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長篇小說]

東方[長篇小說]

《東方》是著名作家魏巍所著的長篇小說。作品是以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為背景,深刻再現在那火紅的歲月中,一位普通的志願軍戰士的戰鬥和情感歷程。通過對朝鮮戰場和中國農村生活的描寫,全面反映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小說先後獲首屆茅盾文學獎、首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和首屆人民文學獎。

內容簡介

《東方》再版封面 《東方》再版封面

小說《東方》通過對朝鮮戰場和我國農村生活的描寫,全面反映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解放軍某部連長郭祥回家探望母親,得知美帝在仁川登入的訊息,與戰友楊雪一同提前歸隊。他倆是童年的夥伴,他暗中愛著楊雪,可是營長陸希榮騙取了楊雪的感情,還準備很快結婚。楊雪一心想上前線,陸希榮則認為是郭祥從中作祟。這時連里出了逃兵,原來是有名的“調皮騾子”王大發覺得革命已經完成,家鄉又分了地,不能再讓娘討飯。郭祥關了他的禁閉。黨中央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紛紛報名,王大發在團政委教育下也決心“不打敗美帝不回家”,團長鄧軍提前出醫院歸隊。全團急馳龜城,決心打好出國第一仗,可是陸希榮卻命令部隊向公路兩側散開,破壞了戰鬥部署。接著敵機來炸,郭祥忍不住用衝鋒鎗打,許多戰士效仿,打得敵機逃竄,陸希榮卻要處分郭祥,團長鄧軍肯定了郭祥和戰士們的“積極防空”。經過一次戰役,我志願軍終於穩定了朝鮮戰局。

在後方形勢也很嚴峻,地主富農造謠破壞,村長、村支書消極怠工,許多貧僱農又窮得賣掉了分來的土地,農村兩極分化現象嚴重,村支委委員楊大媽一邊積極回響上級號召試辦農業社,一邊又與破壞勢力進行鬥爭。前線戰事加緊,麥克阿瑟吹噓“聖誕節結束韓戰”,傾全部兵力開展總攻勢,我軍節節抵抗並部署了二次戰役,鄧軍的團全殲了李偽第七師,又奉命急行軍140 里阻止美軍三個師向平壤潰逃,都勝利地完成了任務,造成了美軍“黑暗的十二月”,結束了二次戰役。

陸希榮到朝鮮後一貫表現不好,因貪生怕死多次造成戰鬥損失,團黨委決定給予留黨察看處分。楊雪認清陸希榮的面目很是痛苦。陸希榮更偽造現場,自傷腿部,被清除出部隊遣返回國。郭祥在戰鬥中英勇負傷,文工團女提琴手徐芳獻血救活了他,傷愈後他又多次在戰鬥中立功。徐芳在與郭祥的接觸中慢慢的對他產生了愛情。楊雪為救朝鮮兒童不幸被美國飛機奪去了生命。直到1953年7月郭祥的右腿被打斷,被送回瀋陽截肢,才離開了朝鮮戰場。省委任命他擔任家鄉的縣委書記,鄧軍團長帶給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和 “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的勳章,徐芳趕來看他,他重新審視自身和內心,決定接受了徐芳的感情。眾人在把酒言歡中滿懷激情與信心朝著新的鬥爭邁進……

作品目錄

第一部 山雨

第一章 故鄉

第二章 柳笛

第三章 母親

第四章 大媽

第五章 金絲

第六章 村長

第七章 地主

第八章 訊息

第九章 驚夢

第十章 分別

第十一章 路上

第十二章 征鞍

第十三章 營長

第十四章 爭論

第十五章 政委

第十六章 江邊

第二部 火光

1979年版《東方》的封面 1979年版《東方》的封面

第一章 開進

第二章 木屋

第三章 偵察

第四章 山前

第五章 勝利聲中

第六章 青坪里

第七章 團黨委會

第八章 幽谷

第九章 軍中便宴

第十章 小試

第十一章 小鬼班

第十二章 蘋果園

第十三章 溪畔

第三部 風雪

第一章 寂寞

第二章 取經

第三章 待月兒圓時

第四章 待月兒圓時

第五章 待月兒圓時

第六章 大炮與手榴彈

第七章 課本

第八章 閘門(一)

第九章 閘門(二)

第十章 閘門(三)

第十一章 追擊

第十二章 會師

第十三章 另一個“圍殲”

