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意書書集

李白詩意書書集

《李白詩意書書集》是鳳凰出版社2007年9月1日出版的圖書。

內容簡介

《李白集》所選皆為李白詩文中的名篇,一些內容比較複雜又艱深的作品以及太長的作品皆未選。讀者如想進一步深入學習,可參看詹鍈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等。李白詩文的編年,詹鍈、郁賢皓、安旗等做了不少工作,但按年代順序編排仍有很大困難,故按宋蜀本李太白文集目次排列。為了方便讀者,末附"李白簡譜"、"歷代李白集版本舉要"、"李白研究著述舉要"及"《李白集》名言警句"。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天寶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後,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是屈原之後我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有《李太白集》。

作者簡介

郁賢皓,1933年生,上海市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古文獻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省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兼任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唐代文學研究年鑑》主編,《中國李白研究》主編,《辭海》編委兼分科主編等職。長期從事古典文學教學和研究,已培養出博士十四名(含日本一名、台灣一名),碩士五名,海內外進修生八名。正在培養的博士生及進修生九名。曾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唐代學會、日本早稻田大學、愛知淑德大學等校講學,也曾應邀赴復旦大學等國內五所大學講學。主要著作有《李白叢考》(獲江蘇省首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唐刺史考》(全五冊,獲1997年度中國圖書榮譽獎、全國首屆古籍優秀圖書一等獎、江蘇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李白選集》、《李白考論集》、《謫仙詩豪李白》、《李商隱》(合作)、《建安七子詩箋注》(合作)、《元和姓纂四校記》(全三冊,合作)、《古詩文鑑賞入門》(主編)、《唐代文選》(全三冊,主編)、《辭海·語詞分冊》(主編之一)、《李白大辭典》(主編)等二十多種著作,發表論文百餘篇。

目錄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登錦城散花樓
峨眉山月歌
渡荊門送別
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一)
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二)
望天門山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長干行二首(其一)
陽叛兒
金陵酒肆留別
夜下征虜亭
越中覽古
蘇台覽古
烏棲曲
靜夜思
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征君蕤
夜泊牛渚懷古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山中答俗人
烏夜啼
子夜吳歌四首
古風(其二十四)(大車揚飛塵)
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其)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登太白峰
登新平樓
蜀道難
送友人人蜀
行路難三首(其)
行路難三首(其二)
行路難三首(其三)

