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非珠

李非珠又名夢苡,武平城北屯裡人(一說在城西花園村住過),約生於清康熙45-50年間。乾隆元年(1736年),赴京考博學鴻詞科,因病未終聲而歸。

李非珠生平

 乾隆六年(1741年),中舉人。賦性職穎,博學多才,幽默機智,人多以才子目之。早年勤學敬業,保泰慎身。曾作《保泰箴》。中有“毋曰已治,不敬則危,毋 曰已安,不敬則墮;水滿則復,月盈則虧。人亦有言,杜漸防微,泰之永保,唯敬可恃”之句,用以自勵。以後因屢困場屋,不能及第。轉為性情浪漫,以風流才子 自負,更加幽默詼諧,好遨遊,喜諷刺,開玩笑。民間流傳許多關於他的趣聞傳說,特敘述數則,以供欣賞。

人物縣誌

李夢苡(約生於清康熙末年),字非珠。武平縣城西花園村(今平川鎮西廂村)人。清乾隆辛酉科舉人,著名詩人。
李夢苡出生一個月後父親就去世。靠母親鍾氏含辛茹苦撫養成人。夢苡從小愛讀書,且聰穎非常,少時即能吟詩作對,人們都稱他為才子。夢苡入縣學時,知縣許廷錸是江南的著名詩人,非常賞識夢苡的詩才,經常與之唱和,夢苡受他的影響很深。因此楊瀾在《臨汀匯考》中,評論其詩作“具有江浙人之風”。
以後,李夢苡就讀於著名的鰲峰書院,與寧化的雷鋐(閩西著名理學家)同學,受教於當時著名儒學家漳浦人蔡世遠門下。乾隆元年(1736年),朝廷特開博學鴻詞科,蔡世遠推薦李夢苡應試。不料夢苡考場患病,不能完卷而歸。乾隆六年(1741年),李夢苡參加鄉試,中辛酉科舉人。
李夢苡無意功名,潛心著述,耽情詩酒。時友人周景寫信給他,推薦他出去作官,夢苡回贈七律兩首,表達自己不願出仕之意,詩云:“懶性狂情尚未除,蕭然吾亦愛吾廬。人圖富貴思行樂,我喜窮愁可著書。海志山經成賦本,酒旗歌扇入詩餘。原非貪食神仙字,甘老縹緗作蠹魚。”“身無仙骨好樓居,臥看浮雲自卷舒。雖使姓名知草木,何如山水話樵漁。清琴一曲彈秦月,濁酒三杯下《漢書》。千古神交惟五柳,傳言周景莫題輿。”
除著述外,李夢苡還縱情山水,所到之處,輒有題詠,詩品雋永脫俗,時人爭相傳誦。書法亦極佳,所寫的片言隻字,每被人們當作墨寶珍藏。他生性詼諧善謔,縣裡至今還流傳著許多有關他的趣聞佚事。相傳東門街上有一家理髮店,老闆傾慕李夢苡名氣,請他寫一塊招牌。李寫了“觀春軒”三字給他,老闆非常歡喜,把它掛在店門上,不時炫耀,人們也都前來圍觀,讚不絕口。不料有人看後即訕笑不已,老闆問起緣故,那人說:“觀春軒三字作入聲讀,便成了‘割出血’,非珠先生是笑你的理髮技藝太差,把顧客割出血來,你還洋洋得意?”老闆聽後哭笑不得,只好趕快取下招牌。又傳說縣城東門有間小食店,開張之日,老闆請非珠先生寫個招牌,非珠舉筆寫成“點心鋪”,心字少了一點。人們都說“舉人老爺連心字都寫錯了。”鬧哄哄傳開了,不但武平全縣皆知,連鄰縣鄰省都知道。於是每天都有很多人來看這位舉人老爺的缺點“心”字。小食店因而生意興隆,財源廣盛。一天,老闆特把非珠迎進小店,問他為何心字少了一點。非珠說:“古語云‘謙受益’,意思是虛心的人才能興旺發財。再說人家空心,才需要來你這裡吃點心,如果腹中不空何必來食點心呢?”老闆大悟,連聲說“是、是”。
據《福建通志·經籍著錄》:李夢苡著有《西漢獨見》四卷、《西峰詩文集》30卷。惜刻本今均散失不存。楊瀾著《汀南廑存集》中輯錄了他的詩作11首。其餘詩文,僅散見於舊縣誌及李氏族譜中,已難窺全豹了。
李夢苡晚年窮困潦倒。死時因沒有子嗣,由他的學生們代為殯葬,並在他的墓碑上題詞:“詩人李非珠先生之墓”。

