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全集

村上春樹全集

村上算是相當多產的作家,從1979年耕耘至今,長篇、短篇小說、隨筆、翻譯作品等,加起來超過四十部。村上寫作的節奏通常是長篇和短篇交替進行,唯一的例外是長篇的《挪威的森林》後,接著又繼續另一長篇作品《舞.舞.舞》。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村上春樹全集
地區:日本
語言:國語
簡介:
海潮的清香, 遙遠的汽笛, 女孩肌體的感觸, 洗髮香波的氣味, 傍晚的和風,縹緲的憧憬,以及夏日的夢境...
這些組成了村上春樹的世界。那是一種━━微妙的,無以名之的感受,貼己而朦朧,撩人又莫名...

村上簡介

Haruki Murakami
1949年1月12日,村上春樹誕生於京都市伏見區,不久就搬到兵庫縣西宮市夙川定居。村上的父親是京都和尚的兒子,母親則是船場商家的女兒,套句村上常用的表現,他可說是100%的純關西種。由於父親是國語老師,而且很愛看書,所以除了不準買漫畫和周刊志外,村上自幼即可以買自已愛看的書來讀。當時村上家每月向書局訂購世界文學全集,因此村上所接觸的都是外國文學,日後他也坦承到目前為止涉獵的日本文學有限,是因為小時候的環境決定了往後的閱讀性向。
村上求學時對學校沒什麼好感,不過他特別愛看書,一有空就一頭栽進文學作品的世界裡。結果國語的成績不錯。至於英語,村上一上高中就開始閱讀英文版的外國文學,他對自已的英文閱讀能力頗有自信,不過這畢竟和會考試不同,因此英文成績在班上是中上的排名。村上還自嘲說,要是當時的英文老師知道我翻譯不少外國作品,大概會搖頭吧! 村上高中畢業後當了一年浪人(重考生),第二年考上了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的演劇科。村上幾乎不到學校去上課,他在新宿打工,空閒時僦到歌舞伎町的爵士咖啡廳去。村上還是大學生時(22歲)就和夫人陽子結婚。25歲時,夫妻兩人以日幣五百萬圓的資金,在國分寺車站南口的地下一樓開了一家名為 "Peter Cat" 的爵士咖啡廳,當時村上養的貓,名字就叫Peter。之後店面遷移到千馱谷去。
村上26歲從早稻田的演劇科畢業論文的題目是「美國電影中關於旅行的思想」。
村上一邊經營爵士咖啡廳,晚上還繼續在廚房的桌子上寫作,準備參加由「群像」雜誌主辦的群像新人文學賞。結果村上初試啼聲的「聽風的歌」,一舉摘下桂冠,那一年是1979年,村上30歲,「聽風的歌」一書並鏇即由講談社出版。
翌年(80年),村上又有新作問世,即《聽風的歌》的姐妹作《1973年的彈珠玩具》。一直到寫《尋羊冒險記》之前,村上所寫的作品都是在蠟燭兩頭燒的情況下完成的。當時寫作的意義愈來愈重要時,村上不得不有所抉擇。為了能更專心於寫作,他賣掉經營七年的爵士咖啡廳,並搬到千葉去住。《尋羊冒險記》也就是村上成為專業作家後寫的第一本小說。 成為專業作家後的村上,生活的內容和作息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往到凌晨二、三時都還未入睡的村上,現在卻過著晚上十時就寢,早上六時起床的規律生活,而且養成每天早晨慢跑的習慣,甚至在第二年就可以跑完全程的馬拉松。
村上算是相當多產的作家,從1979年耕耘至今,長篇、短篇小說、隨筆、翻譯作品等,加起來超過四十部。村上寫作的節奏通常是長篇和短篇交替進行,唯一的例外是長篇的《挪威的森林》後,接著又繼續另一長篇作品《舞.舞.舞》。 村上的個性可以說非常執著而且單純,他簡樸而有規律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寫照,就好比他數十年如一日地慢跑(後來加上游泳)、稿子絕無遲交記錄,甚至他自嘲從出生到現在從沒有過宿醉、便秘、頭痛和肩酸的記錄,難怪外界會覺得他特立獨行,不易親近。
像村上春樹這般全世界知名的作家,大家免不了會去揣測他這個人如何?他過著什麼樣的生活等等。如果這年頭人要夠怪才有看頭,那你認為鍾愛爵士樂、貓、馬拉松和寫小說的村上怪或不怪?