前言

李白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無與倫比的一代詩仙,他以獨特的成就,把中國的詩歌藝術推上了頂峰。他的許多優秀詩篇,不但在中國膾炙人口,而且在世界各國人民中也具有廣泛的影響。現在,我們將他的優秀詩篇精選出來,匯為一編,供廣大讀者閱讀,顯然是很有意義的。
(一)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排行十二。自稱“家本隴西人,先為漢邊將”(《贈張相鎬二首》),是西漢飛將軍李廣的後裔。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說,他的祖先曾“遭渠蒙遜難,奔流鹹秦,因官寓家”,據《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記載,涼武昭王李字玄盛,乃李廣十六代孫,東晉安帝隆安四年(4()()),李在敦煌一帶被部眾推戴為涼公。死後由其子李歆繼位,被沮渠蒙遜打敗而死,諸弟奔逃。李白所說當即指此事。李陽冰《草堂集序》、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也都說李白是涼武昭王李九代孫。而癌朝皇帝也自稱是李後代,由此可說李白與唐皇室同宗。可是,《新唐書·宗室世系表》載涼武昭王李後代各支甚眾,卻沒有李白這一支家族。他在詩文中稱李唐皇室的人為從祖、從叔、從兄、從侄,也往往不符合他作為李禺九世孫的輩份。李陽冰還說李白先世曾“謫居條支”,范傳正則說隋末“被竄於碎葉”,曾隱姓埋名,中宗神龍初705)才逃歸蜀中,李白出生時才恢復李姓。這些說法也存在一些矛盾。據李白在至德二載(757)寫的《為宋中丞自薦表》說當時年五十七,李陽冰在李白臨終受囑寫序時為寶應元年(762),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君墓誌》稱李白卒時年六十二,都可證知李白生於武后長安元年(701),至神龍初歸蜀時已五歲,說明李白並不是生在蜀中。二十世紀i十年代,陳寅恪先生髮表《李白氏族之疑問》(《清華學報》第十卷第一期,1935年1月),認為李白先世“本為西域胡人”,“隴西李氏”說乃“詭托之辭”。近年日本學者松浦友久亦贊同此說(《李白傳記論·李白的出生地和家系》)。最近,張書城又發表《李白家世之謎》(蘭州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提出李白不是涼武昭王李後裔,而是李陵——北周李賢——楊隋李穆一系的後代。看來,李白的種族、籍貫、家世、出生地等,至今還是謎。
關於李白的出生地,目前也有蜀中說、中亞碎葉說、條支說、焉耆碎葉說等,但多數學人認為李白出生於中亞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當時屬唐朝安西都護府(後屬北庭都護府)管轄。李白五歲時才從碎葉遷居蜀中,住在綿州昌隆縣(後避玄宗諱,改名昌明縣;五代時又因避諱改名彰明縣,今四川江油)。
李白父親的真正名字和生平事跡均不詳。因從西域到}蜀中,蜀人以“客”稱之。范傳正說他“高臥雲林,不求祿仕”,可是他能讓李白長期漫遊,輕財好施,因此不少研究者認為他可能是個大商人。李白家庭的其他成員,現存資料很少。李白晚年在潯陽獄中寫的《萬憤詞投魏郎中》詩中提到有一個弟弟在三峽:“兄九江兮弟三峽”。據《彰明逸事》記載,還有一個妹妹名月圓,嫁在本縣。其他情況均無考。
李白從五歲到二十四歲(705——724),是在蜀中讀書和任俠時期。他讀書涉獵很廣:“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矣。常橫經籍書,製作不倦。”(《上安州裴長史書》)從書本中接受了各種思想的影響。很早從事詩賦創作:“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二首》其二)開元九年(721)春,他在路中拜見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長史蘇時,蘇就讚賞他的作品“天才英麗”,“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上安州裴長史書》)說明那時李白的詩賦已寫得很好。據《彰明逸事》(《唐詩紀事》卷一八引)記載,在拜見蘇前,李白曾跟“任俠有氣、善為縱橫學”的趙蕤學習歲余。
趙蕤著有《長短經》(一名《長短要術》)十卷,論述王霸之道、統治之術。後來李白一生喜談王霸之道,以管(管仲)葛(諸葛亮)自許,當是受趙蕤的影響。李白青年時代就仗劍任俠:“十五好劍術,遍乾諸侯”(《與韓荊州書》)”“結髮未識事,所焚盡蒙雄。……託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贈從兄襄陽少府皓》)魏顥《李翰林集序》說他“少任俠,手刃數人”;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說他“少任俠,不事產業”;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說的“少以俠自任,而門多長者車”,當是真實情況。此外,由於時代風尚的影響,在蜀中時李白已與道士交往,有《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可證。二十歲後游峨眉山,結識道友元林宗,求仙問道思想已很強烈,《磴蛾眉山》詩中已嚮往“儻遇騎羊子,攜手凌白日”了。
(五)
本書是應鳳凰出版社之約編寫的。精選李白詩149首,文8篇,多為代表性作品,力求各體兼備,併兼顧各個時期,使廣大讀者能從這個選本中領略李白詩文的大致風貌。人選的詩歌儘量按寫作年代編排次序。但李白詩歌長於抒情,往往不著事跡,給編年增加了許多困難,許多詩歌的內容和寫作年代迄今還眾說紛紜,未能取得一致意見,故本書詩歌分兩部分,大部分編年,少部分不編年。文則全部編年。編年部分也只是根據著者本人的見解,可能與各家看法不同。有些詩篇實在無法考知其寫作年代,只得不編年。
本書所選作品,以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影印靜嘉堂文庫藏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為底本(簡稱“宋本”)。參校元至大刻本宋楊齊賢集注、元蕭士贊補註《分類補註李太白詩》(簡稱“蕭本”),《四部叢刊》影印明郭雲鵬重刊《分類補註李太白集》(簡稱“郭本”),南京圖書館藏清刻本胡震亨李詩通》(簡稱“胡本”),清康熙繆日芭翻刻<李太白文集>(簡稱“繆本”),清乾隆刊本王琦《李太白文集輯注》(一作《李太白全集》(簡稱“王本”),清光緒劉世珩玉海堂《景宋鹹淳本李翰林集)》(簡稱“鹹本”),並參校敦煌寫本《唐人選唐詩》、《河嶽英靈集》、《又玄集》、<才調集>、《文苑英華》、《樂府詩集》等唐宋總集,擇善而從,並儘量在注釋中列出異文,供讀者參考。
在注釋方面,主要是訓釋難懂的詞語和典故,疏通文字,對個別較難理解的句子進行串解。凡用典故或化用前人詩典籍的句子,儘量註明出處。
為了幫助讀者領悟詩意,本書對每篇詩文作了簡單的品評,限於水平,未必完全能符合詩文旨意,僅供讀者參考。
在本書撰寫過程中,得到鳳凰出版社許多先生的指導和幫助,謹在此致以衷心謝忱。
二00五年十二月於金陵寓所

