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鴻志

杭鴻志,1907年出生,江蘇省銅山縣人,歷任江蘇省政協第一至五屆委員會常委、第六屆委員會副主席。歷任江蘇省政協第一至五屆委員會常委、第六屆委員會副主席,省第六屆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七屆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員、民革江蘇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代主任委員。因病於1988年5月21日在南京逝世,終年81歲。

簡介

杭鴻志,1907年出生,江蘇省銅山縣人。1925年初在國小任教時參加國民黨,後參加國民黨軍隊,任上尉連長、上尉參謀兼軍官訓練班教官、少校團副、陸軍大學學員,畢業後留校任中校研究員、上校兵學教官、少將教務處副處長、中將處長,兵學研究院中將主任兼代教育長。1949年12月,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和幫助下,毅然組織重慶國民黨陸大教職員工護校,並舉行起義,為解放重慶起了積極作用。建國後,在西南軍政大學學習,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教員、研究員、教員組長,曾獲一等獎,為解放軍軍事科學做出了貢獻。歷任江蘇省政協第一至五屆委員會常委、第六屆委員會副主席,省第六屆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七屆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員、民革江蘇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代主任委員。因病於1988年5月21日在南京逝世,終年81歲。

人生之初多周折

 1907年6月,杭鴻志出生於徐州市北20華里處一個小山村——華祖廟,村子得名於村中廟裡供奉的神醫華佗。該村處於雞鳴山與臥龍山之間,自然條件很差。自清康熙年間修建驛站後,才得以繁盛。每逢重陽,廟會盛大,熱鬧非凡。杭鴻志的祖輩是在清鹹豐年間,為避戰亂從不遠的柳泉搬遷於此的。杭鴻志的父母都是本分的農民,靠磨麵賣面、跑運輸謀生,過日子精打細算。冬天家裡有麵粉也捨不得吃,而以山芋作為主食,抽菸用芝麻葉子代替菸葉,集市散市後則去收集垃圾漚肥料。苦苦經營置起了八、九十畝地的家產。杭母頗有眼光,知道再置田產必受別人嫉妒,決定不再置地,把兒子送去上學。杭鴻志先讀私塾,後就讀於柳泉國小。 杭鴻志讀書頗為用功,深受老師喜愛。在柳泉讀書期間,受到校長、國民黨黨員魏樹三的影響,初步懂得一些革命道理,對孫中山先生及其所倡導的“三民主義”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的中國,政治腐敗,民不聊生。五卅慘案的發生,使杭鴻志認清了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奴役和迫害,北洋軍閥政府的腐敗無能,也使他逐步意識到自己今後應該為國家做些什麼。就在讀高級國小(相當於國中)的最後一年,即1925年6月,杭鴻志經魏樹三介紹加入了中國國民黨。
由於他天資聰明,勤奮好學,同年考上了銅山師範學校。該校讀書費用較大,杭鴻志為了讀書,生活上非常儉樸,每周回家帶上夠吃一星期的鹽豆子、單餅和山芋乾,以此維持生活。年輕時的艱苦生活,使他養成了勤儉節約、不浪費一粒糧食的生活習慣。第二年,學費已難以承受,加之該校是一個初級師範,將來不易升學,於是他就轉入了設施完備、條件較好的江蘇省立第七師範學校。杭鴻志除了抓緊時間認真讀書外,還經常參加國民黨的支部活動,進行散發傳單、參加反基督教同盟等活動。1927年春,北伐軍與北洋軍閥作戰於徐州一帶,杭鴻志積極發動民眾協助北伐軍。沒幾日,北伐軍退走了,張宗昌、孫傳芳等軍閥捲土重來,杭鴻志家被張宗昌的部隊搶掠一空,妹妹又遭綁架。為了贖人,杭家賣掉了大部分土地,家境敗落,最後只剩下幾間破舊的石頭房子。杭鴻志只好出走天津,經人介紹考入天津軍事幹部學校。入校不久,他便感到學校教育和管理的蠻橫,後悔自己未去黃埔軍校,但迫於生計,也只好暫時忍耐下來。