第十四章 在親人心裡

第十五章 琴聲

第十六章 雪夜

第十七章 狂歡聲中

第四部 江聲

第一章 征服“死亡地帶”(一)

第二章 征服“死亡地帶”(二)

第三章 孤兒

第四章 家

第五章 新來的老戰士

第六章 家鄉早春

第七章 來鳳(一)

第八章 來鳳(二)

第九章 密計

第十章 臨津江畔

第十一章 潰滅

第十二章 控訴書

第十三章 將軍渡

第十四章 虎鳴山口

第十五章 黑雲嶺(一)

第十六章 黑雲嶺(二)

第十七章 黑雲嶺(三)

第十八章 雨中

第十九章 洪水

第二十章 金媽媽

第二十一章 朴貞淑

第二十二章 浪滔滔

第二十三章 傷痛

第二十四章 陰謀

第二十五章 城市

第二十六章 聚殲

第二十七章 送別

第五部長城

第一章 楓葉紅時(一)

第二章 楓葉紅時(二)

第三章 歸來

第四章 地下長城

第五章 奪取中間地帶

第六章 鋼鐵戰士

第七章 地雷大搬家

第八章 又一個“狙擊兵嶺”

第九章 繡花人

第十章 布穀聲里

第十一章 在五面包圍中(一)

第十二章 在五面包圍中(二)

第十三章 在五面包圍中(三)

第十四章 反擊

第十五章 親人

第六部 凱歌

第一章 戰友

第二章 春初

第三章 硝煙紅花

第四章 在朝鮮人民軍里

第五章 我看到了新世界

第六章 和平之聲播音站

第七章 紅旗飛舞(一)

第八章 紅旗飛舞(二)

第九章 挺進

第十章 金谷里

第十一章 燈火燦爛

第十二章 停戰令後

第十三章 新起點

第十四章 路

第十五章 歸故鄉

創作歷程

我是怎樣寫《東方》的

——魏巍

創作前思考

在《東方》寫作之前,我思考過一些問題,也注意別人的經驗,中心點是在軍事題材文學創作上,應該在哪些方面去作進一步的努力。

第一,寫軍事題材的作品,不能僅僅局限在戰場上或狹小的戰鬥上,而應該放在廣闊的時代背景上,才能顯示出戰爭的意義。從抗美援朝戰爭的實際出發,我覺得還要寫出國內國外兩個“戰場”的關係。只有這樣,才便於揭示前方的同志為何那么英勇,他出於一種什麼力量,他為了保衛什麼而勇於獻身;同時也證明,沒有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戰爭也不可能取得勝利。所以光是寫戰場、槍炮,光是局限在前方怎么打。就把自己的眼光局限住了,同時也不能顯示戰爭的全貌,不能深刻地揭示勝利的源泉。

第二,寫軍事題材作品,也像寫其它題材的作品一樣,不能夠見事不見人,不能夠只注意人物的共性不注意人物的個性。我們看到一些作品有這個弱點:寫了一大篇,戰役過程、戰鬥過程都寫了,但人物不突出,給人的印象很模糊,尤其是人物的個性不鮮明。

第三,有些作品,往往次要人物料成功了,也就是說,花的筆墨雖不算多,但卻給人以鮮明的印象,而主要人物反倒印象很平板,往往花的力量最大,用的筆墨最多,給人的印象反而不深。主要人物是否成功,決定一個作品的成敗。為什麼力量用得最大,反而不成功呢?原因之一,就是當時條條框框不少。這樣寫不好,那樣寫也不好,還有寫出來能不能發表,會不會受批評等等。總之,有許多清規戒律,如果沒有勇氣,就會無所作為。但是我還是決心衝破這些束縛。我認為一個作者要虛心聽取別人意見,不能故步自封,但是也不應一點主心骨都沒有。這些年教訓很多,編輯一時叫從這方面改,一時叫從那方面改,稿子改了一箱子,東西還是出不來。我就對有的同志說:出不來沒有關係嘛!你為了印出來,叫你這樣就這樣,叫你那樣就那樣,有時會改好,也有時會改壞。如果我們把文學創作看成是嚴肅的革命事業,就要在藝術上有所追求。

