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皋[唐朝人]

李皋[唐朝人]

李皋(733年-792年),字子蘭。祖籍隴西,唐朝宗室將領,唐太宗李世民五世孫,曹恭王李明的玄孫。少補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天寶十一載(752年),嗣曹王爵位。歷仕都水使者、秘書少監、衡州刺史、湖南觀察使、江西道節度使、荊南節度使、山南東道節度使等。貞元八年(792年),李皋暴卒,年六十,追贈右僕射,諡號“成”。後加贈太子太師。李皋曾平李希烈之亂,練兵積糧,使吳少誠畏服。性勤儉,能知人疾苦。為人多智數,常運心巧思為戰艦,又造欹器。《輿地紀勝》等錄有其詩。

基本信息

簡介

李皋為曹王李明的玄孫。少年時補官擔任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天寶十一年(752)嗣承王位,授職都水使者,三次升遷官至秘書少監,都與正職俸祿相同。他多智謀,善於利用事機使得辦事方便。侍奉太妃鄭氏恭敬體貼,憑著孝順而聞名。
曾任衡州、潮州等地刺史。建中三年(782年),為江南西道節度使。轉任江陵尹、荊南節度使,官至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檢校戶部尚書。元和(806年—820)初年,因子李道古在朝任職,加贈太子太師。

主要成就

李皋曾任多地刺史,所至有善政。李希烈叛亂時,他率軍進討,收復黃、蘄等州,屢戰有功。李皋任江陵尹、荊南節度使時,在江陵(今屬湖北)修復古堤,開闢良田五千頃。李皋曾設計製造戰艦,用肢踏木樺為推進機,航行速度加快,宋代稱為“車船”。

人物評價

陸贄:親率全軍,抗於強虜,書夜不息,迨於三年。謀成必臧,師出皆捷,復蘄黃之地,拔安陸之城。隱其威名,保(闕)江漢,並著節於國,存功於人。
韓愈:太支十三,曹於弟季。或亡或微,曹始就事。曹之祖王,畏塞絕遷。零王黎公,不聞僅存。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載,以有成王。成王之作,一自其躬。文被明章,武薦畯功。蘇枯弱強,齦其奸猖。以報於宗,以昭於王。王亦有子,處王之所,唯舊之視。蹶蹶陛陛,實取實似。刻詩其碑,為示無止。
元稹:羊公(羊祜)名漸遠,唯有峴山碑。近日稱難繼,曹王任馬彝。椒蘭俱下世,城郭到今時。漢水清如玉,流來卻為誰。
劉昫:①李勉、李皋,稟性端莊,處身廉潔,臨民蒞事,動有美聲,可謂宗臣之英也。若夫治軍旅,禦寇戎,謀必臧,戰必勝,則又勉不及皋遠矣。②我宗之英,曰皋與勉,才雖不同,道豈相遠。
王夫之:淮寧處四戰之地,東有曹王皋,西有哥舒曜,北有馬燧、李抱真、張孝忠、李懷光雲屯之旅,希烈憯無所畏,據彈丸之地,橫骾其中而稱帝,擬之袁術,而又非其時也。

人物軼事

李皋的案件被御史審查時,李皋唯恐太妃擔憂,從府中出來時穿平民服飾,回府以後仍穿官服,言談笑貌一如平日,太妃竟一無所知。降調潮州則謊稱升遷,到這時官復原職了,才哭泣著告訴太妃以往的經過,並且說道,不是很重大的事,孩兒不敢稟告,恐母親掛念不安。

李皋有巧妙的構想,精通各種器具古玩。李皋任荊州節度使時,有位暫居在這裡的讀書人,帶著兩付製造羯鼓用的棬,請求通報求見李皋。這位讀書人將兩付棬先打開給李皋的幕僚們看。這些人看了後故作驚訝地說:“這種平常的棬,還用給曹王看啊?”讀書人說:“但請通報,節度使看了它們一定會識別出來的。”待到通報後,李皋見到了這兩付棬,用手捧著讚嘆地說:“沒想到今天還能遇到這么珍貴的寶物啊!”指著兩付棬說,“你們看看,這鋼性,這均勻勁兒。這是用鋼鐵精製而成的啊!”在座的眾幕僚表面上唯口稱是,實際上在暗自腹誹。李皋看出幕僚心中所想,說:“你們心中不一定相信這是難得的寶物吧,請取來食柈一用。”食柈取來後,李皋親自挑選出特別平整的食柈,將兩付鼓棬打開重疊置放在食柈上面,讓人將食油頃入棬中,直到注滿為止。油一點也不滲漏出來。李皋說:“這兩付棬一定是開元、天寶年間,向朝廷進貢的御棬。不然,沒有這么製作精細的棬啊。”問獻棬的讀書人:“你這兩付棬是從哪兒得到的。”讀書人回答道:“我的先人在黔中,從當年玄宗的宮內總管高力士家中得到的。”眾位幕僚們才深深拜服。事後,幕僚們又暗中問這位讀書人:“你估計,曹王應償給你多少錢!”讀書人說:“也就三萬吧。”待到李皋贈送給這位讀書人金帛器皿等物後,這些幕僚好信計算一下,這些東西的價值果然就在三萬左右。

家族成員

父親:嗣曹王李戟,後贈右僕射。
母親:鄭氏,後贈曹國太妃。
兒子:有三子,李象古、李道古、李復古。

個人作品

《輿地紀勝》及《南雁盪山志》錄有其詩《游南雁詩》、《桃源》兩首,《全唐詩續拾》據之收入。

史籍記載

《舊唐書》所載李皋《舊唐書》所載李皋
《昌黎集·卷二十八·曹成王碑》
《唐山南東道節度使贈尚書右僕射嗣曹王墓志銘》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一·列傳第八十一》
《新唐書·卷八十·列傳第五》

《舊唐書·李皋傳》

李皋,字子蘭,曹王明玄孫。少補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天寶十一載嗣封,授都水使者,三遷至秘書少監,皆同正。多智數,善因事以自便。奉太妃鄭氏以孝聞。上元初,京師旱,斗米直數千,死者甚多。皋度俸不足養,亟請外官,不允;乃故抵微法,貶溫州長史。無幾,攝行州事。歲儉,州有官粟數十萬斛,皋欲行賑救,掾史叩頭乞候上旨,皋曰:“夫人日不再食,當死,安暇稟命!若殺我一身,活數千人命,利莫大焉。”於是開倉盡散之,以擅貸之罪飛章自劾。天子聞而嘉之,答以優詔,就加少府監。皋行縣,見一媼垂白而泣,哀而問之,對曰:“李氏之婦,有二子:鈞、鍔,宦遊二十年不歸,貧無以自給。”時鈞為殿中侍御史,鍔為京兆府法曹,俱以文藝登科,名重於時。皋曰:“‘入則孝,出則悌,行有餘力然後可以學文。’若二子者,豈可備於列位!”由是舉奏,並除名勿齒。改處州別駕,行州事,以良政聞。征至京,未召見,因上書言理道,拜衡州刺史。坐小法,貶潮州刺史。時楊炎謫官道州,知皋事直;及為相,復拜衡州。
初,皋為御史覆訊,懼貽太妃憂,竟出則素服,入則公服,言貌如平常,太妃竟不知。及為潮州,詭詞謂遷,至是復位,方泣以白,且言非疾不敢有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