1928年3月,杭鴻志從天津軍事幹部學校畢業。六月初,北伐軍逼近天津,大部分同學隨校去了東北,杭鴻志卻留在天津,投奔到北伐軍張振漢部任排長。張振漢與杭鴻志是表兄弟,早年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在國民黨軍隊任師長(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在江西作戰被紅軍俘虜,後留在紅軍工作。因其對炮兵學理論有專長,組織上安排他教授紅軍的炮兵訓練課程,並隨紅軍長徵到延安。抗戰爆發後,黨組織送他回重慶,1949年為湖南和平起義作出了一定貢獻)。由於張振漢的關照,杭鴻志很快升為代理連長。由於這支部隊非國民黨嫡系,給養不足,只好向地方徵收,使當地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杭鴻志看到這種情形,開始厭惡軍隊生活,在年底縮編時,堅決要求回家。回到家鄉後,由柳泉國小校長韓光苞介紹到柳泉國小當教員。教書之餘他閱讀大量政治刊物,讀得最多的是由張廷贊介紹的改組派和第三黨有關方面的書籍,杭鴻志從他們的言論中,看出他們對現實的不滿。作為國民黨黨員,杭鴻志還進一步研究閱讀了有關三民主義的書籍,他感到當時國民黨的作風和措施與三民主義十分不符,尤其是一些地方的土豪劣紳大多變成了國民黨黨員或政府要員,使他逐步認識到蔣介石根本沒有執行孫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加上時值蔣馮閻爆發內戰,使他原來的希望變成了失望,於是把自己的希望寄託於第三黨或改組派。
是年暑假,張廷贊與杭鴻志等人在柳泉國小開辦了民眾夜校。張廷贊藉此機會向杭鴻志介紹了一些社會主義理論書籍和左翼文學作品,並就其中的一些問題與杭鴻志進行討論。杭鴻志的思想漸漸有了轉變,初步認識到只有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才能徹底解決中國社會問題。1930年1月,經張廷贊介紹,杭鴻志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了革命活動。
1930年春,韓光苞(中共地下黨員)調徐州工作。柳泉國小來了個新校長董蔭北,此人貪污受賄、任人唯親,引起了教員和學生的不滿。這時學校的黨團組織也在發展,杭鴻志與其他教員在暑假時掀起驅董運動,想讓中共地下黨員朱季華擔任校長。經過鬥爭,董蔭北被驅逐了,但杭鴻志他們的構想也未能成功。新任校長到任不久就把朱季華逮捕入獄。杭鴻志由於是當地人,又具有國民黨員的身份,因此未遭逮捕,但也不能在柳泉國小呆下去了,暑假後轉到青山泉國小任教。
在此期間,杭鴻志秘密發展一些知識分子、工人、農民、軍人加入中國共產黨或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時利用各種機會開展活動。賈汪煤礦工人要求增加工資,遭到鎮壓,杭鴻志他們對工會進行宣傳鼓動,組織工人罷工,達到了部分要求。杭鴻志他們還曾計畫組織青山泉農民暴動。當時發展的革命同志已有數十人,知識分子占大多數,農民、地方團隊的士兵以及鐵路工人占少數,杭鴻志與張廷贊等人籌劃把這些同志組織起來,準備先解除青山泉區的警察武裝,因為那裡已有我們的同志作為接應。事不湊巧,警察隊很快就調走了,加之上級黨組織也未有指示,多數同志認為力量不夠,時機不成熟,只好中止原來的計畫。
此時,“立三路線”在中共中央占據著統治地位,時間雖短,付出的代價卻是慘痛的。在國民黨統治區內,大部分中共黨組織遭到破壞,白色恐怖籠罩著全國。青山泉國小受到國民黨警察搜查,由於他們注意安全保密,才幸免於難。革命與反革命的鬥爭漸趨尖銳,革命同志有的犧牲,有的入獄,杭鴻志與黨組織也失去了聯繫。這時他深深感到,暴動政策是不符合客觀情況的,是一種莽撞行為,這樣的犧牲是無謂的。為了躲避風險,他再次投奔其表兄張振漢的部隊。