親身經歷、感性知識是最重要的條件,但是也要善於運用民眾的經驗來豐富自己。文學是生活的反映,是生活的藝術的反映。理論也反映生活,但是手段不一樣。沒有生活就沒有藝術,這個觀點什麼時候都是正確的。這一點在我們這一代多數作家頭腦中是根深蒂固的,不大容易動搖的。沒有生活怎么搞創作呢?你要說我們思想僵化也可以。直到現在,我還是喜歡那些生活氣息很濃厚的作品。哪怕技巧上稍許差些,但是生活氣息很濃,我喜歡。當然藝術技巧上高一些更好了。相比之下,一些作品技巧上還不錯,但裡面看不出有多少生活,甚至胡編亂造,這樣的東西.我不喜歡看,也不願浪費時間。因為你從中得不到什麼好處嘛。所以我們還是希望作品的生活底子很紮實。當然,藝術水平也要儘可能地高一些。可惜缺乏生活的作品現在仍屢見不鮮。可能概念換了一下,但是仍舊從主觀出發,塞點材料進去。要寫一部長篇,它要容納多少生活呀,要容納很多的生活,甚至你這個人一輩子的生活。剛看到一點就寫一部幾十萬字的長篇,確實沒大必要,作為藝術實踐也不一定好,浪費很多精力,千萬不可以這樣。要寫一部長篇,可以說要動用全部的生活庫存。

寫作打算

連環畫描繪的小說《東方》中的一個故事情節 連環畫描繪的小說《東方》中的一個故事情節

我真正想寫長篇,是1952年第二次入朝以後。在近一年時間裡,我訪問了兩個軍、志願軍總部、兵站、醫院、炮兵、工兵、高炮陣地,還在一個營部和連的陣地上住了一個月。此外,還訪問了朝鮮人民軍和朝鮮人民以及戰時的平壤城。我所以進行這樣大量的活動,因為我們的文學作品是要具體地描繪生活,作家應當是用語言的畫家,像畫家那樣去寫生。對生活無知,那是不行的。我感到對作家最可貴的是直接的、第一手的材料,感性的材料。親身經歷最重要。凡有親自經歷的機會,一定要去親歷其境.你訪問十個人,能有一個人給你談得很具體就不錯了,因為他不是作家,不可能說的細緻入微。有一次我在陣地上正和別人談話,吹來一陣小風,很小的風,旁邊一棵小樹咋吧一下,腦袋就垂下來了,這是因為炮彈皮削的就剩下一點了。像這樣的情景,靠訪問是得不到的。戰時的平壤城,我呆過半個月。整個城市就剩下一棟半樓房,也已被炸彈洞穿,到處是螺絲、碎鋼筋、機器零件,殘存的平房都被炸得斜著膀子,還沒有倒下來。即使這樣,街上還在廣播著戰鬥歌曲,表現出特有的抗敵氣氛,給人以深刻的感受。像這些如不親歷其境,靠訪問別人不會告訴你。創作當然可以想像,但有些是不可能想像到的。比如我訪問過一個朝鮮婦女,李承晚的自衛隊活埋了她的孩子,對她說:“你這個孩子到明年我就叫他發芽了”。像這種語言,作者很難創造出來。在敵人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朝鮮戰場上的汽車、火車,你走遍全世界也看不到那種樣子。我們的汽車周身全是黃塵,擋風玻璃上有防止反光的防護板,兩個小燈前還伸出半尺長的東西遮光。整個汽車本身就像一個在泥土裡摸爬滾打的戰土。你去看材料,戰史上會給你寫這些東西嗎?另外,談的東西很容易忘掉,看到過的、思索過的,才會在思想上打上更深的烙印。

最重要的是親身經歷、感受,但是光靠自己的經驗也還不夠。因為你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所以還要善於運用別人的經驗、民眾的經驗來豐富自己。這樣,既有直接的經驗,也有別人的生活經驗。我在深入生活中間,也經常和同志們分析研究一些人物,“解剖”一些人物,這樣才能把人了解得透一些。像陸希榮這個人物,就是同一些同志研究過的。

