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遠[廣西農科院研究員]

李道遠[廣西農科院研究員]

李道遠,男,廣西農科院研究員,1943年8月出生於廣東省電白縣。1966年華南農學院遺傳育種專業本科畢業。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1968年到廣西農科院工作,1980年到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水稻遺傳評價利用培訓班進修,回國後從事稻種資源及水稻育種研究。歷任品種資源研究室副主任,品種資源研究所副所長,廣西遺傳學會理事,第七屆中國遺傳學會理事,廣西農科院第五屆學術委員會委員,廣西第二屆三屆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

成就及榮譽

圖
1992 年任研究員, 1993 年獲國家特殊津貼, 1994 年被授予廣西優秀專家。長期從事稻種資源及水稻育種研究; 1986 年後連續主持國家及廣西科技攻關,、國家及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主持和參加科技項目 20 多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6 項,發表的主要論文 35 篇,著作一本。在野生稻資源的收集、保存、評價鑑定利用、野生稻分類學和抗性遺傳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成績顯著。提出普通野生稻多年生匍匐型是中國栽培稻的遠緣祖先,多年生傾斜生態型是近緣祖先的觀點, 1995 年出席了日本三島市日本國立遺傳所召開的亞洲栽培稻起源深化學術討論會。從野生稻中發掘新的優異資源共享源與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廣西農科院植保所芽長期合作、開展稻白葉枯病和妥瘟病抗性遺傳研究,從野生稻發現稻白葉枯病和稻瘟病廣譜抗病基因(白葉枯病抗性新基因已定位並命我為 Xa—23 ),為國內外罕見,實用性最強的抗源之一。把野生稻抗病性、抗逆性(耐寒、耐旱),再生性導入栽培稻,育成一批優質多抗高產的水稻草育種材料,豐富子水稻育種的遺傳基礎。套用外湖 DNA 導入技術,把藥用野生稻 DNA 導入栽培稻,育成耐旱、耐寒、高產的“桂 D1 號”和“桂 D2 號”新品種。“九五”以來,還從事水稻育種研究,在水稻優質多抗育種、耐旱育種和再生稻育種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育成優質、耐旱、耐寒多年生水稻新品種“桂香粳 1 號”,高產耐旱的雜交稻新組合“培雜桂旱 1 號”等,在廣西開展了旱稻新品種的試種示範,在水陸兩用型旱稻的節水栽培綜合技術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