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君[遼寧師範大學副教授]

李玉君[遼寧師範大學副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玉君(1980­-),女,漢族,吉林梅河口人。現為遼寧師範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副教授,特聘教授,碩士生指導教師,吉林大學法學院博士後,教育部全國高校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特聘主講教授,東北大學“環渤海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遼寧省中國小教育教學用書編審專家組成員。

李玉君(1980­-),女,漢族,吉林梅河口人。2005年畢業於吉林師範大學,獲歷史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吉林大學,師從著名遼金史、民族關係史研究專家趙永春教授從事遼金史的研究,分別於2007年、2010年獲得歷史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現為遼寧師範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副教授,特聘教授,碩士生指導教師,吉林大學法學院博士後,教育部全國高校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特聘主講教授,東北大學“環渤海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遼寧省中國小教育教學用書編審專家組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遼金史、北方民族史、法律史。近年來在《史學月刊》、《南開學報》、《社會科學戰線》、《河北學刊》、《民族文學研究》、《社會科學輯刊》、《中國社會科學報》、《史學彙刊》、《亞洲研究》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與遼金史相關的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近10篇論文被CSSCI檢索;主持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各級各類項目5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等國家級項目4項。學術論文獲得2012年遼寧省哲學社科優秀成果獎和省歷史學會優秀成果獎。2011年被評為遼寧師範大學“三育人”先進個人。
主要學術成果:
已發表論文:
1.《金朝“郎君”非宗室之專稱》,《史學月刊》,2012年第2期。
2.《金代宗室任用與政治運作》,《南開學報》,2012年第4期。
3.《金代宗室教育與歷史文化認同》,《社會科學戰線》,2012年第8期。
4.《金代宗室管理制度考論》,《河北學刊》,2012年第3期。
5.《<金史>婆盧火身份新證》,《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年第1期。
6.《趙永春<金宋關係史>評介》,《中國史研究動態》,2006年第8期。
7.《遼人自稱“中國”考論》,《社會科學輯刊》,2010年第4期。
8.《論金源皇族的文學創作》,《民族文學研究》,2011年第5期。
9.《金代科技成就及其歷史地位》,《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3月27日。
10.《論金代宗室的經濟收入及經濟犯罪》,《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12年第2期。
11.《金代皇族贓罪考述》,《北方文物》,2010年第1期。
12.《金代皇族婚媾的特點》,《蘭台世界》,2010年第1期。
13.《從出土的漢代簡帛看<漢書藝文志>未著錄的漢代藝文》,《吉林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8月。
14.《試論金帝完顏亮的民族政策》,《東北亞研究論叢》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2輯。
15.《論金朝中央集權對女真皇族的防範對策》,《滿族研究》,2009年第3期。
16.《金朝大宗正府考論》,《江漢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17.《試析金代皇族的婚姻》,《東北史地》,2009年第6期。
18.《金朝女真皇族研究現狀述評》,《北華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
19.《試論金帝完顏亮對女真族的政策》,《東北史研究》,2009年第4期。
20.《金朝皇族的文化產生的背景探析》,《吉林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
21.《論金朝皇族的文學藝術成就及其成因》,《大連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22.《金朝中央機構中對宗室的任用述論》,《亞洲研究》總第14期。(韓國)
23.《金代郎君相關問題考證》,《奎章閣》,2011年總第38期。(韓國)
24.《金代“郎君”新證》,《史學彙刊》,2011年第27期。(台灣)
25.《論古代蒙古族的婚姻習慣法》,《前沿》,2011年第18期。
26.《金代宗室的入仕及升遷途徑》,《大連大學學報》,2012年第2期。
27.《“首鼠兩端”來源與語用》,《國文天地》2012年。(台灣)
