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蚺

杜氏蚺

杜氏蚺屬於夜行性蚺蛇類,棲息於靠近水源、濕度較高的森林地帶,是很溫和的蛇類,不過在繁殖期時,公蛇之間會為了爭奪與雌蛇的交配權而戰鬥 。

地理分布

杜氏蚺 杜氏蚺

主要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南部,此外,在非洲大陸某些地區也有發現其蹤影,疑為人為原因所致。

杜氏蚺原產自馬達加斯加,馬達加斯加有三個種的蟒蛇,馬達加斯加樹蚺,馬達加斯加地蟒和杜氏蚺。

杜氏蟒是只在馬達加斯加島被發現的蛇,它們集中在到中央海岸西南方向的針葉林里,所以杜氏生存的環境是非常乾燥的。

杜氏蟒一般可達1.2-1.5米,最長的達到過2.2米,一般體重可達9公斤,雌性比雄性個體大,壽命可達20-30年,一般3-5年性成熟。

繁殖方式

卵胎生,每胎產約2~21條幼蛇。

雄性通常有較長的平面槌尾部。性成熟需要3到5年時間。交配後6到8個月小寶貝出生。

體形

杜氏蚺 杜氏蚺

體長約180公分,最大可達240公分,身體交錯布有灰色及咖啡或暗紅色之斑紋。由於帶有兩種色調的鞍形花紋,使這種蛇看起來有些像南美洲地區的蚺蛇,兩者可能源自於同一祖先。特別一提的是,本種雖然沒有熱感應頰窩,但仍能捕食溫血動物

食性

杜氏一般以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出生後48-72小時就可以進食,在兩歲之前應保證起碼一星期進食一次,在它達到一米以後,可以每月餵食一次。
在荒野中的飲食:野性的小動物,像是鳥,蜥蜴和青蛙
在人工環境中的飲食 :小白鼠小型鳥類

飼養護理

人工飼養杜梅瑞氏蚺還算容易 ,在底材方面可以選用報紙、白楊木屑等等,不過為了維持濕度,使用水苔也是很被推薦的選擇。

在溫度方面,熱點維持於攝氏30~32度左右,環境溫度則保持在攝氏23~26度即可;需要設定比例較大的水盆,不僅提供飲水,也有利於維持環境內的濕度。

在人工飼養下的杜梅瑞氏蚺繁殖並不難,不過一如多數蛇類,本種如果要進行繁殖的話一樣要經過一個冬化的過程,冬季來臨時夜晚將溫度降至攝氏18度左右,兩個月之後將溫度慢慢調升至攝氏26~27度,然後將公蛇與母蛇放置在同一個空間中,如果成功的話,杜梅瑞氏蚺將在兩個星期以內進行交配 ,剛出生的幼蛇通常拒絕攝食哺乳類動物,也許包括乳鼠,如果這情況真的發生時僅能先嘗試餵食小型蜥蜴或壁虎,不過通常人工繁殖的幼蛇對乳鼠的接受度還是很高的 ,所以還不需要太擔心。

由於杜氏蚺屬保護動物,個人飼養要諮詢有關管理部門,以免觸犯法律法規。

壽命

人工飼養條件下達到 30 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