李非珠的傳說

一、 觀春軒
武平橫后街,以前有一間理髮店。面對瑤前青山,下臨平川河,空氣清新,一般文人樂於在此理髮。但理髮師手藝較粗糙,有時精神不集中,一把剃刀,常傷顧客的 頭髮。一次李非珠前往該店理髮時,理髮師以未有招牌,恭請李非珠先生代擬及書寫。非珠欣然應允。理髮畢,理髮師磨墨鋪紙,非珠舉筆大“觀春軒”三字,字字 筆力遒勁。意謂此處可遠看青山,近臨綠水,當春和日暖,河岸野花爭放,柳綠飄拂,小鳥枝頭鳴唱之時,此間明軒淨幾,正是觀賞春光的大好地方。理髮師聽後非 常喜歡,對非珠先生千多萬謝,馬上買來鞭炮鳴放,把招牌懸貼在店堂正中壁上。過了幾天,被一文人識破,對理髮師說:“以後沒人敢來你店理髮了!”問其何 故?則曰:“你把‘觀春軒’三字試讀入聲是何音?不是割出血嗎?你剃頭把人家割出血,誰敢來你店理髮呢!”理髮師始知被李非珠作弄,馬上把招牌撕下。
二、 詠石榴
有一年的夏天,李非珠到杭州西湖遊玩。一天游過六橋三竺及到岳王廟參拜過岳王過後,回到住地湖濱旅店,覺得很疲倦,就坦胸露腹,倒在竹床上休憩。有一侍女 名叫“江南”的,明眸皓具,身段苗條,殷勤地走到李非珠面前,奉上濕毛巾給他揩汗後,雙奉上清茶一杯。笑問:“李先生,你大腹便便,裡面裝的什麼貨料?” 非珠笑答:“裡面儘是詩、賦、文章。”侍女說:“我不信,你能馬上做一首詩嗎?”非珠答:“可以,你就出題吧!”侍女就指店門前開得滿樹果實纍纍的石榴為 題。非珠說:“你去拿紙筆吧,我念你寫。”紙筆準備好了,非珠就念:“累墜、累墜”侍女寫好說:“怎么要二個累墜呢?”非珠說:“還要寫‘復累墜’”,侍 女覺得太多累墜了,故問:“要再寫累墜吧?”非珠答“要”,“你就再寫一個‘累墜’,然後寫‘壓倒江南枝’。第三、四句是“若非狂風吹破口,滿腹經論焉得 知!”成為一首七言絕名:
累墜、累墜、復累墜,累墜壓倒江南枝;
若非狂風吹破口,滿腹經論焉得知。
詩寫好後,侍女十分佩服李先生的高才,但又覺得自己被開玩笑了,一時兩頰緋紅,默默地退下去了。
三、 譏和尚詩
一天,李非珠到一個寺廟去遊玩,曾聽說廟裡和尚和為不端,諂富厭貧,看到妙齡婦女前來燒香,就看得出神,念經也不正常了。今見李非珠到來,就假裝斯文,倒茶拿煙,老爺前、老爺後,鋪紙磨墨,要請李非珠題詩寫字。非珠被纏得不耐煩了,就在紙上題詩一首:
一夕靈光返太虛,化中人去況何如?
愁中要去心頭火,一點凡心了卻無。
和尚非常高興,拿到裱畫店裱裝了條幅,掛在寺中。經過一月余,一個士人來到填充中,看了這詩哈哈大笑,捧腹不已。和尚問他們何故大笑?士人說:‘你被人罵 了還蒙在鼓裡。’我告訴你,“一夕合起來,是一個歹字,化字去人去匕,歹字旁加匕,就成‘死’字;愁字去了心火是禾字,凡字去了心中一點是幾,禾下加幾就 成‘禿’字,還不是罵你‘死禿’嗎?”和尚聽後,怒沖沖地就把那條幅撕下來燒掉了。
四、 題點心店
武城 東門街有間小食店,開張時,老闆請李非珠題寫招牌。待紙墨備好後,非珠就提筆寫“點心店”三字(心字中間沒有點),旁邊寫“李非珠題”。老闆很高興,把做 好的招牌木板,拿到雕刻店按模樣刻字,加上油漆金彩,掛在店門上。大家一看,心字中間少一點,覺得奇怪,認為舉人老爺不會把心字寫錯了,一定另有緣故。鬧 哄哄一傳出去遠近皆知,每天都有很多人從遠道而來,觀看李舉人寫的空心招牌,像猜謎一樣,在下面猜測。因而小食店人來人往,熱鬧異常,給小店帶來生意興 隆,財源茂盛。老闆每天都喜溢眉梢。不久,非珠從小店門口經過,老闆把他請進來,敬茶煙後,請教心字少一點的緣故。非珠說:“虛心才能使人興旺發財,古人 說:‘謙受益’,謙就是虛心的表現。”再說:‘人家空心才會來此點心,心不空,何必來點呢!老闆大悟,立即設宴款待。
