距縣城18公里,背靠歪老婆頂山。

名勝古蹟

靈泉寺

位於村西北歪老婆頂山峪中, 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傳靈泉寺原名龍天寺,後改靈泉寺。一說寺內有“觀音井”,深達數丈,常年有泉水流出,寺因泉而名。另一說古時天旱無雨之時,人們以寺中水井祈雨有應,故改稱靈泉寺。
靈泉寺始建於唐初,占地約8000平方米。寺院原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鐘鼓樓、旗架及僧房等。現僅存大雄寶殿3間,坐北向南,長12米,寬7.5米,高4.2米,磚石結構, 起脊灰瓦頂,背上有磚雕龍、鳳、花卉圖案等。殿內布滿壁畫, 多為佛教內容。原山門殿僅存8根高大的八棱石柱,上有金代題記,前有6個大型蓮花柱基,直徑1.5米。原正殿前有唐開元十九年(731年)造像碑一方,雕一佛二弟子像,皆體態豐腴,面部豐滿。主佛像結跏跌坐,手施禪定印,著雙領下垂式袈裟。弟子佛站於仰蓮座上,袒胸露乳,身披帛衣,體態婀娜多姿,體現了唐代嫻熟的雕刻技藝,惜已被盜。院內還有宋政和元年(1111年)幢經石,上刻“佛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瘦金體書,瀟灑飄逸。
寺後摩崖上有唐代造像lO余尊, 最小者高20厘米,最大者高l.5米,為釋迦牟尼像,雙腳下踏倚坐,雙手撫膝,高肉髻,身披雙領下垂式袈裟,面相渾圓飽滿,通體磨光,其它還有一佛二弟子和單尊佛像等。造像龕外多有題記,在造像龕周圍還分布有20餘個“灰骨龕”,為我國瘞穴制度以及佛教發展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
靈泉寺周圍還分布有元明清摩崖題刻多處,內容多為讚美此處景色。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周圍許多鄉民會聚集到此祈福、許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