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夫[油畫家]

李鐵夫[油畫家]

李鐵夫,中國著名油畫藝術家,民主革命家。其代表作有《音樂家》、《馮鋼伯像》、《黑髮少女》、《果與魚李鐵夫》等。1950年由港回穗,任華南文聯副主席、華南人民藝術學院名譽教授。出版有《李鐵夫畫冊》和《李鐵夫》大型畫集。

基本信息

概述

李鐵夫(1869~1952)
東亞畫壇第一巨擘,中國著名油畫藝術家,民主革命家。原名李玉田。1869年10月生於廣東鶴山,1952年6月16日卒於廣州。自幼學習詩文、繪畫。1885年赴美洲英屬加拿大,兩年後曾在

李鐵夫李鐵夫

阿靈頓美術學校、紐約藝術大學、紐約藝術學生聯合會及國際藝術設計院學習、研究油畫。1905~1925年間曾隨美國畫家W.M.蔡斯和J.S.沙金學習油畫,掌握了紮實的基本功。長於肖像和靜物,其肖像畫具有19世紀歐洲學院派風格,背景深暗,色彩沉著含蓄,注重人物性格及心理刻畫。1930年回國後還從事水彩畫和水墨畫的創作。代表作有《音樂家》、《馮鋼伯像》、《黑髮少女》、《果與魚李鐵夫(1869-1952) 廣東鶴山雅瑤鎮陳山村人。民主革命家,油畫藝術家,原名李玉田,16歲赴加拿大謀生求學,18歲入阿靈頓美術學校學習,後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學畫9年,成為學生首領及副教授。1907年在英與孫中山等創立興中會後到英美各埠組織同盟分會,致力國民革命。後專心研攻藝術。1913年入美國紐約美術大學,1914年獲銅像雕刻學冠軍。入美國美術研究院達10年,1916年被推薦加入世界最高畫理學會,先後入選油畫作品達21幅,與歐美大畫家並駕齊驅。1930年由美歸國後,曾在香港、廣州、南京、上海等地舉辦個人畫展。抗戰時期流亡桂、川等地,多畫水墨畫。1946年完成革命歷史畫《蔡廷銳就義》。1950年由港回穗,任華南文聯副主席、華南人民藝術學院名譽教授。出版有《李鐵夫畫冊》和《李鐵夫》大型畫集。

李鐵夫的家境極貧苦,只有一間十三桁瓦頂的土屋。祖父、父親世代都務農。但是,李鐵夫從小卻能夠隨鄉里中的一位孝廉呂輝光攻讀詩書,這對他後來在藝術、詩文方面的發展

至為重要。
李鐵夫是在為了生存也為了美術的情況下離開了故土,飄洋越海到美洲生活與學習。這一年是1885年,他正好16歲。隨後即轉到英屬加拿大,當時,在加拿大渥太華僑居的鶴山人不少,李鐵夫得到族叔的資助,得以入校學畫,一學就是九個年頭。在此期間,據說他有過一段感情傷心史,他曾與一位洋女同學交往密切,後因中西男女交往風俗的不同而分手。也許,這是促使他離開加拿大的一個原因。
離開加拿大後,他又來到美國,這一年約是1896年。李鐵夫曾自稱,他1905年至1925年為兩位美國名匠——威廉·切斯和約翰·薩金特的“門人”。切斯是1916年去

《紀念李鐵夫誕辰140周年》伍嘉陵書《紀念李鐵夫誕辰140周年》伍嘉陵書

世,薩金特是1925年去世。李鐵夫跟隨這兩位名匠學畫正好是他們的晚年;此時李鐵夫本人年齡約在36歲至56歲之間,因此也正值藝術成熟期。
這一階段,李鐵夫的藝術造詣,得到廣泛的認可。孫中山曾稱譽他為“東亞畫壇第一巨擘”,革命家黃興贈他“橫掃東亞”的題詞。孫中山、黃興、程璧光、梁聯芳等聯名在報上推崇他的藝術“洵足與歐美大畫家並駕齊驅,誠我國美術界之巨子”。
1930年,李鐵夫結束了他在異國四十多年的漂泊生活,回到中國,暫居香港。此時,他已是61歲,過了花甲漸入暮年了。