軍事教學顯才華

杭鴻志到長沙後,一開始張振漢想讓他到軍需處工作,但他有自已的考慮,認為自已將來要有作為,還必須繼續到軍事學校去深造。張振漢考慮到他的要求,就派他到特務營擔任副營長。時隔不久,這支部隊就要到鄂西與紅軍作戰,杭鴻志極度苦悶,畢竟離開中共黨組織半年不到,現要與革命同志對壘,心中甚是難過。正在苦痛之際,國民黨南京步兵學校招考第一期學員,杭鴻志被指派參加考試,並被錄取,這樣避免了與工農紅軍直接衝突,使他也相對解脫了一些。在校期間,杭鴻志潛心苦學,給自己定了更高的目標,將來準備報考陸軍大學。但杭鴻志的生活並未真正平靜過。有人向國民黨中央黨部舉報他是中共黨員而引起懷疑,他巧妙地據理力爭,陳述自己因不肯與家鄉有些人同流合污,受到他們的排擠和誣陷。後來在張振漢的周鏇下,也就不了了之。杭鴻志還經常到書店去購閱一些書籍,雖然當時革命形勢仍處於低潮,前途也很渺茫,他並沒有絕望,始終認為革命是會成功的。1933年2月杭鴻志畢業後,依舊回到襄陽張振漢部隊,擔任師參謀處少校參謀兼軍官軍士訓練班的教官。他以在步兵學校的所學教材為藍本,進行了三期軍官和一期軍士訓練。 1934年7月,杭鴻志被送到廬山軍官團受訓。這次培訓的目的很明顯,就是向學員灌輸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主張,實際上是一次進攻紅軍的精神總動員。杭鴻志雖然內心不同意這種做法,但也不能公開反對。至於學習一些軍事技術,他認為還是有益無害的,對日寇作戰是有用的。這時他一門心思在為考取陸大作準備。
陸軍大學是舊中國的最高軍事學府,對當時國民黨部隊的軍官來說,能考上陸大就是登上龍門,身價倍增,官運亨通。不過考上陸大也非易事,要求嚴格,競爭激烈。陸大招生辦法,完全仿效日本陸軍大學的做法。必須是受過正規教育的軍官學校畢業生(有保定軍校、黃埔軍校、雲南講武堂、日本士官學校等軍官學校),任主隊職軍官(連、營、團長職務)兩年以上,經過資格審查合格,才有報考資格。考試分初試和複試兩部分,初試在各軍或行營舉行,軍事機構及軍校高級班等在南京軍校禮堂舉行。初試試卷送南京參謀本部,經審查合格後參加複試。複試由國民黨國防參謀部組織的陸軍大學考試委員會主持,在南京國民黨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試卷均密封。軍事學考套用戰術、基本戰術、兵器、築城、地形、軍制、交通等教程,其中套用戰術為考試重點。杭鴻志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1935年4月終於成了陸軍大學正則班第13期學員。13期共錄取學員110名。
當時陸大校長由蔣介石擔任,實際工作則由著名軍事教育家、教育長楊傑負責。陸大是舊中國軍事人才的薈萃之地,軍事學術的研究中心,又是傳播西方軍事思想和軍事理論的講台。陸大先後招聘日、德、俄、美等國顧問執教,但仍以中國教官為主。陸大翻譯了大量外國軍制、軍史、軍事理論、軍事技術的書籍資料,並藏有大量中國古近代軍事資料和論著,從而大大拓寬了軍事研究的領域,開闊了中國軍事人員的眼界。陸大又是中國最早進行諸軍兵種合成戰術教學研究的院校。杭鴻志在三年學習期間,在軍事知識的海洋里如饑似渴地研讀。軍事課程有戰史、戰術、軍制、兵要地理、築城、情報、參謀業務等和外語、政治、經濟學等普通課程,教學訓練方法主要是課堂教學、圖上作業、現地作業(每年春秋季各演習一次)和兵棋演習(以軍和大軍戰術為主,並有高等司令部演習)。1937年“八.一三”松滬戰役後,南京形勢危急,陸大遷至長沙。當年12月底,杭鴻志以優異的成績提前畢業,並得教育長楊傑的賞識而留在陸大兵學研究院任中校研究員,開始了他的軍事教學生涯。
隨著年齡的增長,杭鴻志變得更加沉著冷靜,對敏感的政治問題與他人很少談論。在陸大讀書期間,也正是復興社最活躍時期。復興社入社手續非常詭秘,被吸收人往往不知道入社介紹人是誰。杭鴻志同樣也莫名其妙地被別人介紹加入復興社,他不想參加可又不能拒絕,因為他在步兵學校時被國民黨調查過的事情他們是知曉的,不參加更容易引起他們的懷疑。後來他就說自己只想專心研究軍事學問,不能因開會而浪費時間。杭鴻志當時讀書確實十分認真,廢寢忘食,復興社的人也就同意了,後來的活動就不來找他了。
