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山竹

杜山竹

輔以現代工藝,產品深受當地人歡迎,“杜山竹”牌驢肉香腸已成為當地知名小吃,風味特產。 杜山竹驢肉香腸已有近百年歷史,是“中華傳統名小吃”,是河北省永年縣的地方風味特產。 ,即以“杜山竹”冠名製作驢肉香腸,一是感激山竹留配方造福後人,二是時刻不忘其以紀念之。

杜山竹

杜山竹杜山竹
杜山竹,清朝末年冀南路城府人,滷肉灌腸能手,獨創滷肉灌腸配方,後落難逃荒至河北省永年縣,授藝韓姓師傅,傳配方孟氏家人,並存於孟氏宗祠。後人感恩以其名“杜山竹”為銘牌生產驢肉香腸(驢灌腸)產品, 輔以現代工藝,產品深受當地人歡迎,“杜山竹”牌驢肉香腸已成為當地知名小吃,風味特產。 杜山竹驢肉香腸已有近百年歷史,是“中華傳統名小吃”,是河北省永年縣的地方風味特產。 由驢肉輔以多種香料製成,香而不膩,營養豐富。
據史料記載,清朝末年,冀南一帶蝗旱為災,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百姓逃荒,十室九空。在逃荒人流中,有一家飯店掌灶師傅叫杜山竹,素有滷肉、灌腸好手藝,來到了臨洺關。 那時,臨洺關還是個人口較少的小鎮子,南大街有一家經營多年的驢肉鋪,掌柜的姓郭,從幼年接受了祖上傳流下來的燻肉技術,經他在配料、火候上的加工,煮出來的驢肉在冀南一帶享有盛名,煮多少當天賣多少,生意興隆,暢銷各地。特別是驢板腸,又香又爛,肥而不膩,因而在鄉親中流傳著“能舍孩子娘,不捨驢板腸”的說法。北東街口,也有一家驢肉鋪,掌柜的姓韓,他煮出肉來,十天半月賣不出去,儘管在香料、加工、火候上打主意,想辦法,仍然很少有人問津。他眼看著郭家生意興旺景象,心上憋著一口悶氣,也無可奈何,只好埋怨自己命窮。杜山竹師傅流浪到臨洺關,從郭家鋪前經過,聞到一股撲鼻肉香,案前圍著一夥顧客爭相購買,杜師傅雖然沒有品嘗肉味,但卻知道掌柜的是滷肉高手,等顧客走後,便走進肉鋪,與郭掌柜閒嘮,問煮肉下料之事。郭說:“這是祖傳百年老湯,不需加啥香料。”山竹知道這是打發外行的話,郭掌柜哪裡知道這是班門弄斧,山竹也不便多問,話不投機,便起身走出了肉鋪。當走到北東街口韓掌柜的鋪子前時,又有肉味撲鼻而來,可一個顧客也沒有,二人便慢慢攀談起來,韓掌柜吐露了財運不佳,營業一直追不上郭家的憤懣之情。山竹說:“我可以叫你在肉食業上奪個狀元。”韓掌柜問明山竹來歷,大喜,原來是同行,便留山竹在家中寓居,由山竹教授灌驢腸的技術。山竹先把驢肉洗淨,吹起晾乾,把煮熟的肋肉剁成肉末,再用肉湯調和粉芡,加花椒、茴香、沙仁、陳皮、肉桂、丁香、薑末等香料,用白油和肉末、粉糊一起調拌,然後灌入腸皮中,下鍋煮了兩個小時。出鍋後,果然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灣如新月,粗似兒臂,入口生津,香飄十里,這便是民國初年的永年香腸。後來杜山竹受恩於孟家,彌留之際留滷肉灌腸配方,後人感激山竹 ,即以“杜山竹”冠名製作驢肉香腸,一是感激山竹留配方造福後人,二是時刻不忘其以紀念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