人物評價:

·孫中山曾稱讚李鐵夫是“東方畫壇第一巨擘”;柳亞子有詩詠贊李鐵夫:“一老龍潛身是史,幾人虎變國為家”;郭沫若在回憶錄中稱李鐵夫是“一位奇人”。
·李鐵夫是我非常喜愛的畫家,我畫不過李鐵夫老先生,我以為我畫過了,可是拿他的畫來一看,仍然畫不過他。.他跟孫中山是哥們兒。到美國學畫,一輩子沒留下幾張畫,可是非常有教養,非常有才氣。(陳丹青
·學西畫留學最早、畫得最好的,是李鐵夫。他在中國學西洋繪畫的歷史中是成績很大的,真是要大書特書。李鐵夫的畫好到什麼程度呢,美國的薩金特都佩服他,在美國大展上得金獎的是李鐵夫。他辦展覽掙的錢,全部捐給民主革命,同盟會紐約的分支就是李鐵夫在當負責人。(楊先讓
·李鐵夫是真正的大師,這么個大師級的畫家,媒體卻很少報導,很少人知道李鐵夫的藝術造詣和愛國情懷,坊間的一些逸聞趣事甚至還以訛傳訛。不但要報導,而且要把李鐵夫的作品向全國展出,要讓人們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大師。(陳金章

李鐵夫與弟子溫少曼(1948年)李鐵夫與弟子溫少曼(1948年)

·李鐵夫的藝術成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鏗鏘屹立,他的作品和詩詞同樣充滿激情和生命力。(黃錦祥

·李鐵夫最大的影響是把原汁原味的西方繪畫呈現給國人。大概在民國十六年,黃興為革命來往於國內外,經常把他的畫帶回來展出。那時國人對西方繪畫的概念相當模糊,人們至多只能通過劣質的印刷品或者電影來認識西方繪畫,當時李鐵夫的畫在國內引起很大轟動。(劉一行
·2000年在日本舉行的東亞油畫大展中,日本人稱李鐵夫為“東亞油畫第一人”,並鄭重邀請廣州美院選送李鐵夫作品參展。(全森

成就

  李鐵夫晚年經常與他的青年朋友說,他平生只有兩個嗜好,一是革命,二是藝術。
19世紀末期,李鐵夫即追隨孫中山,而且越是在艱難的時候越表現出高度的獻身精神。他比孫中山小三歲,因而尊稱孫中山為“孫大哥”。據有關資料稱,李鐵夫1908年隨孫中山由加拿大到美國,籌建同盟會紐約分會,

李鐵夫弟子---溫少曼作品欣賞李鐵夫弟子---溫少曼作品欣賞(黃錦祥藏)

1909年12月同盟會紐約分會正式成立,初推周植生為會長,鍾性初為書記,後改由孫中山“主盟”,李鐵夫為常務書記。李鐵夫擔任此職6年之久,協助孫中山籌款,增設同盟會19處。為了宣傳革命,他不僅組織演劇和導演電影,組織電影公司,通過文藝宣傳革命,同時還變賣自己的油畫200多幅,把賣畫所得以及數次藝術獎金捐助革命,支持孫中山進行革命活動。
更具傳奇色彩的是,1910年清廷派貝子載振為大使,程璧光為副使,率艦往英國賀英王喬治王世加冕。事畢後,程璧光奉命率“海圻號”艦往墨西哥、古巴等國慰問華僑,艦經美國紐約時,李鐵夫與同盟會會員趙公璧、鄧家彥等人,冒著生命危險,登艦宣傳,慷慨陳辭,曉以大義。竟然說動了程璧光和全體官兵,加入同盟會,後為推翻清王朝立下汗馬功勞。
由此可以想見,李鐵夫並非一位文弱的畫家,而是一位鐵骨錚錚的革命者,一位充滿民主革命理想和熱情的活動家。
日寇侵港後,他經澳門入內地,輾轉桂林、重慶等地。1946年歸廣東,一度回到故鄉鶴山。“獨鶴歸何晚,昏鴉已滿林!”這是他還鄉的感嘆。他後又留居香港。1950年,81歲的李鐵夫回到廣州,華南文聯為他的回來舉行盛大的歡迎會。從此,這一面藝術的光輝大旗,永遠高豎在五羊城上。
1952年6月16日,李鐵夫於廣州病逝,終年83歲。臨終時他還把自己身邊的100多幅作品及物品獻給了國家。

