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四十四條

東四十四條

東四十四條位於東城區東北部。東起東直門南小街,西至東四北大街。東四十四條,明朝稱新太倉南門,因位於明新太倉南門而得名。清乾隆時稱王寡婦胡同,宣統時東段稱五顯廟,西段稱船板胡同。肅王府位於船板胡同北邊。現被北京襪廠占用,建築大部改建。東端尚有部分遺存。

東四十四條

老肅王府原在正義路東,《辛丑條約》訂立後,王府被外國使館占領,便在此地建新肅王府。這所住宅原是道光末年大學士兼四川總督寶興的住宅,後售給良奭,義和團運動中,榮祿的住宅遭到焚掠,良奭把此宅獻給榮祿,榮祿又將它轉給善耆(一說是賣給)。善耆遷入後,對之進行改建。善耆是豪格的第九世孫,光緒二十四年(1898)襲封肅親王,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他在京與慶親王奕匡、李鴻章辦理交涉事宜。善耆嗓音不好,但很愛唱戲,他先是唱“八角鼓”,然後唱小戲;先在屋內唱,以後又在府內搭起了戲台,並通過溥侗的幫助,組成肅王府自己的戲班。有人曾說,在北京城,肅王府是唱戲最多的地方,幾乎天天有戲。善耆還自己登台演出。封建王府內見不得人的事眾多。善耆的四福晉張佳氏,原是從京郊買采的丫頭,叫蘭姑娘。當丫頭時就被善耆的兒子姦污,十五歲被善耆收為四房。張佳氏自被收房後經常大肚子懷胎,每隔一年便生一個。她共懷十一胎,生下十胎。最後一胎,因吃打胎藥,孩子死在肚中,她也跟著死亡。善耆也乾過一點好事。其任民政部尚書時,對建立北京近代警察制度及市政管理有所貢獻。辛亥革命時,善耆組織宗社黨,反對清帝退位。清帝退位後到旅順,善耆勾結日本勢力從事復辟活動。他的女兒便是在抗日戰爭中有名的漢奸金碧輝。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五顯廟併入,改稱東四十四條。“文革”中一度改稱紅日路十四條。
肅王府現被北新橋襪廠占用,原建築基本不存。僅東南角有部分遺存。

相關條目

張大方

謝冬青

閔應驊

楊金民

郭衛鋒

申煜湘

魯春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