我剛才說了,我寫這部作品,想把前後方兩個“戰場”都了解得多一點。在國內這方面我還有許多生活不熟悉。比如我想寫點工人生活,但對工人沒有更多的了解。我覺得作為一個黨員,對於自己為之奮鬥的階級應當有些感性的了解。近代的工人階級到底是什麼樣的?以前接觸不多,所以我就到二七機車車輛廠當了一段時間的車間副支部書記。在這個過程中間,我寫了一個短篇《煙筒鄉》;另外還和錢小惠同志合作寫了一個電影小說《紅色的風暴》。雖是歷史題材,實際也是運用的體驗了的實際生活。另外,我還深入農村進行了一些研究。當時《東方》的故事還沒有構成,究竟後方寫個什麼,還不明確。這個時期,我到了大清河北,就住在戰爭時期的擁軍模範一位大媽家裡。隨後又在滹沱河兩岸走了不少村莊,訪問了不少合作社,特別是成立最早的耿長鎖合作社。在這當中,我接觸了不少農村人物,例如像小契這樣可愛的人物。

調查取證

為了了解抗美援朝戰爭發生前後階級鬥爭的情況,我在邢台地區借閱了大批卷宗。我堅持只有我信得過的生活我才寫。我根本就不相信的、懷疑的、心中無數的就不寫。看了邢台地區的大量案卷,研究了這個地區的情況,爾後我在作品中寫的像地主用美人計,後來又真的生了孩子,這都是實有其事的。我參加了抗美援朝政治工作的經驗總結。抗美援朝這一階段的政治工作是搞得不錯的,可以說是我軍政治工作發展相當好的一個階段。那個時期武器很差,敵我裝備很懸殊,政治思想工作卻發揮了巨大的威力。赴朝慰問團,志願軍歸國代表團,還有黨的工作、青年工作、文化宣傳、敵軍工作等等,都很活躍。像上甘嶺那樣的戰鬥,傷亡很大,剩下十二三個人的單位也能組織起來,立即組成堅強的支部。所以我也有意識地把這些政治工作的經驗融匯到了這個作品中。

我閱讀了抗美援朝戰史。在軍事學院看了他們保存的相當一部分資料。我還仔細閱讀了《志願軍一日》等民眾性作品。因為一部大的作品的完成,光靠一個人經驗有限,很需要吸取民眾提供的大量素材。創造一個人物,需要很多典型的細節,所有的都是你想得起來的嗎?不可能。這裡就運用了廣大指戰員的一些東西。所以這部作品的成果也不是一個人的。本來我應該在後記里說明這一點,但由於這本書沒有寫後記,請允許我在這裡向他們致謝。

《東方》是1959年在邢台開始動筆的。後來調我去編戰史,這工作就中斷了。編完戰史又接著寫。1965年我去越南訪問之前寫了一半多一點,大約四十多萬字。此後,一直中斷了9年半的時間。到1974年才又繼續寫,寫了將近兩年的工夫,到1975年10月草稿完成。這裡有一個基本的指導思想,就是要忠於生活,只有真實地描寫了生活,作品才能具有較長的生命力。

總之,寫作《東方》,是偉大的戰爭引發了我。我在現實生活裡面受到感動,又在感動中不斷加深了理性認識,這就是寫作這本書的推動力量。所以主題往往不是主觀地在屋子裡空想出來的,而是從現實鬥爭中來的,是這個偉大的鬥爭使我產生了創作衝動。

現在文藝思想活躍,眾說紛紜,我看我們還是要扎紮實實地深入生活,搞出一些結結實實的作品,不要迎合不健康的風氣和低級趣味,應多寫一些有助於堅定人民信心、提高黨的威信的東西。要人民前進就要讓人民有信心,首先還要我們自己本身就很堅定。

