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雜記

《東坡雜記》是我國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的作品,全篇主要講的是愛鳥的故事,並藉此暗諷朝政腐敗、官吏殘害百姓的現實。

作品簡介

東坡雜記》,我國北宋著名文學家,美食家蘇東坡(蘇軾)作品。

作者介紹

元豐二年(1079),罹“烏台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文。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於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六,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 (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在政治上屬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

作品選段

吾昔少年時,所居書室,前有竹柏雜花,叢生滿庭,眾鳥巢其上。武陽君惡殺生,兒童婢僕,皆不得捕取鳥雀。數年間,皆於低枝,其可俯而也。又有桐花鳳四五(),日翔集其間。此鳥羽毛,為珍異難見,而能馴擾,殊不畏人。閭里間見之,以為異事。此無他,人之仁愛,信於異類也。
有野老言:鳥雀去人太遠,則其子有蛇鼠狐狸鴟鳶之憂。人既不殺則自近人者,欲免此害也。由是觀之,異時鳥鵲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為甚於蛇鼠之類也。苛政猛於虎,信哉!

選段翻譯

我在少年的時候,所居住的書房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鬱鬱蔥蔥地長滿在庭院裡,許多鳥在上面築巢。武陽君對殺生的行為很痛恨,囑咐家裡的小孩、奴婢及僕人,都不得捕捉鳥雀。幾年的時間下來,由於沒有捕捉行為,鳥雀們都將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他的幼鳥俯身就看得到。還有一種叫桐花鳳的鳥也有四五百隻,飛翔在院子裡,這種鳥羽毛非常罕見珍貴,卻能馴養,而且不怕人。鄉里人的人見到這種現象,把這認為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對待這些鳥雀的誠心,對待這些不同於人類的動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民間有一種古老的說法:“鳥雀的巢離人很遠,那么它們的孩子會有蛇、鼠、狐狸、鴟、鳶的憂患,人既然不殺鳥雀,(他們)自然就親近人,以免去這樣的憂患。由此來看,那時鳥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為人比蛇鼠之類的更兇惡。殘暴、苛刻的統治比老虎還厲害,確實是這樣的啊!

字詞注釋

①巢:築巢
②武陽君:蘇軾的母親(蘇東坡之母程氏的封誥)
③鷇:初生的小鳥
④窺:看
⑤至:極
⑥訓擾:馴服順從
⑦閭里:這裡指鄉里人
⑧忮:兇狠
⑨苛政猛於虎:出自:西漢·戴聖《禮記·檀弓下》:“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表達思想

全篇講的是愛鳥的故事。究其深意,在於一個“仁”字,篇末的“苛政猛於虎,信哉!”正顯出“仁”字的實質。凡人之情,皆出於“仁”,否則,其帶給社會的災害是難以估量的。所以蘇軾提倡以“仁”治天下,“百官之眾,四海之廣,使其關節脈理,相通為一。叩之而必聞,觸之而必應。夫是以天下可使為一身。天子之貴,士民之賤,可使相愛。憂患可使同,緩急可使救。” 從“仁”的哲學思想而廣展到“仁政”的主張,已屬政治思想的範圍。
這是一篇傑出的寓言散文,首段記作者母親因吃齋行善,故“ 惡殺生”,禁捕雀鳥,任其生長繁息,使眾鳥不畏人 捕而與人親近,實際上起到保護鳥類的作用。次段是以“有野老言”,道出他希望表達的願望:鳥類因有人類保護而免於猛禽的傷害,隱喻朝廷官府應保護平民,防止壞人侵害。並藉此暗諷朝政腐敗、官吏殘害百姓的現實,如文末引“苛政猛於虎”一語,使全文主題突出,寓意深刻。行文流暢,平易自然,輕描淡寫,以寥寥數筆勾勒出庭院鳥語花香的美景。然而,在平淡自然中顯出“ 猛於虎也”的雄奇,使文章顯得不同凡響。