28.《遼代宣化墓壁畫和東北“二人轉”的起源與流傳》,《遼金歷史與考古》,遼寧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29.《從金朝杖刑看女真族對中原文化的認同》,《北方文物》2013年。
30.《試論金帝完顏亮對契丹人的政策》,《北方民族》,2010年第1期。
提交學術會議論文:
1.參加第十屆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學術研討會,並提交題為“試論金代宗室的入仕及升遷途徑”的學術論文,2010-09。
2.參加傳承與創新:中國法制史學六十年學術研討會,並提交題為“道德法律化傳統與中國法制現代化”的學術論文,2010-10。
3.參加山西忻州市“元祠重修落成典禮暨第六次元好問研討會”國內學術會議,並提交學術論文“金代宗室與文學”,2010-09-25。
5.參加“遼金歷史與考古”國際學術研討會,並提交題為“金代‘宗室’稱呼考辯”的學術論文,2011-09-15。
6.參加第二屆中日東亞暨遼海歷史與旅遊文化學術研討會,並提交學術論文,2011-07-15。
7.參加中國法律史學會2011年年會,並提交學術論文“論金朝中央機構中對宗室的任用”,2011-10。
8.參加“東北亞暨遼海歷史與旅遊文化學術研討會”,並提交學術論文“開發東北民俗旅遊——以二人轉為切入點”,2011-11-24。
9.參加“瀋陽遼文化研究會成立暨瀋陽遼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並提交學術論文“遼代文明和對中華民族發展的貢獻”,2012-05。
10.第十一屆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學術研討會,提交學術論文“金代宗室教育與歷史文化認同”,2012-08。
11.中國法律史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提交學術論文“金代法律制度與歷史文化認同”,2012-11。
12.首屆“遼寧史學論壇”,提交學術論文,2012-09。
13.首屆中國歷史學博士後論壇,提交學術論文,2012-10。
14.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屆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提交學術論文“軍事的征服者與文化的被同化者”,2013-04。
15.中國·赤峰“契丹學國際研討會”,提交學術論文“遼寧奉國寺的鍘犀和甘肅木犀的由來形制和功能考”,2012-08。
已出版著作:
1.獨立編著《印第安人》,東方出版社2008年版。(全書13萬字)
2.參與編撰《中國東北民族關係史》,中國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參與第四章的編撰約8萬字)
3.參與編撰《讀<論語>學做人》,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4.參與編撰詹子慶主編的《新編中國歷史大事年表》,作家出版社2010年版。(承擔隋唐部分的編撰,約12萬字)
5.參與《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的編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2章的編寫)
主持和參與的項目:
1.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遼金元時期民族習慣法與中原漢法的衝突與融合”。批准號:11CFX011。
2.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資助編號:20100481047。
3.主持博士後科研啟動項目“金代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史研究”。
4.主持遼寧省社科聯項目:“遼金時期遼寧地區各民族法律文化研究”。課題編號:2011lslktlsx-02。
5.主持大連市社科項目:“遼金時期遼東半島各民族法律文化研究­­——以大連地區為心”。課題編號:2011DLSK335。
6.主持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金代宗室群體與社會變革研究”。
7.主持2010年遼寧師範大學科研啟動項目“金代宗室研究”。
8.參與趙永春師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歷史疆域問題研究”。批准號:04BZS001,證書號:20090205。
9.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傳統中國的情理法研究”。
10.參與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中國古代東北民族的‘中國’認同意識與民族凝聚力研究”。
所獲得的獎勵:
1.學術論文《論金朝中央集權對女真皇族的防範對策》,2012年獲得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政府獎)三等獎。
2.學術論文《論金朝中央集權對女真皇族的防範對策》,2011年獲得遼寧省歷史學會二等獎。
3.2011年度遼寧師範大學“三育人先進個人”。
參與的學術團體:
中國民族史學會
中國法制史學會
中國遼金史學會
中國遼金文學史學會
瀋陽遼文化研究會
遼寧省歷史學會
講授課程:
本科生課程:
史學論文寫作
中國古代史
遼寧古代史
東北民族與民俗研究
遼金史研究
東北民族文化賞析
研究生課程:
遼金法律史研究
聯繫方式:
E-mail:[email protecte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