精彩書摘

書摘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一)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欺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裡。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空中亂涑射,左右洗清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閒。無論漱瓊液,且得洗塵顏。且諧宿所好,永願辭人間。
【注釋】
此二詩約開元十三年(725)初次登廬山時作。廬山:在江西省北部,聳立於鄱陽湖、長江之濱。江湖水氣鬱結,雲海瀰漫,多蠅岩、峭壁、清泉、飛瀑,為著名遊覽勝地。香爐峰:廬山北部著名山峰。因水氣鬱結峰頂,雲霧瀰漫如香菸繚繞,故名。南見:一作“南望”。三百丈:一作“三千匹”。壑:坑谷。炊如:迅疾貌。飛電:空中閃電,一作“飛練”。隱若:一作“宛若”。沈約《被褐守山東》詩:“掣曳瀉流電,奔飛似白虹。”河漢:銀河。一作“銀河”。“半灑”句:一作“半瀉金潭裡”。造化:大自然。江月:一作“江山”。灤:眾水流相會在一起。穹石:大石。樂名山:一作“游名山”。瓊液:瓊漿玉液,仙家所飲。此指山中清泉。“且諧”二句:一作“集譜宿所好,永不歸人間”,又一作“愛此腸欲斷,不能歸人間”。諧:諧和。宿:舊。
【品評】
首二句交待“望廬山瀑布”的立足點和所“望”的方向。接著十四句用各種形象從不同角度形容瀑布的壯偉氣勢和詩人的讚嘆。所謂“掛流三百丈”,“初驚河漢落”,亦即第二首的“飛流直下三乾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意,但不如後者的簡練和生動。末六句抒寫詩人的志趣和願望。此首雖是古詩,其中卻有不少對仗。古今讀者多謂此首不如第二首絕句寫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詩自有妙句。如《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四:“然余謂太白前篇古詩云:‘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磊落清壯,語簡而意盡,優於絕句多矣。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二:“以余觀之,銀河一派,猶涉比類,未若白前篇云:‘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鑿空道出,為可喜也。”韋居安《梅硐詩話》亦謂此二句“語簡意足,優於絕句,真古今絕唱”,並認為“非歷覽此景,不足以見詩之妙”。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半灑”句:一作“半瀉金潭裡”。造化:大自然。江月:一作“江山”。灤:眾水流相會在一起。穹石:大石。樂名山:一作“游名山”。瓊液:瓊漿玉液,仙家所飲。此指山中清泉。“且諧”二句:一作“集譜宿所好,永不歸人間”,又一作“愛此腸欲斷,不能歸人間”。諧:諧和。宿:舊。
【品評】
首二句交待“望廬山瀑布”的立足點和所“望”的方向。接著十四句用各種形象從不同角度形容瀑布的壯偉氣勢和詩人的讚嘆。所謂“掛流三百丈”,“初驚河漢落”,亦即第二首的“飛流直下三乾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意,但不如後者的簡練和生動。末六句抒寫詩人的志趣和願望。此首雖是古詩,其中卻有不少對仗。古今讀者多謂此首不如第二首絕句寫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詩自有妙句。如《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四:“然余謂太白前篇古詩云: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磊落清壯,語簡而意盡,優於絕句多矣。”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二:“以余觀之,銀河一派,猶涉比類,未若白前篇云:‘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鑿空道出,為可喜也。”韋居安《梅硐詩話》亦謂此二句“語簡意足,優於絕句,真古今絕唱”,並認為“非歷覽此景,不足以見詩之妙”。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注釋】
此首《文苑英華》題作《廬山瀑布》,《唐詩品匯》題作《望廬山瀑布水》。“日照”二句:一作“廬山上與星斗連,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香爐峰,廬山北部名峰。峰頂水氣鬱結,雲霧瀰漫如香菸繚繞,故名。紫煙:雲霧在陽光照射下呈紫色煙霧。盂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前川:一作“長川”。九天:九重天,即天空最高處。此句極言瀑布落差之大。一作“半天”。
【品評】
首句寫香爐峰美景,紅日初照,香爐峰籠罩在五彩紛呈的雲霞之中,那蒸騰的雲霧在太陽光線折射下,團團紫煙冉冉升起,猶如縹緲仙境。次句點題,寫視線中的瀑布。“遙看”二字,點明瀑布距立足點很遠,“掛前川”乃描繪遙望中的瀑布靜態,瀑布如巨大素練高掛于山川之間,色彩鮮明,境界瑰麗。三、四兩句由靜態描述轉為動態描寫,“飛流”形容瀑布從高空落下時急猛四濺之狀,“直下”形容瀑布的磅礴氣勢,“三千尺”極言瀑布流水之長,都寫得非常精警,顯示出飛瀑壯闊雄偉景象。而這第三句的動態描繪氣勢,使結句的奇特之想神理相合。“疑”乃想像之辭,詩人將眼見的瀑布比擬為從九天落下之銀河,將實景轉為虛景,不僅傳瀑布之神,而且合廬山高峰之理,更展現出詩人胸襟之高遠逸放,後來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一首《廬山瀑布》詩:“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其弊就在不能想落天外、虛實相生,缺乏“才氣豪邁,全以神運”(趙翼《甌北詩話》)之筆力。宋代蘇軾曾評這兩詩云:“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為徐凝洗惡詩。”《東坡志林》卷一《記游廬山》把李白詩推為古今絕唱,而徐凝詩卻被斥為“惡詩”。P7-10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