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明朝勛臣、將領]

李隆(1393年-1447年12月2日),字彥平,自號湛然道人。和州人。明朝勛臣、將領,襄城伯李濬之子。

李隆雄偉有將略,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襲爵襄城伯,並屢次跟隨成祖北征。成祖遷都北京後,命李隆留守南京。仁宗即位,改鎮山海關。不久,再次出守南京。李隆在南京十八年,好讀書,論事侃侃,清正謹慎,嚴守成法,尤為禮遇士大夫。至其離任時,南京吏民流涕送之。正統五年(1440年),入京總統禁軍。正統十一年(1446年)巡視大同邊防,申飭戒備,內外凜然。

正統十二年(1447年),李隆去世,年五十五。

人物生平

李隆為襄城伯李濬之子,永樂四年(1406年)九月,李隆襲封襄城伯。李隆體貌勇壯魁梧,有將略。永樂八年(1410年)之後,李隆多次隨軍北伐蒙古,在戰爭中出奇料敵,受到明成祖朱棣的器重。

永樂十九年(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因為南京(今江蘇南京)為陪都,是根本之地,於是命李隆留守,擔任南京守備。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命李隆充任總兵官,鎮守山海關、永平兩地。不久後,再次命李隆擔任南京守備,兼掌中軍都督府、後軍都督府事務及督操江船、提督屯田等職。

李隆好讀書,論事侃侃,清正謹慎,嚴守成法,尤為禮敬士大夫。對少保黃福及南京國子祭酒陳敬宗始終以師禮相待。李隆在南京共任職十八年,朝廷前後賜他璽書二百餘件。他被召還時,南京百姓都沿著長江流淚送別。

正統五年(1440年),李隆入朝,掌理行在(北京)中軍都督府事務兼督操圍子手營軍(京衛禁軍)。不久後充任總兵官,總管三千營軍馬。

正統十一年(1446年),李隆奉命巡視大同等處邊境,明英宗朱祁鎮賜他一柄寶刀。李隆整飭警備,內外之人都對其敬畏。等到他回朝時,未曾濫殺過一個人。

正統十二年(1447年)十月二十五日(12月2日),李隆逝世,享年五十五歲。英宗聞訊後,遣使賜祭,命有司為其建設墳墓。

人物評價

黃福:體當如是,且汝見守備何嘗錯發一事也。

王直:晉之郤縠,以詩書禮樂將中軍,晉是以大;漢諸葛武侯,不使有餘財以負昭烈。公庶乎是矣。公自號湛然道人,人亦以是稱之。於乎,茲其所以為湛然者與。

李賢:豐資凝重,器宇宏遠。守南京數十年,鎮之以靜,最識大體。富貴尊嚴擬於王者,雅重斯文,接儒者之禮尤恭,以此上下官僚無不敬畏……士林嘉之,仰慕丰采。三楊學士極重愛之……自後代者數易其人,終莫能繼。

葉盛:南都數年前,一時人物之盛,勛舊之賢,如襄城伯李公。

孫繼宗:隆為人器量弘偉,讀書知大義。臨事侃侃,不苟為異同。制軍有紀律,人莫敢犯。謙己下人,務循大體。尤敬禮縉紳,于少保黃福、祭酒陳敬宗以師禮事之,始終不怠。祿賜之外,未嘗妄有所取。在南京十八年,威行惠施,遠近悅服,聲譽赫然。其召還也,泣相送者屬於路,至今人猶思之。

唐樞:①凝重宏遠,識大體,守南京最久。雖富貴擬王公,而雅重斯文,特恭下士之禮……後代者數易,莫能繼其美者。②開國盛時,武文一允,故群功胄躋,銜於文牒之上……若群公可謂不世有矣。

張岱:南京根本重地,南京安則江左俱安,留守之任,其可輕畀乎哉!李襄城澹泊寧靜,坐鎮雅俗,頗有羊叔子(羊祜)之風。當其召還北闕而晉都,黔首臥轍扳轅,峴山墮淚碑有以異乎!然羊叔子得之名卿,而李襄城得之世胄,韎韋跗注,乃獲循良,不更加叔子一等哉!

軼事典故

據閣臣李賢所撰《古穰集》記載:明英宗正統(1436年-1449年)年間,李隆因得人心遭朝廷猜忌,被召回京師,他於是作出一副沉迷聲妓的樣子,來自安其心,最終得以壽終。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祖父李旺明初官至燕山左衛副千戶。
父親李濬於“靖難之役”中立下功勞,官至都指揮使,封襄城伯。
母親金氏封夫人,死後獲賜祭葬。
子輩長子李珍襲封襄城伯。土木之變時戰死,追贈襄城侯,諡號“悼僖”。
次子李璉庶子,因貌醜而無法襲爵。官至錦衣衛千戶、鎮撫司理刑。
三子李瑾襲爵襄城伯,曾討平都掌蠻叛亂,進封襄城侯。官至太保。追贈芮國公,諡號“壯武”。

親屬成員參考資料:

伯爵世系

李隆的襄城伯爵位,自其父李濬受封以來,共歷九世十一代,至明亡而絕。

第一代:李濬,永樂元年(1403年)封襄城伯。永樂三年(1405年)去世。

第二代:李隆,李濬之子,永樂四年(1406年)襲爵。正統十二年(1447年)去世。

第三代:李珍,李隆之子,正統十三年(1448年)襲爵。正統十四年(1449年)於土木之變中戰死,追贈襄城侯,諡號“悼僖”。

第四代:李瑾,李珍之弟,景泰元年(1450年)襲爵。成化四年(1468年),進封襄城侯。弘治二年(1489年)去世,追贈芮國公,諡號“壯武”。

第五代:李黼,李瑾之子,弘治二年(1489年)襲爵。弘治十一年(1498年)去世。

第六代:李鄌,李黼從兄。弘治十一年(1498年)襲爵。正德四年(1509年)去世。

第七代:李全禮,李鄌之子,正德四年(1509年)襲爵。嘉靖十八年(1539年)去世,追贈太子少保,諡號“恭敏”。

第八代:李應臣,李全禮之子,嘉靖二十年(1541年)襲爵。萬曆十年(1582年)去世。

第九代:李成功(一作承功),李應臣之子,萬曆十年(1582年)襲爵。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去世。

第十代:李守錡,李成功之子,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襲爵。崇禎(1628年-1644年)初年去世。

第十一代:李國楨,李守錡之子,崇禎三年(1630年)襲爵。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入北京,李國禎投降,後因不堪受辱而自縊死。南明贈其為太子太師、襄城侯,諡號“貞武”。

襄城伯世系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襄城伯李公隆墓志銘》

《古穰集·雜錄》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五十九》

《國琛集·上卷》

《明史·卷一百四十六·列傳第三十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