1939年1月,陸大遷至遵義,杭鴻志任戰術繫上校兵學教官。此時國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他當時對國家的前途極為樂觀,覺得只要中國人團結一致,日本人一定會被趕出中國。可惜,這種好的心情並沒有能維持多久。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通過了《限制異黨活動辦法》。1940年5月,杭鴻志參加了蔣介石召開的軍以上參謀長會議。會議目的是總結抗戰以來的經驗和教訓,可會上蔣介石最重視的就是關於八路軍和新四軍發展的報告。要求嚴加防範,還指示何應欽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具體辦法。杭鴻志內心對此有自己的看法,認為蔣介石應該以國家民族的大義為重,不能因為害怕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發展壯大而不把淪陷區的抗日游擊任務交給他們,既然是國共合作,而且也公認八路軍和新四軍擅長游擊戰術,就應該發揮他們的所長,正規戰與游擊戰相配合,相得益彰,增加抗日力量。
1940年7月,杭鴻志與陸大教官數十人奔赴各戰場進行為期近半年的觀戰與考察,所看到的是部隊嚴重貪污腐化,將領勾心鬥角,戰鬥力很弱,日軍不攻則已,一攻必破,他開始為抗戰的前途擔憂起來。回到陸大,他把這些情況如實匯報,可在當時又能產生什麼效果呢?他感到很難過,但卻無法改變現狀,只能仰天長嘆。次年1月,國民黨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杭鴻志對國共合作抗日的前景更感憂慮。 此後一直到陸大起義,杭鴻志從未離開過陸大的講台,主要研究和講授師、軍、大軍戰術、司令部勤務演習、戰史、戰術教育法等。8月,他升任為少將兵學教官。在此期間陸大曾邀請以崔可夫為首的蘇聯教官,講授戰術及現地師司令部勤務演習,杭鴻志與陸大其他教官作為他們的助手,從蘇聯教官那裡學到了不少東西。學校還邀請葉劍英講授游擊戰理論、國民黨駐蘇武官屈武講授蘇德戰場戰況,對杭鴻志的思想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杭鴻志在軍事教學中善於把古今中外的軍事戰術戰例結合起來,旁證博引,融會貫通,學員對他的授課很是歡迎。當時陸大的教育長徐培垠對他比較賞識,1944年3月,升任他為教務處副處長,協助教務處長龔浩負責處理行政業務,還兼任戰術課程的講授。1945年1月,教務處長龔浩調到胡宗南部隊當總參議,杭鴻志升任中將處長,全面負責陸大的教育行政事務,併兼兵學研究院主任。杭鴻志以其精湛的學術水平、科學的管理方式和正直的為人,廣得陸大上下的尊重和信任。至今,台灣出版的《陸軍大學》一書中,仍評價杭鴻志是最受歡迎的教官之一。
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杭鴻志在陸大主要從事兵學研究、教學及管理工作。這期間,陸大共培養正則班、特別班、將官班學員1587人,大部分都參加了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作戰指揮,不少人擔任各戰區、集團軍、軍師的主要長官,如陳明仁、董其武、蔡文治、裴昌會、韓練成、侯鏡如、宋希濂、孫蔚如、鹿仲麟等,從軍委會到各軍師參謀長几乎都由陸大畢業學員擔任;有的在抗日作戰中為國捐軀。陸大畢業學員還參與對外軍事交流工作,尤其是駐外軍事武官,除陸大畢業學員外,國內任何學校學員均不能擔任。此外,還舉辦多期參謀補習班、戰術教官研究班、城塞班,兵學研究院共辦13期,培養了一大批兵學教官。
這時杭鴻志雖位至將官,但對自己要求嚴格,從不受收不義之財,生活也很清苦。由於徐州淪陷,家裡的人都逃到重慶投靠他,人口驟增。加之他還照顧著為抗日而捐軀的同學焦志堅的遺屬及其子女的教養,維持家庭的日常開支使他感到極度困難,迫不得已將自己珍愛的一些書籍賣掉了,同時還在國民黨軍令部兼任戰術課程的講授,以彌補家庭開銷的不足。後來由於得到在重慶經商的張振漢的資助,長子樹新又考入公費學校,負擔才減輕。