人特構造

正面人物:郭祥

《東方》的主人公郭祥在連環畫中的形象 《東方》的主人公郭祥在連環畫中的形象

關於郭祥。寫這樣一部書究竟要寫個什麼樣的人物作為主人公呢,這是寫作時首先考慮到的問題。在長期革命戰爭中,在我們的部隊中,我接觸了這樣一種人:他們受到長期戰爭烈火的鍛鍊,在什麼樣的條件下也能生活,再強大的敵人壓他,他也不示弱。過去常稱他們是“突破口的幹部”、“革命的好戰分子”,他們也常常以此自豪。他們平時休整就感到寂寞,本來生病了,一聽說打仗就好了。他們身上有一種征服敵人的渴望,也就是他們說的“寧可在敵人頭上尿尿,也不許敵人在面前吐痰”。這種性格在我們的各級指揮員中都可以找到。我們常說那個團能戰鬥,就因為那裡有這樣一批戰鬥骨幹。如果我們將來還要打仗,那就少不了還要有這種人,沒有這種人是不行的。那么這是不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呀?我認為就是。因為這種人的出現,正是革命戰爭長期薰陶的結果。在當時的典型環境中,怕死不怕死,敢不敢為革命獻身,這就是最高的道德標準。在寫這種人的時候,還要有一個性格化的問題。作為藝術典型,應該包括共性與個性兩個方面。只有個性沒有共性就沒有普遍意義,這當然不行。但另一方面,只有共性沒有個性,作為藝術典型就是不成功的,也就是過去說的公式化概念化,形成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當然,處理好這兩方面的關係,特別是搞好人物的性格化,並不很容易。正因為不容易,這樣的典型在文學作品中就比較少。這個問題的解決,還是要很好地研究生活裡邊的人物,同時突出性格中主要的東西。

郭祥是有模特兒的。一直到現在我寫東西還是覺得有幾個模特兒比較放心,比較有個抓撓頭。如果人物在你頭腦中就沒有活起來,你寫出來一定是概念的。說到郭祥,生活中有一些這樣的人物。比如抗日戰爭申我參加晉察冀英模會,就遇到過一個戰鬥英雄,很出色,性格詼諧,很逗人喜歡。我們過去睡在老百姓炕上,大家緊緊擠著,叫“貼白菜幫”,誰要一起來就再也沒空躺下去。他出了個“情況”,人們一驚起來了,他卻躺下睡了。還有一次,他到據點裡去打一個偽軍。當他走到這個偽軍面前,只有幾步遠,偽軍問:“你是什麼人?”他說:“自己人。”說著他就掏出槍來,想一槍就把他打死。誰知子彈臭了,偽軍立刻端著槍喝道:“自己人為什麼開槍?”他坦然一笑說:“跟你鬧著玩哩!”還有一個戰鬥英雄,打大同時很英勇。我寫過一首詩叫《英雄陣地》,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張家口一個姑娘看了他的事跡後很感動,寫了一封信,還給他送來一塊表。可巧,這時候他正在禁閉室里蹲著哩,因為犯了紀律。我在寫《東方》時有過考慮,是寫一個正經八百、不苟言笑的人物作主人公呢?還是寫一個活潑一點的?後來選擇了後面一個。因為我們這個民族受封建影響太深,許多人性格比較古板,寫這種性格對民族會有好影響。當時文藝思想上有一個爭論很大的問題是能不能寫英雄人物的缺點。我想,只要我們自己是熱愛英雄人物的,總會想盡力寫得好一些,不會隨便來醜化他。而為了從生活出發,從特定的個性出發,即使寫了一些缺點,也不算什麼問題,甚至是有必要的。因為我們還是想把人物寫得活一些,更像是生活中的人物。生活中的人物,他身上的優缺點總是相統一的。我們一動筆往往就把那一面取消了,只剩下一面。因此使人感到不真實。這是創造人物申一個很大的問題。我看沒有必要非要人物穿高底鞋,頭上繞著光圈,喪失真實感。

前面提到,有些作品往往主要人物反而不如次要人物突出。我看主要原因是顧慮過多,老是考慮這是主要英雄人物呀!可別把他寫壞了!所以就特別地慎重。慎重並不壞,但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心理上壓力大,過分拘謹,就會寫成四平八穩的人物。就像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過分溺愛,缺點也成了優點,反而不能很好地分析他、了解他了。

反面人物:陸希榮

《東方》中的人物陸希榮在連環畫中的形象 《東方》中的人物陸希榮在連環畫中的形象

關於反面人物陸希榮的塑造。這個人物也是從生活中接觸到這類人物後才形成的。我寫這個人物的基本構思,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寫個人主義的毀滅。小說出版之前,我去工廠聽閱讀小組的意見,一個工人說,陸希榮這個人物還不如讓炮彈炸死算了,後來還回了國,又當了小夥計,生活還不錯嘛!心裡覺得不解氣。實際上他從無產階級隊伍分化出去,當了資產階級的幫閒,這就說明他已經從精神上完蛋了。我認為無產階級文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歌頌團隊精神,批判個人主義。如果這個界限劃不清,那就很糟糕。在衝擊封建主義方面,資產階級作家們很英勇。他們用個性解放、個人主義去衝擊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識,這個任務完成得很出色。今天,雖然我們生活申遺留的封建的東西還很多,但是今天反封建殘餘,也還是要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去反。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時期,讚揚無產階級團隊精神、批判資產階級個人主義,還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

