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湖甲魚

東平湖甲魚

東平湖甲魚,東平湖是甲魚的良好自然生長區,所產甲魚馳名齊魯大地。

簡介

甲魚,俗稱元魚、團魚、腳魚、王八、老鱉。屬爬行綱鱉科,系水陸兩棲卵生爬行冷血動物。東平湖野生甲魚背部呈淡黃色(其他地方的甲魚多為黑褐色)、腹部為乳白色、體扁平、有厚實的裙邊,背部有細小如珠的凸起。喙突尖長,約與眼徑等長,體表無角板,覆以柔軟革質皮膚。頭部尖,青灰色,散有黑點。喉部色淡,有蠕蟲狀紋或暗色而有黃點,背甲約長24厘米,寬16厘米。指、趾間有發達的蹼,內側三指,趾具爪。東平湖甲魚生性喜靜怕驚,喜陰怕風,喜潔怕髒。具有春天上灘,夏日蔭潛,秋入石洞,冬沉湖底的特點。它的食性很雜,喜歡捕食田螺、河蝦、小魚等動物性飼料,不足時也食瓜菜、穀物等植物性飼料。

介紹

甲魚屬冷血變溫動物,對外界溫度變化十分敏感,體溫的高低可直接影響它的活動能力和攝食程度。適於甲魚的生長溫度為25—30℃,20℃以下食慾減退,15℃停止攝食,活動呆滯,10—12℃時進入冬眠狀態,潛入底泥中不食不動。甲魚食性殘忍且貪,一般不互噬同類,但在高密度飼養且缺乏飼料時,易引起互相撕咬殘食。甲魚有很強的耐飼能力,3個月以上不吃東西也不會餓死,且可以正常活動,其壽命可達40—60年。甲魚用肺呼吸,故時而浮出水面。
東平湖甲魚個體大,數量多。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東平湖大堤上經常可見爬上岸來的甲魚,隨便在湖堤上走一趟,就能撿到幾隻。有的漁民曾經在一天之內撿到過十幾隻甲魚,每隻重量都在1公斤以上,最大的重達5公斤多。下大雨後湖裡漲水時,經常可以看到葦叢中有成群的甲魚浮出水面。那時湖裡每年產甲魚都在1萬公斤以上,年收購量最高時達5000餘公斤。為了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1974年,縣水產部門在茅園魚種場修建了4個面積在8畝以上的養鱉池,進行人工養殖,並進行人工繁殖與綜合高產養殖技術研究,取得顯著效果,為大面積高產化養殖甲魚開闢了廣闊的道路。現在湖周圍有多處甲魚養殖場,總面積達 畝,僅人工養殖的甲魚,每年即達 公斤,產值高達 萬元以上。
東平湖甲魚是一種名貴水產品,也是一種高級滋補品,它的全身都是寶,食用和藥用價值很高。其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7%,脂肪4%,含碳水化合物26%左右,每100克中含鈣15毫克、含磷94毫克,特別是維生素B的含量,為水生動物之冠。我縣民間傳說甲魚具有雞、鹿、牛、羊和豬五種肉之美味,俗稱“五花肉”,其肉質以細膩、肥腴、鮮美而著稱。19 年我國舉辦亞運會時,東平湖甲魚曾列入運動員食譜中,被國家有關部門大量定購。
中醫學認為,甲魚肉性味甘平,有滋陰補氣、除熱除瘧、消腫去瘀之功。主治熱氣濕,能補中益氣,補虛補陰。甲頭乾制後入藥,稱為“鱉首”,治脫肛、漏瘡和小兒諸疾,效果均佳。甲魚血可作補血劑。長期食用甲魚可以延年益壽,並有防治癌症的功效。東平湖甲魚的甲、骨、血、頭、脂和卵均可入藥,甲魚富含動脈膠、角質蛋白、碘、維生素D等,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我縣民間有甲魚“百病皆治”,“醫百病,去百毒”的說法,春天吃燒熟的甲魚,一年少生病,不生瘡。麥子黃梢時吃甲魚最好,俗稱“麥黃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