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藩

李繼藩

李繼藩(1924-1948),福建省古田縣大橋鄉人。1940年夏參加中國共產黨,1947年1月奉命回古田,成立城工部古田縣委,任書記。1947年6月,城工部古田縣委擴建為中共古羅林中心縣委,任書記,原兩支游擊隊合編為古羅林游擊大隊,任大隊政委。1947年9月,因叛徒告密,李繼藩身負重傷被捕,在獄中受盡酷刑仍堅貞不屈,嚴守黨的機密。1948年9月於福州英勇就義。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李繼藩 李繼藩

1938年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40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1月參加在武夷山舉辦的閩浙贛省委幹校第五期學習班學習。同年5月以南平劍津中學教員為掩護,從事秘密宣傳工作,任劍津中學黨支部書記。1947年1月任中共古田縣委書記。1947年3月按照省委決定,積極組建武裝力量,開展武裝鬥爭。同年6月任新組建的中共古羅林中心縣委書記,兼古羅林游擊大隊政委。當年8月因叛徒告密,中共古羅林中心縣委機關在羅源縣香嶺村旗頭山遭敵軍突然襲擊。李繼藩在激戰中負傷被捕,在慘無人道的酷刑面前頑強不屈。1948年9月遭敵殘忍殺害,壯烈犧牲,時年僅25歲。

人物生平

民國36年,李繼藩返古田從事地下武裝鬥爭。時,左豐美、曾鏡冰、劉捷生等同志常來往於李繼藩家。其父不惜財糧,時加濟助,其姐等亦盡後勤、掩護、聯絡之責,其家成為閩浙贛游擊總隊福建聯絡站。是年1月,中共閩江城工部古田縣委會在福州成立,李繼藩任書記,大力開展黨組織活動,在大東區成立芝南中學暨南陽等4個鄉黨支部,發展107名黨員,在小東區、南區、北區發展27名黨員。3月,省委書記曾鏡冰親臨隆德洋籌劃“澄洋暴動”事宜,李繼藩等人護送其離開縣境後,即赴鶴塘南陽村召開縣委會,建立各區黨委會,擴大秘密網路,組織武裝機構,為“澄洋暴動”創造條件。

同年6月,李繼藩任古羅林(林森)中心縣委書記兼古羅林人民游擊大隊政委。9月,省保全隊四團企圖“圍剿”游擊隊,李繼藩聞訊,即通過縣委會決定將游擊隊轉移至閩侯縣,並派人護送前來古田的省委常委阮英平一行安全返省。而他則隨帶3名隊員,1名聯絡員隱蔽於羅源縣雙渡口一帶,與阮英平保持聯繫。一日清晨,李繼藩等人在羅源縣香嶺村旗頭山瓦窯洞被叛徒謝某所帶領的保四團包圍,3人犧牲,1人負傷,李繼藩右臂中彈仍攙扶傷員竭力突圍,至午後為營救傷員而被捕。當晚被押至嶺里村,敵人用鐵線穿捆其右臂傷口和肩鎖骨,加以吊打審訊。李繼藩嚴詞痛斥,堅貞不屈。旋即又從古田經建甌轉押福州,沿途受盡非人折磨。其胞姐、姑母聞訊,一路跟蹤。相見時,李繼藩說:“千磨萬難,我也不屈!”12月,李繼藩被保七團關押在福州南門兜里塔獄中,歷時一年,受盡折磨而堅貞不屈。民國37年9月某日晨,被秘密殺害,年僅25歲 。

人物事跡

李繼藩,1924年生,古田縣大橋隆德洋人。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盧溝橋和8.13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展了全國性的抗戰。中共古田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指示,積極開展古田人民抗日救亡宣傳活動。

1938年,年僅14歲的李繼藩毅然參加了抗日救亡宣傳活動。並於1940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

1943年1月,李繼藩被選送參加在武夷山舉辦的省委武夷幹校第五期學習班學習。

同年5月,李繼藩按組織安排到南平劍津中學當教員,並任劍津中學黨支部書記。他以當教員身份為掩護,繼續從事秘密宣傳工作,密切聯繫民眾,組織吸收進步學生加入共產黨組織。