在我們的生活中間,在革命的歷史上,個人主義與團隊精神是經常發生衝突的.因為鬧個人主義,必然使集體受到損害,並且最後導致個人的毀滅。比如歷史上的張國燾就是一個典型。他參加過“五四”運動,也搞過早期的工人運動,以後擔任四方面軍的領導人。長征中,他看到中央紅軍力量削弱了,就野心勃勃地要分裂黨,最後成了可恥的叛徒。這種人當年在革命隊伍里也扮演了一些角色,但個人主義惡性發展,終於離開黨完事。在我們的生活里也有不少因個人主義毀滅的例子。所以我就想寫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典型。因為這對我們的生活有教育意義。將來戰爭來了,這類人物還是會出現的。

《東方》既然是為未來戰爭作準備的,就有必要寫這么個人物,同主人公作一個鮮明的對照,也是對正面人物的陪襯。決不能說一個人一參加革命就十全十美,但不少同志在革命鬥爭中把個人主義的東西掃除了,至少是減少了。也有些人沒有,學了一些馬列主義詞句,當作裝飾品,把自己的個人主義偽裝起來,到某種時候就暴露了。在《東方》里,我又用另一個人物劉大順來跟陸希榮對比。他是個解放戰土,對共產黨很感激,但因為入朝時他對新的戰爭不認識,起點不高吧,在戰爭開始他就趴下了,郭祥要揍他。但這個人和陸希榮不一樣,他不是掩飾錯誤的人,他起點不高,但越來越高,漸漸對戰爭有了認識。這兩個人物對郭祥都是陪襯,都是為了深化主題,從世界觀、人生觀上讓人想一些問題。一個人哪怕起點低、覺悟不高,但只要忠誠老實,肯於改造自己,也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戰土。反之,雖有才能但不注意改造,也不行。

民眾英雄:楊大媽

小說人物楊大媽和女兒楊雪在連環畫中的形象 小說人物楊大媽和女兒楊雪在連環畫中的形象

下面講講楊大媽這個人物。這是一個真正的民眾中的英雄。這種人物是在血和淚的土地上成長起來的,也是我們這個政權的最可靠的支柱。所以我把這個人物作為民眾的代表。她是普普通通的勞動民眾,在舊社會一肚子辛酸。我在抗戰時期曾看到這樣的英模人物,正像她說的,“提起舊社會,真他媽的沒一條好處”。她和郭祥一樣,都是舊制度舊社會的對立物、掘墓人。這種人靠共產黨、八路軍來了以後才解放出來,她們和黨完全一條心,同生死共患難。所以我寫她看不到八路軍時就感到寂寞了。那跟有些人就不一樣,你住他家的房子,他確實不高興。像楊大媽這類人物,在根據地生活期間,我也認識了幾個。如“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冀中子弟兵的母親”李杏閣,還有大清河北被稱為“官大媽”的。“官”是大家的意思,也就是大眾的母親。這幾位根據地的母親,我都是同她們接觸過的。不是自己的母親,想叫她“娘”是很難出口的,但她們其中一位我確實叫了“娘”。把她們寫在文學作品中,是我早就有的願望。我也考慮過這些革命母親在文學作品。中不少人都寫了,我寫時應有所不同。怎么做到有所不同呢?就要通過性格化,表現個性。有一位大媽性格潑辣直爽,坦白又精明。半夜八路軍來了,老大爺就去開門,帶路啦,叫人啦,張羅些雜事;她則和那些游擊大隊長商議軍情大事,披衣坐在炕上頗像一個指揮員。所以我就著重從這個方面寫她的性格。她的這種性格也是大清河北鬥爭環境的產物。那地方鬥爭很殘酷,平、津、保三角地帶是敵人的必爭之地,一直到平津戰役,一些幹部還在地道里蹲著呢。當時大媽最怕的是那樣些人,頭天在她家吃了飯,第二天就叛變領著敵人來抓她。所以在那種情況下不是她那種性格就很難應付。因為我比較熟悉她,寫到她也就順手些。

