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章

李順章(1905—1959) 1905年出生於萊蕪陶鎮村。中共萊蕪縣委委員、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1950年5月升任場長後,他一方面致力於農業科技的研究和推廣,建立起兩個典型互助組、19個示範戶和48戶58畝地的良種繁殖區,另一方面回響黨的號召,幫助周圍村莊辦起王大下供銷合作社、利群木業社、申陳村鐵業社。1952年,探索用“雙钁溝密植法”,創“三八”麥畝產457.5公斤的全國紀錄,分別獲國家農業部、華東農林水利局和山東省人民政府獎勵,使農場成為全國農業戰線的一面紅旗。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幼時跟隨父母逃荒要飯。14~35歲給地主扛活。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任村黨總支書記。1945年,他將全村1/3的整半勞力共1200人組成48個農業生產互助組,辦起粉坊8處、豆腐坊3處、合作社1個、運輸組12個,養牛37頭;成立開荒大隊,開荒地2000多畝。年終被評為勞動英雄,出席魯中區勞動模範大會,人民政府獎勵黃牛1頭。1947年,帶領民眾修築嬴汶河堤岸,使13個村莊的3000多畝農田免受水害。1948年1月,任縣實業科科員。秋,參加泰安專署示範農場創建工作。10月,任農場技術員。1950年5月升任場長後,他一方面致力於農業科技的研究和推廣,建立起兩個典型互助組、19個示範戶和48戶58畝地的良種繁殖區,另一方面回響黨的號召,幫助周圍村莊辦起王大下供銷合作社、利群木業社、申陳村鐵業社。9月,李順章出席全國工農兵戰鬥英雄、勞動模範代表大會,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51年,他指導栽培“金皇后玉米”,創畝產514公斤的紀錄,受到國家農業部獎勵。1952年,探索用“雙钁溝密植法”,創“三八”麥畝產457.5公斤的全國紀錄,分別獲國家農業部、華東農林水利局和山東省人民政府獎勵,使農場成為全國農業戰線的一面紅旗。同年,華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勞動模範李順章》,上海電影製片廠將其研究的“玉米授粉”拍成科教片在全國發行放映,李順章先後應山東大學、山東農學院、復旦大學、山東人民廣播電台等單位邀請作學術報告和經驗介紹。1953年1月,出席山東省勞動模範代表大會,同全國8個國營農場代表聯合發出《開展愛國豐產運動倡儀書》。他在王大下村幫助王爾和互助組發展生產,以此引導附近農民走互助合作道路。1954年,被選為中共萊蕪縣委委員、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縣委授予他“全縣幹部學習榜樣”稱號。1955年後,他採用典型示範、帶動一般的方法,在場內開辦“三員一手”(會計員、保管員、技術員、扶耬手)訓練班,召開農業技術座談會,為縣內外培訓農業技術人員上萬名,並派出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將農場15萬公斤優良品種輸送到各地。1958年10月,任紅旗人民公社(系農場改制)黨委書記。1959年春,被選為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抱病進京出席會議,實事求是地向中央反映公社化運動中的問題。期間,入中匈友好醫院治病,鄧子恢、馬寅初等領導人到醫院看望。7月轉到濟南,在醫院醫治無效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