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倉

東倉村隸屬於廣東省揭陽市靈溪鎮,全村總人口2000餘人,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

 廣東省揭陽市東倉村:在粵東古邑揭陽,距揭陽西門外5公里處,坐落在榕江北河的北岸,有一遠近聞名的古村落名為東倉。
東倉鄉,現屬揭東縣錫場鎮。於南宋末期(約公元1248年)創寨,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後代蘇氏子孫為紀其祖肇業之功,故取村名為東倉。該村南臨榕江,江堤河流環繞,樹木參天,史跡悠久,地靈人傑,更是我市的一革命老區,為我國的革命勝利作出了貢獻。
因村南臨榕江,江堤環繞,聚落呈塊狀分布,建築多為灰瓦結構平房,部分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本地人口大約1300人,耕地600畝。,部分村民有外出從事榨油的傳統。1943年中共黨的地下組織派陳煥新到東倉以教書作掩護從事革命活動,是革命老區。南江上於1914年建有一座42孔的石橋,稱廣安橋,俗稱東倉橋,為揭陽西門外的一處交通要道,現橋已廢,改設渡口。渡口北岸有古寺稱廣安寺。
史跡悠久、地靈人傑的東倉村,賢人輩出,四世祖蘇崇本以書經應明朝永樂10年(1413年)貢員,任廣西安樂縣知縣,後考中進士,任廣西平樂州任知州。據史料記載,其時系古藍田都第一名進士。
蘇青(1918年生)揭東縣錫場鎮東倉村人,解放前參加國內革命,隨葉劍英元帥南下接管廣州,歷任廣州市公安局治安處副處長,廣州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4年離休,享受副部級待遇。
蘇烈(1930年生)揭東縣錫場鎮東倉村人。曾任饒平縣委副書記,海南瓊山縣委書記,惠陽地委書記。
蘇愈(1922年生)揭東縣錫場鎮東倉村人。曾任揭陽縣委書記,廣東農機廳計財處處長(享受副廳級待遇)
蘇平(1927-1982)又名蘇鎮平,揭陽藍田都東倉人。九歲入學讀書,至國小四年後在家務農。民國35年(1946)年參加本村中共地下黨的革命活動。民國37年四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三月入伍。歷任揭陽縣龍東區武工隊組長、龍西區隊部宣傳委員,西南武工隊政治指導員。曾兩次受到表揚。揭陽解放後,任藍東區區公安員,區委委員,區長,後任中共揭陽縣委委員兼漁湖區區委書記,繼而調任縣委合作部副部長、部長,農林水利局局長。1959年任縣委副書記。
東倉村位於靈溪鎮中部,全村總人口2000餘人,2007年度東倉村級經濟發展迅速,農民人均收入達9180元,是靈溪鎮的經濟強村之一。
東倉村東鄰站前大道,西接華僑路,南連仁英路,北接火車站, 地理條件優越, 通過東倉人民的努力,村貌日新月異, 擁有蒼南第一高樓的 浙南大廈, 四星級萬豪大酒店,及重點中學,公園等配套設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