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戰[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

李百戰[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
李百戰[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人名,兩人都為教授,一為西安美術學院教授,陝西興平人,擅長中國畫,1983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留院任教;另一位則是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博士(英國Reading大學)

博士後(英國Loughborough大學)

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

李百戰教授 李百戰教授

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教育部科技委學部(工程技術部)委員

建設部科技委委員

重慶市政協委員, 重慶市僑聯兼職副主席

國家 “211”工程重點學科“城鎮人居環境工程”學術帶頭人

國家 “985”工程“三峽庫區水質安全與生態重建”研究院院長

國家教育部“三峽庫區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

全國註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暖通空調)執業資格考試專家組成員

建設部“可持續發展資源與環境”和“建築節能”全國專家組成員

國際製冷學會(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 of Refrigeration)空調專委會(E1)副主席

英國皇家建築計量勘測師學會(RICS)資深會員(Fellow, Reg.No.1186860)

英國皇家建築設備工程師學會(CIBSE)資深會員(Fellow, Reg.No.26739)

香港大學榮譽教授(Honorary Professor, Ref: S/N 46364, 2003年-2009年)

英國專業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T in Construction, ISSN :1874 – 4753》 編委

專業期刊《暖通空調, ISSN :1002 - 8502》 編委

《環境工程》期刊特邀編委。

《中國住宅設施》編委。

《建築熱能通風空調》 編委

論文

1986年—1991年在國內外刊物及國際會議上公開發表論文30餘篇

1986年—2004年在國內外刊物及國際會議上公開發表論文100餘篇

1986年—2008年在國內外刊物及國際會議上公開發表論文超過160篇

參編刊物

(1)主編《綠色建築概論》,2007年9月1日,化學工業出版社, ISBN 978-7-122-01032-2

(2)主譯《供熱、通風、空調和製冷工程- 設計指南》(CIBSE Guide B),2008年7月,重慶大學出版社,ISBN 978-7-5624-4439-8

(3)參編《可持續城市與建築設計》(中英文對照版), 2006年3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ISBN 7-112-08099-1

(4)參編《可持續建築環境與建設》(中英文對照版), 2006年4月, 英國劍橋大學歐亞可持續城市發展中心出版,ISBN 0-903248-03-4

(5)參編《綠色建築2008》,2008年3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ISBN 978-7-112-09925-2

(6)參編《面向未來的綠色建築》,2008年3月,重慶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5624-4439-7

(7)參編《綠色建築在中國的實踐》,2007年3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ISBN 978-7-112-08873-7

科研項目

正在主持

(1)負責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建築熱環境動態調節與控制的理論與方法”(50838009,2009 – 2012, 國家撥款200萬元)

(2)負責主持制訂國家標準“民用建築室內熱濕環境評價標準”(2008 – 2010,建標標函[2008]23號)

(3)負責主持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重大項目課題9——“建築室內熱濕環境控制與改善關鍵技術研究”(2006BAJ02A09, 2006-2010,國家撥款560萬元)

(4)負責主持教育部“春暉計畫” 科研項目“整體能效型窗戶系統的研究與開發”(2006-2010)

(5)作為第二主持人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夏熱冬冷地區室內熱濕環境下人體生理與心理回響機理研究”(50678179,2007-2009,國家撥款26萬元)

(6)作為中方主持人(英國劍橋大學作為第一主持單位)負責英國自然科學基金(EPSRC)課題“Network for China-UK Building and Urban Sustainability (nCUBUS)”, (2007年—2009年, 英國政府撥款14萬英鎊,合200萬元) ;

已完成

(1)主持負責並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住宅熱濕環境動態特性及控制原理研究”, 1991-1996 ;

(2)主研參加並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建築節能用氣象資料數據模型研究”, 1988-1989年;

(3)在英國Reading大學作博士期間,參加並完成英國自然科學基金(EPSRC)課題“室內環境對人員工作效率影響的評價”(Assessment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Indoor Environment on the Productivity of Occupants),1993-1996年;

(4)在英國Reading大學作博士期間,參加並完成英國自然科學基金(EPSRC)課題“建築傳熱和室內空氣流動預測”(Predict Heat Transfer and Air Flow for Building Design),1994-1996年;

(5)在英國Reading大學作博士期間,參與並完成英國自然科學基金(EPSRC) 課題“英國建築環境無障礙設計指南”(No-Handicapping Environment),1994-1996年;

(6)在英國Loughborough大學作博士後期間,完成英國自然科學基金(EPSRC)課題“建築工程設計和管理信息流仿真原理研究”(Development of the ADePT Methodology),1997-1999年, 1999年3月在英國倫敦獲英國(Construction Industry awards: Achievement through Innovation) “建築工業科技成果創新獎” (The judges commenting that ADePT will be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the industry's evolution, and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the technique were enormous.);

(7)在英國Loughborough大學期間,參加並完成英國自然科學基金(EPSRC)課題“高新技術向工業界轉移專項”(Advantage Technology Transfer to Industry),(100萬英鎊,合1500萬元), 1999-2001年

(8)在英國B&M國際建築設計與諮詢公司作高級諮詢工程師期間, 參加並完成“英國伯明罕(Birmingham)開發區基礎設施和建築住宅示範工程”,“美國紐約司法大樓綜合設計”等多項大型國際工程項目,2001-2002年。

(9)在英國B&M國際建築設計與諮詢公司作高級諮詢工程師期間, 參加“熱電聯產系統用於英國原子能試驗中心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參加英國內政部負總部辦公大樓設計,負責建築熱工性能設計及暖通空調方案設計, 2001-2002年;

(10)主持負責並完成國家科技攻關計畫“小城鎮科技發展重大項目課題15: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技術”,2003年—2005年( 2003BA8008A15, 國家撥款480萬元), 獲2006年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

(11)主持負責並完成教育部博士點基金課題“建築工程設計過程中的信息流模擬與仿真”,2003年—2006年(教技[2003] 172)

(12)主持負責並完成教育部回國留學人員基金課題“建築工程設計的過程模擬及信息傳遞仿真研究”, 2003年—2006年 (教外司[2003]14)

(13)主持負責並完成英國國家外交部和環境署基金課題“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on Green Buildings in China” (2005年—2007年, 英國政府撥款6萬英鎊,合90萬元) ;

(14)作為中方主持人(英國劍橋大學作為第一主持單位)負責並完成英國外交

部與環境署聯合資助課題:“Clean and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and Energy Efficient building Design in West China”, (2003年—2005年,FCO-2CHI76K, 英國政府撥款7.6萬英鎊,合113萬元) ;

(15)作為中方主持人(英國劍橋大學為第一負責單位)負責並完成歐盟基金課題“中國西部地區建築環境研究”。(2003年—2005年,CN/ASIA-LINK/011 (XXX), 歐盟撥款50萬歐元,合500萬元)

(16)參加荷蘭政府贈款項目(2003-MOC-NGGP, “中國西部小城鎮環境基礎設施經濟適用技術及示範”,並主持完成“技術政策研究”子課題,2004年—2008年(2003-MOC-NGGP-03)。

(17)主持負責並完成重慶市小城鎮建設科技重大項目課題: “重慶市小城鎮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2004年—2007年(國家撥款400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