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嶽路街道辦事處

1240 林果業:山場6000餘畝,公益林800畝,經濟林500畝,已建成枇杷、板栗、油桐三大種植基地。 水產業:水域面積60000餘畝,放養水面4600畝。

東嶽路街道辦事處是大冶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處長江中游南岸的金湖之濱,多次被省、市政府譽為“楚天明星鄉鎮”、“百強鄉鎮”、“明星街辦”,享有“鄂東南明珠”和“大冶銅都”的美譽。
街辦地域寬廣,風光綺旎,背靠百里黃荊山,面臨廣闊大冶湖,既有城市風光,又有鄉村美景。國土面積85.73平方公里,總人口達11萬。2003年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全處完成工農業總產值24.3億元;完成綜合綜合財政收入1200萬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80元,鄉村農民人均收入2540元。
東嶽路街辦區位得天獨厚,水陸交通便捷,礦藏資源豐富,農副產品齊全,人文景觀奇特,發展和招商引資的前景誘人。
優越的地理條件
東嶽街辦地處市區中心,街道縱橫交錯,具有廣闊的市場資源,既是商貿的理想場所,又是房地產開發、交易的中心市場,同時是溝通城市經濟的樞紐。
街辦地理位置優越,依山傍水,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是發展種植業、林果業、畜牧業、養殖業、工礦業、旅遊業和多種經營的理想場所。
街辦水陸交通便利,城區通過90公里的高速公路1小時可以到達武漢。106國道、武(漢)南(昌)公路、武大鐵路、大沙鐵路、山南鐵路、黃石大冶快速通道穿插全境,大冶碼頭正在施工,水路可經四顧閘與長江通航,鄉村公路星羅棋布,境內鐵路、公路均有客運站和儲貨場,為八方客商提供了投資環境。
豐富的礦產資源
九十里黃荊山橫臥在東嶽街辦四棵區域,地底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礦藏分金屬、能源、非金額三大類。
藏於東嶽街辦鐘山至陳里灣一帶的鉛鋅礦,東西走向綿延15公里,寬達50—200米左右,鋅的工業品在2—3%以上。
地處聖水泉至華家灣的華家灣井田貯藏大量的混合柴煤,發熱量為6300大卡左右,平均可采2米厚度,儲量達110萬噸。
位於寶山村的馬鞍山以東至路平村的華家山非金屬礦產十分豐富,主要有石灰岩、高嶺土、頁岩等,其中石灰岩約有24公里的山脈礦帶是建築的優質原、輔材料,黃荊山南麓山腳金山村至聖水泉村的隆起地段系豐富的高嶺土,帶長1.1公里,寬30—100米,地表厚度量50米,品位含量達89%,已探明儲量達260萬噸;西起大路村,東至路平村的頁岩礦帶達6公里長、50—100米寬,是建築頁岩磚的理想材料,宜露天開採。
繁多的農副產品
東嶽街辦在農業結構調整中,有效地推進了“四個基地”建設,即黃荊山綠色林果種植示範基地、大冶湖高效水產養殖示範基地、城郊無公害蔬菜種植示範基地、大壠畈高產糧油示範基地。2003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3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
主要農副產品: 蔬菜 糧食 油料 麻類 水果 棉花
耕種面積(畝) 5100 29243 14495 1332 1000 79
產 量(噸) 19882 81533 1240 160 6.4 82
林果業:山場6000餘畝,公益林800畝,經濟林500畝,已建成枇杷、板栗、油桐三大種植基地。
畜牧業:豬6000頭、牛500頭、羊1000頭、畜禽80000羽;肉類總產量72.6萬公斤、禽蛋總產量13.3萬公斤;畜牧總產值686.57萬元。
水產業:水域面積60000餘畝,放養水面4600畝。主要產品:鯽魚、青魚、草魚、鯿魚、鰱魚、螃蟹、鱔魚,年產值1754噸。
名特優產品:中藥材:黨參、本夏、天冬、柏杞、龍旺英、丹參。種植面積1000餘畝。蔬菜:雜交黃瓜、洋芹、紫條茄,遠銷武漢及外地市場。
誘人的旅遊景觀
東嶽街辦風景奇麗,山秀水美,既有古色古香,又有現代氣息,金湖湛月工程是大冶八景之一。相傳大冶湖中有一淘金中,每年除夕之夜,井底可見一輪明月,金光閃閃,碧波粼粼,交相輝映,美稱“金湖”;青龍塔始建於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歷史悠久,直衝雲天;青龍山公園山水秀麗,亭台樓閣,別具一格;聖水泉古剎,明代修建,剎旁泉水長流不斷,古剎密林掩映,方圓500餘畝,崗巒疊翠;金山寺,道人觀,靈光熾爍,瑞氣氤氳;觀音洞石鐘石乳,形態各異;龍瀑泉飛流千尺,令人稱奇;老高院牆晚上裂開,白天復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貓兒守倉,活靈活現,妙趣橫生,總之,東嶽街辦景觀誘人,是旅遊開發的瑞祥寶地。
獨特的東嶽模式
為了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東嶽街辦充分發揮三大優勢——交通信息便利;商貿市場活躍,設施配套齊全。大力推進“三大轉變”——由低效溫飽型農業向城郊生態觀光型農業轉變、由工業大鎮向商貿強處轉變、由居民工作管理向社區服務轉變。加快建設“一園三區”——農業示範園、城區商貿區、山南建材區、民營經濟區。加大“退二進三”力度——加大商貿產業開發力度、加大企業改制解困力度、加大礦產資源力度,形成“一、二、三產業並舉”的東嶽經濟發展模式。
理想的投資環境
東嶽街辦歷史悠久,區位優越,東嶽人民搶抓機遇,勇於創新。近年來,企業“退二進三”已形成獨特的模式,農業產業化開發已形成發展格局;社區服務產業已初具雛形,蒸蒸日上。目前,煤炭開採、灰石加工、農業開發、房地產開發、建材業、建築業、服裝業、社區服務業已成為街辦八大支柱產業。近年來三個文明建設健康發展,年年被評為全國億元鄉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