_________ 原載於 1997年9月《日本文摘
1949年
1月12日出生於京都市伏見區,為國語教師村上千秋、村上美幸夫婦的長子。出生不
久,家遷至兵庫縣西宮市夙川。
“我生在關西長在關西,父親是京都一和尚之子,母親是船場一商家之女,可說是百分
之百的關西種。自然每天講的是關西方言。所受教育帶有相當濃厚的地方主義色彩,認為關
西以外的方言都是異端,使用‘標準語’的沒一個地道之人。那是這樣一個世界:棒球投球
手則非村山莫屬,食則清淡為主,大學則京大①為貴,鰻魚則烤制為上。”(《村上朝日堂
的反擊》)
①:京都大學之略
1955年 6歲
4月,入西宮市立香爐園國小就讀。
“我家是非常普通的家庭,只是父親喜歡書,允許我在附近書店賒賬買自己中意的書。
當然漫畫、周刊之類不行,只限於正經書。但不管怎樣,能買自己中意的書實在讓人高興。
我也因此得以成為一個像那么回事的讀書少年。”(《村上朝日堂》)
1961年 12歲
4月,入蘆屋市立精道初級中學校就讀。
“講起過去的事來,當時(60年代前期)我家每月讓書店送來一冊河出書房的《世界文學
全集》和一冊中央公論社的《世界文學》,我便一冊接一冊地看,如此送走了中學時代。由
於這個緣故,我的讀書範圍至今仍只限於外國文學。或許可以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吧,總之
最初的機遇或環境基本決定了一個人的喜好。”(《村上朝日堂》)
1964年 15歲
4月,入兵庫縣神戶高級中學校就讀。該校為新聞委員會所屬。
“反正我就是喜歡看書,一有時間就看文學方面的書,以致不怎么用功國語的成績也過
得去。英語方面,由於一上高中就以自己的方式涉獵英語簡裝書,對英文閱讀本身是有信心
的。但英語成績不怎么樣,因為沒有理會那些技巧性的小東西。記憶中成績也就是中間偏上
一點。若是當時的英語老師知道我如今搞這么多英語翻譯,想必會覺得莫名其妙。社科方面
世界史很拿手。為什麼呢,因為今央公論社的《世界歷史》那套全集上國中時我就已反覆看
了一二十遍。記得全集廣告詞有這樣一句話:‘歷史比小說更有趣’。”
(《轉而悲哀的外國語》)
1967年 18歲
聽從父母勸告,準備考國立大學。經常去蘆屋圖書館。
1968年 19歲
4月,入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就讀。在目白原細川藩邸的私立宿舍“和敬
寮”寄居半年,後退出。“經營者是臭名遠揚的右翼分子,宿舍長是個陸軍中野學校出身的
面目可惜的漢子。而我這樣的人居然未遭驅逐,很有點不可思議。時間是1968年,正是學潮
迭起的年代,我也正血氣方剛,對什麼都憤憤不平。”(《村上朝日堂》)後來遷往練馬區寄
宿。距離最近的車站是都立家政,幾乎不去學校,在新宿打零工,其餘時間泡在歌舞伎町的
爵士樂酒吧里。
1969年 20歲
4月,《問題只此一個,沒有交流——’68年電影觀感》在《早稻田》發表。遷入三鷹
市一間宿舍。“由於情緒好,在一家當鋪買了支長笛。練習時,隔壁房間一個吉他少年提議
吹哈比曼,於是每天都吹《Memphis Undergronud》。結果在我記憶中,三鷹市就是
《Memphis Undergronud》。”(《村上朝日堂》)
1971年 22歲
以學生身份同陽子結婚。入居陽子夫人父母家(其父母在文京區千石經營床上用品店)。
1974年 25歲
在國分寺猹爵士樂酒吧。開店資金500萬日元。250萬為夫婦打零工存款,其餘由銀行貸
款。“起始覺得找工作也未嘗不可,便去幾家有關係的電視台轉了轉,但工作內容實在無聊
透頂,只好作罷。心想與其乾那樣的工作,還不如自己好好開一家小店。開店可以親自采
購,親自動手做,親自為顧客服務。終歸,說起我能做的事,也就是開爵士樂酒吧了。反正
我就是喜歡爵士樂,做事也想做多少同爵士樂有關的。”(《村上朝日堂》)店名取自在三鷹
寄居時養的一隻貓的名字。後移店至千馱谷。
1975年 26歲
3月,從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畢業。畢業論文題目是《美國電影中的旅行思
想》。
1979年 30歲
在澀谷區千馱谷附近的神宮球場動了寫小說念頭,隨後每晚在餐桌上揮筆不止,寫罷投