1947年1月,李繼藩奉命回古田,在鶴塘南陽村成立城工部古田縣委,李繼藩任書記。城工部古田縣委成立後即召開工作會議,確定以古田大東地區為重點向全縣鋪開。會後,李繼藩等人深入各地基點村宣傳發動,秘密聯繫農村中貧苦農民和進步知識分子,秘密組織農會和學生讀書會,在鄉村提出抗丁抗糧、減租減息,在城鎮提出反對苛捐雜稅,在學校提出要民主、要自由、反迫害的口號。組織民眾與國民黨地方當局進行鬥爭,在鬥爭中發展、培養積極分子,加入黨組織。隨著鬥爭不斷發展,黨員不斷增加,李繼藩於同年2月組建大東、小東和城關南北區三個區委,發展黨員130多人。

與此同時,中共閩東北地委會議召開,會議傳達貫徹省黨代會精神,全面發動愛國游擊戰爭。在古田兵分三路,發動民眾籌備武裝,統一舉行武裝暴動。地委副書記劉捷生等人深入澄洋調查了解澄洋村實際情況,決定利用澄洋地方勢力的矛盾,爭取進步力量,發動民眾開展鬥爭,舉行武裝暴動。

為進一步研究部署古田澄洋暴動相關事宜,同年3月,閩浙贛區黨委書記曾鏡冰親赴古田隆德洋,召集左豐美、劉捷生、楊蘭珍、餘三江等同志在李繼藩家召開會議。此前,為配合暴動工作,李繼藩等人也在大東嶺里、雙口渡和城區南北郊積極聯繫進步知識分子和貧苦農民。

曾鏡冰離開後,李繼藩在南陽村召開古田縣委會議,會議根據省委關於發動愛國游擊戰爭的指示,聯繫古田實際,決定著手發動民眾,組建武裝力量,開展武裝鬥爭。

4月,李繼藩利用澄洋武裝暴動成功這一有利時機,在南陽村召開會議,決定策劃卓洋民團反戈起義。中旬,李繼藩委派林建中前往卓洋進行策反工作,經過艱苦細緻的工作部署,5月初,卓洋12名所丁反戈起義成功,並成立城工部古田游擊隊。5月,李繼藩再次組織領導杉洋嶺里武裝暴動,城工部古田游擊隊於一個漆黑的夜晚秘密潛入嶺里村,砸開嶺里國民黨糧倉大門,將糧倉內的35000斤糧食賑救民眾,同時收繳了嶺里民團14支步槍和一批彈藥、軍號、大刀等。暴動後又組建一支32人的城工部古田人民游擊隊。

7月,省委常委、軍事部長阮英平來到大東,阮英平決定將城工部古田縣委擴建為中共古羅林中心縣委,李繼藩任中心縣委書記;同時將原城工部古田縣委領導的兩支游擊隊合編為古羅林游擊大隊,李繼藩任大隊政委。李繼藩帶領古羅林游擊隊活躍在古田、羅源、林森(閩侯)三縣高山峻岭之中,攻打了曹營等地地主民團,收繳其槍枝、彈藥,鎮壓了以游擊隊名義在農村打家劫舍的地痞流氓,維護了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的聲譽。在古羅林地區發動民眾,組建貧農團,開展除惡分糧鬥爭,培養、發展積極分子參加黨組織和游擊隊,在古羅林邊界創立了古羅林游擊根據地。

同年8月,因叛徒告密,中共古羅林中心縣委所在地———羅源縣香嶺村旗頭山瓦窯洞遭敵人包圍,李繼藩率領游擊隊員奮起反擊,經過一場激烈的血戰,大部分游擊隊員英勇獻身,李繼藩為掩護戰友突圍身負重傷,不幸被捕。敵人當晚把李繼藩押到古田杉洋鄉嶺里村,連夜進行審訊,吊、打、火燙,再加上傷痛,李繼藩幾次暈死過去。但是,李繼藩為了保護黨組織和民眾的安全,寧死不屈。敵人不甘心失敗,慘無人道地用鐵絲穿過李繼藩右臂的傷口,把他受傷的右手臂吊在右鎖骨上,左手同時被綁得不能活動,再加上天氣炎熱,傷口化膿,一群蒼蠅叮在傷口上,就像針刺般鑽心痛苦。非人的折磨,不但沒有動搖李繼藩的意志,反而更加堅定了他與敵人斗到底的決心。黔驢技窮的敵人,把李繼藩押到古田、南平、建甌等地遊行。12月,李繼藩被投入福州烏山監獄。

1948年9月,李繼藩遭敵殘殺,時年僅2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