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山村

李花山村

李花山村,地名,在石首市桃花山鎮中北部,版土面積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66畝,山林面積4400畝,水域面積1500畝,是石首市確定的新農村建設示範點。

基本信息

李花山村  

 李花山村在石首市桃花山鎮中北部,版土面積7平方公里,總戶數225戶,人口823人,耕地面積966畝,山林面積4400畝,水域面積1500畝,是石首市確定的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李花山村旅遊資源豐富,東部為連綿的李花山,海拔253米,常年氣溫比平原低3℃左右,是消夏避暑的寶地,現已開發成仙人洞度假村,前來遊覽觀光的人絡繹不絕;西面是風光旖旎的三菱湖,依山傍水,環境幽靜。李花山村風土人情濃郁,文化內涵豐富。桃花山為鄂南幕阜山余脈,與湖南華容桃花山連為一體,有大小山峰280餘座,連綿45公里,氣候冬暖夏涼,自然風光清秀,吸引著湘鄂兩省遊人。桃花山鎮是國家“萬村千鄉百縣旅遊示範鄉鎮”,全國無公害水果之鄉。桃花山有“荊楚第一竹鄉”之稱。從埡口水庫出發,不到500米就到了傅家竹林,沿339級台階直上桃花山頂,沿途竹影搖曳:桿,秀麗挺拔;葉,瀟灑多姿;形,千姿百態。漫步於青青翠竹之中,悠然無限。最愜意的是撐一把雨傘,在9000畝竹林中聽細雨簌簌地濺起,慢慢地浸潤著溫馨、浪漫、清愁和思念。桃花山的傳說令人神往。相傳戰國時期,范蠡曾攜西施泛舟五湖,最終歸隱到桃花山的鹿角峰;秦始皇的妃子墓遺址也有據可查;出土的商周觚成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始建於東晉的佛教聖地龍泉寺香火鼎盛,是湘鄂邊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掩藏於鹿角峰的仙人洞以深邃和神秘吸引著香客信徒和探古訪秘的各方人士。桃花山是一片紅色土地。以三棵千年古槐為標誌建成的紅軍樹紀念館,陳列著賀龍、周逸群領導湘鄂西根據地人民戰鬥的史跡。石首先後有5萬多兒女為革命英勇獻身,21名縣委書記、縣長為國捐軀。5位石首籍開國將軍就安臥在紅軍樹革命烈士紀念園。這個占地18000平方米的紀念館,已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景點。桃花山的江南桃花節已成為湘鄂兩地的重要節慶之一。“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今年,桃花山周末游又鬧得風生水起,惹得山也堵得慌,農家偷不得閒。夜宿李花山莊,借著月光漫步山野,只見路邊繁英壓樹,恍若積雪,將滿坡裝扮得一身素潔。村支書告訴記者,李花山村位於桃花山的核心區,依山傍水,環境幽靜,不光有1000畝桃園、2000多畝竹林,還有近500畝的李園,村西則是6000多畝的三菱湖。仙人洞牌皺皮柑曾獲全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暢銷產品稱號,仙人洞牌桃花山土雞蛋被譽為石首三寶之一。柑桔、蜜柚、皺皮柑、野生板栗等十多種無公害水果遍布山頭。桃木根雕、竹雕、玉石等工藝品造型暢銷四方,山中的野豬、野兔、野山羊等20多種野生動物與人和諧相處。李花山村借桃花山之名快速發展起特色山鄉農家休閒遊,225戶人家有10戶辦起了農家山莊,其中兩家被荊州市旅遊協會定點推薦。全村引進7家企業投資1000萬元,在易龍灣修建生態園、民俗村,建立民俗文化展覽區;以李花山莊、仙人洞度假村為中心建立農耕生活體驗區;以紅軍樹革命烈士紀念園為中心建立紅色歷史教育區;以三菱湖為中心建立水上衝浪、垂釣、划船等激情浪漫休閒區。按年接待50萬人次計算,年收入可達5000萬元以上。2008年桃花山鎮投資600多萬元在此新建了紅軍樹革命烈士紀念園。該村交通便利,村內戶戶都通了公路,家家建有庭院,一年四季瓜果飄香,還有李花山農莊、紅軍樹農莊等8家“農家樂”和“仙人洞度假村”三星級酒店,從業人員在200人以上,每年創旅遊收入800餘萬元。該村投資422萬元,其中省預算內投資100萬元,進行道路廣場建設、供水排水工程、水利整治、供電、通信工程建設,把全市旅遊建設示範點易龍灣民俗文化村建成享譽湘南鄂北的“生態園、農家樂、民俗村”。[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