五、 客棧對對找住宿
有一次,李非珠出外旅遊。經過一小圩場時,天色已晚,此間只有一間客棧,來往人多,早已客滿。老闆意欲增加生意擬予收留,但眾客不同意。住客在有一文人, 看非珠是讀書人,晚上無住宿地點,覺得可憐,便對非珠說:‘我們出一對子給你對,對得好,留你住,對得不好,別怪我們不客氣。非珠:“請先生出對。”那人 出了上聯:“孤鳥投林,鹿茸地鳳凰難插足。”非珠不假思索,應口而出:“潛龍出海,滿江龜鱉盡寒心。”從客面面相覷,反而被非珠奚落,無言以對,只好留他 住宿了。
李非珠著有《西峰詩文集》、《西漢獨見》等書。因幾經兵燹,又無親人友好為之保存,以致遺著湮滅,深為可惜!舊縣誌上僅錄存他的遺詩十 首,以後縣政協文史室蒐集他寫的《平川竹樹詞》十首,(登載於《武平文史資料》第九輯)雖鳳毛麟角,物罕益珍,於此,亦可想像其人。非珠因屢試不第,一生 落拓,出世淒涼!死後無子,門人為之殯葬,聞其墓地在北門屯裡,清末西門宿儒王芷駿景仰他的學博才高,曾往訪其墓,吊以詩:
愴然何處覓詩豪,城北徘徊白髮搔。
萬卷皆通羅錦繡,一丘相共沒蓬蒿。
詞林人去風流歇,荒冢蛩吟月色高。
畢竟嗟餘生太晚,未能杯酒說莊騷
六. 李非珠與呂洞賓
盛夏的一天,呂洞賓坐在仙人井附近的一棵大樹下,漫不經心地裁了兩端長短相等的竹筒,然後把大筒再裁成兩半,套在小筒的兩端。使這兩截大筒可分可合。合則大小三筒合一筒,分則成了兩頭大中間小的形似啞鈴的三節筒,且兩節大筒不會脫落。當呂祖玩意正濃的時候,一位身穿長衫,書生模樣的人走來,很有興趣地看著呂祖手中的竹筒玩具v。呂祖發現有陌生人注視,抬頭看了一眼,然後用太極劍串起竹玩具v,問道:“知我手中何物?”來人道:“知何如,不知亦何如?”呂祖說:“你若知,我可助你金榜題名。”老人答道:“憑我學問,無須別人相助,亦能獨占鰲頭。”這來者是誰?竟敢如此狂妄?原來他就是武平博學睿智的大才子李非珠。他工於詩書,“片紙隻字,人爭寶之,其詩才書法,邑人士皆津津樂道之。”(《縣誌.》)但他又恃才傲物,落拓不羈,引得不少鄉紳即敬之又畏之。呂祖聽他口出狂言,有些不高興,但還是搖著竹玩具示意對方回答。李飛珠不羈地說道:“這有何難!你手中之物分則為‘呂’,合則為‘筒’(客家方言‘洞’與‘筒’同音),即‘呂洞’是也!”呂祖一聽,暗暗吃驚,問道:“先生貴姓?”李非珠想了一會,答道:“樹下先生問姓氏,非王非朱大名字。”呂祖暗道:“原來先生姓李(‘樹’為‘木’,‘先生’為‘子’),名非珠對嗎?”非珠答道:“對也,呂筒先生。”呂祖一聽生了氣:只聽人稱“呂祖”或“呂仙”,還沒人叫“李洞”。但還是耐著性子說:“‘呂洞’是被你說對了,但我這太極劍是‘兵’(賓),你可沒說出來。”李非珠恍然大悟,臉刷得紅起來,可還是出演言不遜地罵了一句:“你這千年不死得呂洞賓!”呂祖嘆道:“那你就是百年不舉的李非珠了!”
據說,由於李非珠得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終於招來了懲罰:“乾隆元年,開博學鴻詞科,文勤以夢苡(非珠)薦。召試,因病不能完卷而歸。”(《縣誌》)乾隆三年,非珠參加鄉試,頭暈發懵而名落孫山,看來是應了呂祖“百年不舉”得偈言。不過據縣誌記載:非珠於乾隆六年參加鄉試,終於中舉。於是有人又傳說,這是因為非珠有了改悔得表現,呂祖才大發慈悲,把“百年不舉”改為“十年不舉”,讓他成就了功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