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蕭山區第二中等職業學校

杭州市蕭山區第二中等職業學校

杭州市蕭山第二中等職業學校(ZheJiang xiaoshan No.2 vocational school),即蕭山二職。 蕭山二職系“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學校現坐落於蕭山蜀山街道潘水路588號,毗鄰杭州西湖、湘湖和擁有8000年歷史的跨湖橋文化遺址,蕭山國際機場、錢塘江、杭州南站火車站、捷運1號線近在咫尺。學校現占地429畝,在校生2600餘人,教職工近200人,系杭州市範圍內規模最大的職校之一。學校開設園林、商貿、餐旅3大專業群11個專業,其中,省級示範專業和省級示範實訓基地各1個(園林專業),市級示範專業1個,市級優秀校外實習基地3個。擁有省內一流實訓場室20多個。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學校創辦於1988年,原名蕭山市職業高級中學。

2001年,蕭山撤市設區後,更名為蕭山區第二中等職業學校。

2008年,蕭山區政府斥資1.5億元,回購遠東外國語學院,作為二職新校區。

學校主體從紅山農場搬遷至蕭山城區。

2014年4月,蕭山商業學校併入二職。自此,形成了一校兩區的辦學格局。

學校概貌

蕭山二職校園 蕭山二職校園

蕭山區第二中等職業學校為蕭山區教育局直屬國立職高,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位於蕭山蜀山街道潘水路588號,東鄰崇化,南靠潘水,西接湘湖景區,北至西山公園,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捷。

學校整體辦學水平居全區同類學校前列,具有顯著的辦學成效和較高的社會聲譽,是廣大應屆國中畢業生報考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專業的首選學校。

學校專業建設按照“龍頭專業優先發展、骨幹專業最佳化發展、新型專業適度發展”的樓度推進原則,大力整合專業資源,以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為專業特色,開設有園林、商貿、旅遊餐飲三大專業群。

領導班子

校級領導姓名職責
學校督學錢志力(原校長、書記)對學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學進行指導
黨委書記、副校長(行政)朱葉峰全面領導和主持學校黨政各項工作
黨委副書記、校長李志良主持學校行政工作
紀委書記、副校長張維超分管校黨委紀檢監察工作
黨委委員、副校長邵益鋒分管商校建設及黨委工作
黨委委員何韓鋒分管學校黨委後勤工作
黨委委員廖平才分管學校黨委行政工作
副校長曹鶴鳴分管學校教務、教學及技能競賽等
副校長陸寶金分管學生德育工作,校園活動等
處室領導  姓名
校工會 王曉輝主席
教科室 蔣麗娜主任
辦公室 劉世兵主任 副主任:阮瓊宇
教務處 施國芳主任 副主任:鄭宏標、曹傑
政教處 王曉輝主任 副主任:湯學鋒、韓婷婷
總務處 沈葉鋒主任 副主任:高鴻翔、於國良
實訓處 朱劍宏主任

蕭山二職教育集團

成員單位

蕭山二職教育集團 蕭山二職教育集團

蕭山區第二中等職業學校、中國阿里學院、蕭山區商業職業技術學校、蕭山區蜀山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蕭山區錢江職業高級中學、中球冠集團有限公司、浙江開元旅業集團、蕭山區旅遊教育培訓中心、杭州天開園林有限公司、蕭山區旅遊協會、蕭山區餐飲協會

合作企業
杭州雲石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杭州天開市政園林工程公司、蕭山區機關事務局綠化養護隊、蕭山園林開發有限公司、蕭山樂購超市(華潤萬家)、蕭山大潤發超市、蕭山世紀聯華超市、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杭州巨創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開元蕭山賓館、開元城市酒店、開元山地酒店、金馬飯店、五一風尚大酒店、眾安假日酒店、東方文化園、傳化大地旅業有限公司、杭州永通餐飲有限公司、杭州之江園林綠化藝術有限公司
合作高校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紹興職業技術學院等。

專業設定

蕭山二職校園 蕭山二職校園

學校專業建設按照“龍頭專業優先發展、骨幹專業最佳化發展、新型專業 適度發展”的樓度推進原則,大力整合專業資源,以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為專業特色,開設有園林、商貿、旅遊餐飲三大專業群。其中園林專業為浙江省示範專業,該專業實訓基地為省級實訓基地。在職業教育大發展、職業學校大擴容、職教品牌大提升的職教發展機遇期,我們將借著振興職業教育的東風,在新的起點上揚帆起航,以一流的設施,優秀的師資,科學的管理,嚴謹的校風,培養一批“就業有本領、升學有希望、發展有基礎、創業有潛力”的畢業生,服務蕭山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

校園社團

序號 社團名稱 社團類別 指導教師
1 馨和花協 專業 楊芸燕
2 和光文學社 文學 王娜潔
3 天元棋社 體育 王永昌
4 禮儀社 專業 戚鳳英
5 吉它社 藝術 陳 聆
6 閒潭憶詩社 文學 趙 丹
7 陽光足球社 體育 湯學鋒
8 動漫社 藝術 何 燕
9 舞蹈社 藝術 鄭超文、邱王晨
10 綠瓏環保社 專業 吳剛
11青年志願者協會專業 章永明
12小新華文學何韓峰
13欣信廣播站藝術 來鈺梁
14合唱隊藝術陳 聆
15護校隊體育政教處

獲獎榮譽

學校堅持職教規律和市場意識並用、升學教育與就業教育並重、專業建設與隊伍建設並舉,發展態勢持續強勁,辦學質量持續提升,學校聲譽持續攀升。每年均有多名師生在國家級技能比賽中獲一、二等獎,多項教科研成果獲政府成果獎一、二等獎,並有多篇論文在全國獲一、二等獎。年度考核等多項指標在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辦學業績多次被中央台、《人民日報·先鋒雜誌》、浙江台等媒體宣傳報導。[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