生薑趣聞

《東坡雜記》中曾記載了一則常年食生薑而延年益壽的趣聞鐵事。
蘇東坡在任杭州太守時,有一天他到淨慈寺去遊玩,並拜見了寺內住持。這位住持年逾80,但仍鶴髮童顏,
精神矍爍,使蘇東坡感到十分驚奇,問他用何妙方可以求得延年益壽。住持微笑著對蘇東坡說:“老衲每日用連皮嫩薑切片,溫開水送服,已食四十餘年矣。”
其實,生薑可以延年益壽,頤養天年,並不是這位住持的首創,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大師──孔子早已認識到食用生薑具有抗衰老的功能。他認為:姜能通神明,去穢惡,不撒姜食,不多食。意思是說:他一年四季食不離姜,但不多食,每次飯後食姜數片而已。在那個飽嘗戰禍,顛沛流離的時代,孔子卻活了73歲,這和孔子重視食用生薑是有密切的關係。
生薑具有抗衰老的功能,已被現代藥理實驗所證實。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人體在進行正常新陳謝生理功能時,會產生一種有害於機體健康的有機物──氧自由基,如超耗陰離子自由基、羥自由基等等,它們都是帶有未配對電子的原子、分子,化學性質十分活躍,攻擊力很強的,能夠攻擊細胞膜上的不飽和脂肪酸,使其過氧反應,產生有害的物質──脂質過氧化物。這種過氧化物一般不能被細胞所排除。不飽和脂質過氧化物還會產生各種游離基,它們都具有很強的活性,而且還可以使體內蛋白質也變成游離基。不飽和脂質過氧化物被游離基氧化後,形成脂褐質色素。脂褐質色素沉積在皮膚上,這就是人們所稱的老年斑。氧自由還可損害體核心酸、蛋白質、酶類,引起一系列對細胞具有破壞性的連鎖反應,導致基因突變,細胞癌變和細胞衰老,這就是氧自由基誘導過氧反應,促使機體發生癌症和衰老的主要原因所在。
生薑中的有效成分能防止脂肪食物中的過氧反應,即可減慢其氧化變質的速度,生薑中的姜辣素進入體內吸收消化後,能產生一種抗衰老活性的抗氧化酶──過氧化物歧化酶,抑制體內脂質過氧化物和脂褐質色素──老年斑的產生,延緩衰老的出現。因此,民間有:“晨吃三片姜,賽過人參湯”之說,確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茶水相關

經常飲茶和用茶水漱口可以殺菌、潔口、堅齒,已為古人的實踐經驗和現代的醫學、茶葉生物化學試驗所證實。宋代精通茶道的蘇軾在《東坡雜記》中有一節以茶漱口的精闢文字:“吾有一法,常自珍之。每食已,則以濃茶漱口,煩膩卻去,不煩刺挑也。而齒便漱濯,緣此漸堅密, 蠹病自己,然卒用中下茶。”蘇軾這段養生之道,給人們以啟示,每餐後以中下等所泡之濃茶漱口,不僅有利於口腔衛生,且能防病堅齒。
為什麼經常飲茶或以濃茶漱口,可以防病堅齒呢?這是因為濃茶中含有較多的氟化物和較多的咖啡鹼。而氟離子具有防齲齒、堅骨的作用。咖啡鹼,可興奮中樞神經,清滌口腔中的油膩之物,茶葉中含有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具有消除口中腥、膻、臭等氣味的作用。而茶葉中含有的多種酚茶物質和維生素有來菌防病,保護牙齒的作用,維生素C具有治療齒齦出血,防止由於缺乏維生素所導致的齲齒;葉酸能治療由於葉酸缺乏導致的齒齦炎症。
飲茶或以茶湯漱口,可以防止齲齒的發生。人類對於致齲齒病的因素,至今未能確認。肌體抗齲能力的強弱與牙體組織中所含氟素的多少有關,而進入人體氟素的主要來源是飲水。茶葉含氟早就驗證,因此飲茶或以茶湯漱口是防止齲齒簡便易行的好方法。國內外不少學者都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