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夏莊村

東夏莊村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辛店街道辦事處駐地西7公里處,。1969年12月,屬臨淄區大武公社。2001年3月,大武鎮與辛店街道合併,該村隨屬辛店街道,稱東夏社區。

基本信息

東夏莊村

東夏莊村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辛店街道辦事處駐地西7公里處。明朝立村,初名下莊,與上莊對稱,後訛稱夏莊。清同治七年(1868年),為防捻軍築圍牆護莊,因莊中有南北行洪溝,就勢圍作兩莊,此莊位東,名東夏莊。1950年5月,東夏莊屬淄川縣十一區大武鄉。1958年10月,屬淄川區南仇公社。1969年12月,屬臨淄區大武公社。2001年3月,大武鎮與辛店街道合併,該村隨屬辛店街道,稱東夏社區。漢代醫學家淳于意墓位於東夏莊村西南約250米處,墓高10米左右,周長約100米。淳于意(前215年~前140年),臨淄元里人,21歲時任齊太倉長,故史稱太倉公。與神醫華佗、醫聖張仲景齊名,為漢代三大醫學家之一。淳于意幼時拜淄川唐里公孫光為師,研習《方化陰陽》等醫著。後經公孫光引薦,於呂后八年(前187年)投師名醫公乘陽慶。研習了黃帝、扁鵲脈書五色診病理論及藥論等。獲贈《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術》《揆度》《陰陽》《外變》《藥論》《石神》《接陰陽禁書》等醫著。學成之後,醫術達到了精深的程度。由於他深入民間行醫,拒絕諸侯相邀,常遭權貴誣陷。但他的醫術深得漢文帝嘉許。淳于意注意總結臨床經驗,著有《診籍》,加深對醫論、藥論的研究,熱心授徒,傳播醫術,培育發展了齊醫學派。[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