上下求索明方向

1945年8月,日本戰敗宣布投降。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8年浴血奮戰,終於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杭鴻志與全國人民一樣歡欣鼓舞,特別是國共兩黨《雙十協定》的發表,人們以為和平建國有了保證。杭鴻志與大多數陸大同仁都希望不要發生內戰,國民黨與共產黨精誠合作,組成聯合政府共同治理國家,或者劃出一部分地方給共產黨治理,國共兩党進行政績比賽,誰強就由誰來執政,這樣對國家和人民還是有益的,可這一切只不過是幻想罷了。杭鴻志經歷幾件事後,感到蔣介石根本沒有和談的誠意。
1945年11月的一天,蔣介石為了拉攏人心,在他的官邸舉行了陸大甲級將官班第三期學員(軍以上的現職指揮官和參謀長)結業典禮。當時《雙十協定》已見諸報端,但在結業典禮上,蔣介石的講話卻與《雙十協定》大唱反調。他說,《雙十協定》雖然已簽字公布了,共產黨是不會遵守協定的,你們回部隊以後,就要積極準備“剿匪”。不久,他又在臨時成立的陸大將官訓練班的計畫上親自用紅鉛筆批寫“如何訓練剿匪”六個字,用心已很清楚,消滅共產黨已成為蔣介石做夢都想幹的事。待到陸大將官訓練班開學之後,軍政部長陳誠對學員發表了被外界稱為“吹牛皮”的講話,他口氣強硬地說,要在三個月之內消滅共產黨。當時楊傑對此公開進行駁斥。他說,不用說三個月,就是三年、三十年也消滅不了共產黨。蔣介石對楊傑的所言很惱火,嚴加訓斥(此後楊傑也一直受到國民黨特務的“關照”,1949年9月楊傑轉道香港準備北上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於19日在香港住所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杭鴻志也認為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工農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都沒有被消滅,更何況經過八年的抗日戰爭的鍛鍊,根本不可能被消滅。當時擔任陸軍總司令的何應欽,還把侵華日軍甲級戰犯岡村寧次編著的《鐵臂合圍》一書,印發給教官、學員作為訓練“剿匪”的參考材料。杭鴻志面對這種情況,知道中國已經沒有和平的希望,面臨的將是戰爭與炮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