給“群像新人獎”評審委員會。投稿的原因在於“有字數限制”。
6月,《且聽風吟》獲第23屆“群像新人獎”。
“走出校門後幾乎從未提筆,剛開始寫得異常吃力。唯一給我鼓勵的是菲茨傑拉德那句
話:‘如想敘述與人不同的東西,就要使用與人不同的語言。’但畢竟不是件容易事。邊寫
邊這樣想道:40歲時肯定能寫出像樣些的東西來。現在仍那樣想。獲獎固然讓我欣喜萬分,
但我不願意受有形物的束縛,已經不再是那樣的年紀。”(《群像》)
7月,《且聽風吟》由講談社印行。
1980年 31歲
在澀谷區千馱谷一邊經營酒吧,一邊從事創作。
3月,發表譯作《失卻的三小時》(菲茨傑拉德著,載於《Happy End通訊》)。
4月,發表《去中國的貨船》(載於《海》)。
6月,《1973年的彈子球》由講談社印行。
7月,發表《讀米歇爾·克萊頓的小說令人想入非非,從“說謊方式”想到“熵的減
少”》(載於《Happy End通訊》)。
9月,發表《街,以及不確切的壁》(載於《群像》)。
12月,發表譯作《殘火》、《冰宮》和《酒精中》(均系菲茨傑拉德著,載於《海》)。
發表《窮嬸母的故事》(載於《新潮》)。
1981年 32歲
決心從事專業創作。酒吧轉讓他人,移居千葉縣船橋市。
3月,發表《紐約煤礦的悲劇》(載於《Brutus》)。
4月,發表《袋鼠晴日》(同上),由此至1983年在該刊發表系列短篇。
5月,譯作《菲茨傑拉德作品集》由講談社印行。
7月,與村上龍的對談集《Walk and Run》由講談社印行,作為“同時代的美國”系列
隨筆發表《疲勞中的恐怖——史蒂芬·金》(載於《海》)。
9月,發表《被誇大的情況——圍繞越南戰爭的作品群》(同上)。
11月,發表《無政府主義——弗蘭西斯同<地獄啟示錄>》(同上)。
12月,同廣告詞撰稿人系井重里合寫的《夢裡相會》,由冬樹社印行;《與朋友永久運
動的終結》於《文學界》連載。
是年開始作為編委參與《早稻田文學》的編輯工作,為時一年半。《且聽風吟》由國中
下一屆同學大森一樹搬上銀幕。
1982年 33歲
2月,《青心學院大學——面臨危機的自治與基督教精神》於《朝日周報》連載,作為
“同時代的美國”系列隨筆發表《反現代的現代性——約輸·阿賓格的小說》
(載於《海》)。
5月,發表《都市小說的形成與發展——昆德拉與昆德拉以後》(同上)。
7月,發表《事先各好的犧牲者的傳說——古姆·莫里森/德阿茲》(同上)。
8月,發表《尋羊冒險記》(載於《群像》)和《下午最後的草坪》(載於《寶島》)。
10月,《尋羊冒險記》由講談社印行,該作獲“野間宏文藝新人獎”。
11月,發表《她的土中的小狗》(載於《昂》)。
12月,發表《悉尼的綠色長街》(載於《海》臨時增刊《孩子們的宇宙》)。
1983年 34歲
1月,發表《螢》、《燒倉房》(載於《中央公論》)。
2月,發表《E.T式地看<E.T>》(載於《中央公論》)。
4月,發表《作為符號的美國》(載於《群像》),短篇集《去中國的貨船》由中央公論
社印行,發表《我打電話的地方》等7篇萊蒙德短篇澤作(載於《中央公論》),發表《通過
“沙灘男孩”長大的我們》(載於《Penthouse》)。
6月,發表《避雨》(載於《IN.POCKET》)。由此至翌年10月隔月在該刊發表小品。
7月,萊蒙德短篇譯作集《我打電話的地方》由中央公論社印行。
9月,短篇集《袋鼠晴日》由平凡社印行。
10月,發表《游泳池邊》(載於《IN.POCKET》)。
11月,發表《關於穿制服的人們》(載於《群像》)。
12月,發表《盲柳與睡美人》(載於《文學界》),同插圖畫家安西水丸合寫的《象工
廠的Happy End》,由CBS索尼出版社印行。
是年初次赴海外旅行,在希臘參加雅典馬拉松賽。
1984年 35歲
1月,發表《跳舞的小人》(載於《新潮》)。
2月,發表《乘計程車的男人》(載於《IN.PECKET》),在《翻譯世界》連載《村上春
樹的簡裝書生活》(至6月號)。
3月,同攝影師稻越功一合寫的《波面波語》由文藝春秋社印行。
4月,發表《三個德國幻想》(載於《Brutus》)和《現在為了死去的女王》
(載於《IN.POCKET》)。
6月,發表《獵刀》(載於《IN.POCKET》)。