歷史地位

獨領風騷
李鐵夫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一位大師級人物。他當仁不讓地享有多個“第一”:第一位留學歐美學習西方藝術的學子;第一位真正掌握了西方油畫技藝的中國藝術家;第一位可與西方大師媲美的中國藝術家;國際畫理學會第一位亞洲人;東亞畫壇第一巨擘;第一位投身民主革命的藝術家……
早在十九世紀末的1885年,李鐵夫即前往歐美攻研西方藝術。近20年後的二十世紀初,才陸續有李超士、林風眠、徐悲鴻、劉海粟、馮鋼佰等等一大批人出國學習西方藝術。然而,李鐵夫對中國油畫的貢獻,並不是時間次序意義上的“中國油畫第一人”可以涵蓋的。
李鐵夫長期系統地攻研了西方油畫藝術,而且他的寫實主義風格深得歐洲傳統藝術的精髓,領悟了西方油畫的精神內質,達到了高深造詣。無論是李鐵夫油畫語言的精純度、技法掌握,還是在西方所取得的藝術成就與聲望,都是中國早期乃至後來相當一段時期西方繪畫追習者們遠遠難以企及的。李鐵夫以雄厚的實力進入歐美主流藝術圈,並且與當時的歐美大畫家並駕齊驅,是中國油畫史上達到高深造詣而與西方藝術接軌的里程碑式人物,被譽為“中國油畫之父”。

李鐵夫弟子溫少曼與黃錦祥合影李鐵夫弟子溫少曼與黃錦祥合影

光芒無阻:
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才開始陸續有譚雪生、遲軻、秦牧、呂理尚等有識之士關注和研究李鐵夫及其藝術。是什麼原因使李鐵夫長期被遮蔽並得不到應有的地位?
第一:1930年,李鐵夫歸國後滿腔熱血,準備建立一所“東亞美術學院”,並且還有兩項主題性大型創作計畫。因時局動盪,當局腐敗都未能實現,再加上他對國民政府的失望,憤而蟄居香港。——似乎李鐵夫成了社會的“邊緣人”,對主流美術難有影響。然而,香港鐘聲慈善社1935年1月18日為李鐵夫舉辦的畫展,已從香港轟動到內地,有頭有臉的,甚至港督、徐悲鴻都專程前往,徐悲鴻還稱譽他的油畫屬“國內之首”。但李鐵夫的狀況依然如故。
第二:直到1950年8月,李鐵夫81歲才終於被接回了廣州,任華南文聯副主席和華南文藝學院名譽教授、油畫系主任。——似乎李鐵夫已暮年老邁,沒過兩年就與世長辭,對美術教育影響甚微。然而,李鐵夫在廣州的二三年里,老當益壯,傾盡心力,為嶺南畫壇培養了108大家。但是,三十年後才開始出版李鐵夫的畫集,以及零星的文字推介、傳播與研究。
第三: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等藝術家,在歷次的政權更迭中都處於美術界顯要的地位,並且與眾多政要、名人、門徒保持密切關係,其學術主張得以被推行、繁衍,名譽得以被推崇、傳播。相比之下,儘管李鐵夫的藝術始終“在場”,可李鐵夫的人“缺席”,而且是一個過氣了的革命志士,一個沒有體制地位與人脈情感的落魄畫家。況且徐悲鴻等人已既得名位,沒有人再願意陷於錯綜複雜去論高低、惹爭議。
李鐵夫雖品格高,技藝精,但天時、地利、人和均不占,他似乎注定只適合鮮活於史冊的人物,是個終歸無法被遺忘,無法被遮蔽,永遠光耀的星座。歷史的客觀,真面目的還原,從來都需要一定時間的釐清、撥正。人生的種種錯位,種種不尋常的際遇,輝煌與寂寞,顯赫與蒼涼的落差,似乎令人唏噓嘆喟。然而,藝術家的生命在於其藝術,藝術的長存才是生命意義的真正體現。傑出本身就意味著閃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