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悰

杜悰

杜悰(cóng)(794年—873年)字允裕(一說永裕),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唐中葉宰相杜佑之孫,晚唐詩人杜牧之堂兄,又與李商隱為表兄弟。

簡介

杜式方是杜佑次子,以門蔭入仕。元和九年娶唐憲宗第十一女岐陽公主為妻,授予從四品上階的殿中少監,加封銀青光祿大夫銜。長慶五年(826年),公主隨駙馬澧州刺史杜悰居澧州三年。開成初年,入為工部尚書、

..

判度支。會昌初年,詔拜檢校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鹹通年間第二度入相。遊走在李宗閔、李德裕之間,《資治通鑑》稱他為“宗閔黨也”,宋代孫光憲又言:“無他才,未嘗延接寒素,甘食竊位而已”。

杜悰(cóng)(794年—873年)字允裕(一說永裕),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

新唐書文載

杜悰,字永裕,以門廕三遷太子司議郎。權德輿為相,其婿翰林學士獨孤郁以嫌自白。憲宗見郁文雅,嘆曰:“德輿有婿乃爾!”時岐陽公主,帝愛女。舊制,選多戚里將家,帝始詔宰相李吉甫擇大臣子,皆辭疾,唯悰以選召見麟德殿。禮成,授殿中少監、駙馬都尉。太和初,由澧州刺史召為京兆尹,遷鳳翔忠武節度使。入為工部尚書,判度支。會公主薨,悰久不謝,文宗怪之。戶部侍郎李珏曰:“比駙馬都尉皆為公主服斬衰三年,故悰不得謝。”帝矍然,始詔杖而期,著於令。會昌初,為淮南節度使。武宗詔揚州監軍取倡家女十七人進禁中,監軍請悰同選,又欲閱良家有姿相者,悰曰:“吾不奉詔而輒與,罪也。”監軍怒,表於帝。帝以悰有大臣體,乃詔罷所進伎,有意倚悰為相矣。逾年,召拜檢校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判度支。劉稹平,進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未幾,以本官罷,出為劍南東川節度使,徙西川,復鎮淮南。時方旱,道路流亡藉藉,民至漉漕渠遺米自給,呼為“聖米”,取陂澤茭蒲實皆盡,悰更表以為祥。獄囚積數百千人,而荒湎宴適不能事。罷,兼太子太傅,分司東都。逾歲,起為留守,復節度劍南西川。召為右僕射,判度支,進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始,宣宗世,夔王以下五王處大明宮內院,而鄆王居十六宅。帝大漸,樞密使王歸長、馬公儒等以遺詔立夔王,而左軍中尉王宗實等入殿中,以為歸長等矯詔,乃迎鄆王立之,是為懿宗。久之,遣樞密使楊慶詣中書,獨揖悰,它宰相畢諴、杜審權、蔣伸不敢進,乃授悰中人請帝監國奏,因諭悰劾大臣名不在者抵罪。悰遽封授使者復命,謂慶曰:“上踐祚未久,君等秉權,以愛憎殺大臣,公屬禍無日矣。”慶色沮去,帝怒亦釋,大臣遂安。未幾,冊拜司空,封邠國公,以檢校司徒為鳳翔、荊南節度使,加兼太傅。會黔南觀察使秦匡謀討蠻,兵敗,奔於悰,悰囚之,劾不能伏節,有詔斬之。悰不意其死,駭愕得疾卒,年八十,贈太師。葬日,詔宰相百官臨奠。悰於大議論往往有所合,然才不周用。雖出入將相,而厚自奉養,未嘗薦進幽隱,佑之素風衰焉,故時號“禿角犀”。

遺聞軼事

古文
杜悰公,為小兒時,常至昭應觀,與群兒戲於野。忽有一道士,獨呼悰,以手摩挲曰:“郎君勤讀書,勿與諸兒戲。”指其觀曰:“吾居此,頗能相訪否?”既去。悰即詣之。但見荒涼,他無所有。獨一殿巍然存焉,內有老君像。初道士半面紫黑色,至是詳視其像,頗類向所見道士。乃半面為漏雨所淋故也。(出《玉泉子》)

白話

邠公杜悰,小時候,常到昭應觀,和很多兒童在觀外野地里遊戲。忽然有一個道士,只招呼杜悰,用手撫摩他說:“公子應該勤奮讀書,不要和那些小孩子遊戲。”道士又指著那座觀說:“我住在這,你能不能去看望我?”道士說完就離開了。杜悰馬上就到觀內去看望道士。進觀之後,只見一片荒涼,別的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座殿宇立在那裡,內有老君的塑像。方才看見那個道士的半邊臉是紫黑色的。到這詳細看那老君塑像,很像方才他看見的那個道士。是塑像的半邊臉被漏雨所淋的緣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