7月,《螢·燒倉房及其他》短篇集由新潮社印行,《村上朝日堂》由若林出版企畫社
印行,發表《迪斯尼·成爾遜與加利福尼亞神話的緩慢的死》(載於《小說新潮》臨時增刊
“大專欄”)。
10月,發表《嘔吐1979》(載於《IN.POCKET》)。
12月,同中上健次對談(載於《國文學》1985年3月號)。
是年夏赴美國旅行約6個星期。
1985年 36歲
4月,在《Mari Clair》連載譯作《牧熊》(John lrving著),在《周刊朝日》連載《村
上朝日堂》(至翌年4月)。
6月,《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由新潮社印行,10月獲“谷崎潤一郎獎”;萊蒙德短篇
譯作集《夜幕下的馬哈魚》由中央公論社印行;發表托爾曼短篇譯作《無頭鷹》(載於《小
說新潮》增刊);發表《小說中的制度》(載於《波》)。
8月,發表《再襲麵包店》(載於《Mari Clair》)和《象的失蹤》(載於《文學界》)。
10月,短篇集《鏇轉木馬鏖戰記》由講談社印行。
11月,譯作連環畫《西風號遇難》(C.V.奧爾茲巴格著)及連環畫《羊男的聖誕節
(與插圖畫家佐佐木合著)印行。
12月,發表《家庭事件》(載於《LEE》)和《雙胞胎與沉陷的大陸》(載於《小說現代》
附冊),評論電視劇化電影的《電影冒險記》(同川本三郎合著)由講談社印行。
1986年 37歲
1月,發表《羅馬帝國的崩潰·1881年印第安人起義·希特勒入侵波蘭以及狂風世界》
(載於《月獐角川》)和《擰發條鳥與星期二的女郎們》(載於《新潮》)。
4月,短篇集《再襲麵包店》由文藝春秋杜印行。
6月,《村上朝日堂的反擊》由朝日新聞社印行,發表波爾短篇譯作《滴翠島》、《世
界盡頭》、《志願講演者》、《彌天大謊》、《方便屋》、《一個小姐的肖像》、《馬戲
團與戰爭》(均載於《東京人》創刊號至秋季號)以及《科西嘉島冒險記》(載於《Marioair》
12月號)。是年,移居神奈川縣大礬町。
10月,在義大利羅馬滯留10日,後赴希臘。
11月,《朗格爾漢斯氏的午後》由光文社印行。留居希臘米科諾斯島。
1987年 38歲
1月,留居義大利西西里島。發表波爾短篇譯作《文壇游泳術》(載於《文學界》),
《“THE SCRAP”懷念80年代》由文藝春秋社印行。
2月,留居羅馬。
3月,赴博洛尼亞。
4月,赴希臘的科西嘉和克里特旅行。
6月,回國。紀實性小說《日出國的工廠》由平凡社印行,發表《反正去過希臘》
(載於《WINPS》)。
7月,波爾短篇譯作集《世界盡頭》由文藝春秋社印行。
9月,重赴羅馬。《挪威的森林》由講談社印行,上下冊暢銷430萬部;發表
《“October Light”所放之光》(載於《青春與讀書》)。
10月,參加雅典馬拉松賽。
11月,翻譯C.D.B.布萊思的《偉大的德斯里夫》,由新潮社印行。
12月,譯作連環畫《特快列車“北極號”》(CV.奧爾茲巴格著)印行。
1988年 39歲
2月,發表《羅馬喲羅馬,我們必須準備越冬》(載於《新潮》)。
3月,赴倫敦。翻譯托爾曼的《憶伯父》,由文藝春秋社印行。
4月,回國。《司各特·菲茨傑拉德Book》由TBS Britannica社印行。回國後取得汽車
駕駛許可證。
8月,返羅馬,同攝影師松村映三結伴赴希臘、土耳其採訪旅行。先去希臘東北部阿索
斯半島上建有希臘正教修道院的聖山阿索斯山,之後驅車由伊斯坦堡進入土耳其,用21天
沿國境線繞土耳其週遊,途經黑海、蘇聯、伊朗、伊拉克國境、地中海、愛琴海,最後折回
羅馬。此次遊記首先刊載於《03》(1990年1—2月),大幅修訂後以《雨天炎天》為書名由新
潮社於1990年8月印行。
9月,譯作《And Other Stories——珍本美國小說12篇》由文藝春秋社印行。
10月,《舞!舞!舞!》由講談社印行。
1989年 40歲
4月,發表《萊蒙德的早逝》(載於《新潮》)。
5月,赴希臘羅得旅行。
6月,發表《電視人的反擊》(載於《PAR AVION》)和《飛機》(載於《Eureka》)。
7月,駕駛私家車赴德國南部、奧地利旅行。《村上朝日堂喲!》由文化出版局印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