其它人物

書中其他一些人物,有的也有模特兒,比如裡面寫到一個貧農叫小契,我確實在他家住過。合作化初期,我在一個村子住,按照老根據地的風習,我到每家輪流吃派飯,這是個很好的了解民眾的機會。這個小契家的情況就像我描寫的,他的那個院子沒有牆,就有個門樓。所以我說走遍天下也找不出這樣的家。我是很熱愛這個人物的。

開始寫作最好有模特兒。像畫家似的,最初可以多搞一些人物速寫,搞些積累。寫長篇不妨先搞人物傳記,每個人物都給他立個“檔案”。創作以前,不能是對人物沒有什麼想法就往下寫。當然寫時會有發展、變化,但不可事前沒有準備。有同志問:關於傻五十這個人物,著墨不多,印象很深,是怎么寫出來的?

這種人寫出來並不困難。每個村子都有這種人物。過去在一些貧農家庭,父母早年去世,沒人教育,又缺個心眼,但是本質上很憨厚可愛。能不能把這種人物寫進作品?按照一種觀點,就是歪曲了人民解放軍的形象。但我想,只要從總的方面說,作品符合人民的利益,就不要讓許多條條框框限制住了。這個人物的塑造主要靠典型的細節。好細節的珠子如何串在人物性格的線上?一個根本的著眼點就是服從人物的性格。只能適合他,不能適合第二人,才最好。如果用不上,寧可先庫存起來。

有同志問:《東方》的故事是怎樣編起來的?郭祥、陸希榮、楊雪之間的愛情描寫,當初是否有顧慮,怕不怕人家說是寫三角戀愛呢?

最初,怎么把抗美援朝的生活組織起來,確實是個難題。當時我很想從生活中找個現成的故事加以改造,將材料串起來。過去文學作品有這方面成功的例子。但是,我能找到的只是報上登的一個志願軍未婚妻的故事。線條太單了,負擔不了我要表達的內容。後來,只好自己結構了。雖然汲取了一些文學作品的手法,不過人物是新的,它還可以表達我的意思。當初寫愛情的確有不少條條框框,就是不寫“三角”也容易受到指責。但是因為主題的必要,我還是這樣寫了。

有的同志問,是先有人物還是先有故事、先有戰爭過程,爾後讓人物在其中活動?作為一個長篇,純粹表現戰爭過程會顯得很枯燥,如果單是寫個人命運的一個故事,和戰爭進程脫離了,也可能會顯得單薄。當時我很想把二者結合起來,把戰爭發展過程和人物命運結合起來。至於是先有人物還是先有故事,當然還是先有人物,故事是人物行動的結果。你先有故事,然後把人物往裡裝,這是不好的。事實上這兩個是交錯進行的。技素常的說法是從人物出發。

點評鑑賞

魏巍長篇小說《東方》,創造出了數以十計的深刻動人的藝術形象,其中特別是對主人公郭祥這個嶄新的文學典型的成功塑造,在藝術上和美學上都具有相當豐富的意義,是值得認真地加以分析和研究的。一鮮明獨特的個性郭祥之所以成為一個嶄新的文學典型,在藝術上取得了如此的成功,首先是因為他具有與別的文學典型不同的鮮明獨特的個性。

相關版本

《東方》連環畫 《東方》連環畫

共有兩種版本的連環畫:

1、1980年陝西出版社版本,共三冊,分別為《雙尖山之戰》、《獅子峰阻擊戰》和《三八線上的戰鬥》。

2、1982年人民美術出版社版本,共上下兩冊。

作者簡介

1982年魏巍在首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儀式上 1982年魏巍在首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儀式上

魏巍,著名作家、詩人,曾用筆名紅楊樹。1920年舊曆正月十六日生。河南鄭州人。漢族。1937年參加八路軍。193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在部隊工作。曾任團政委、總政創作室副主任、北京軍區文化部部長、軍區政治部顧問等職。是第一屆至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榮譽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中朝友好協會副會長,中國解放區文學研究會會長。作品有: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幸福的花為勇士而開》、《壯行集》、《魏巍雜文集》、《魏巍散文選》等;詩集有《兩年》、《黎明風景》、《不斷集》、《紅葉集》、《魏巍詩選》;長篇小說有《東方》、《地球的紅飄帶》、《火鳳凰》等。其中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學。長篇小說《東方》獲首屆茅盾文學獎、首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和首屆人民文學獎;《地球的紅飄帶》獲“人生的路標”獎及人民文學獎。2008年8月24日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