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獻國[和勝唐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獻國[和勝唐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獻國,和勝唐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他以鄭氏祖傳秘方為基礎潛心研製的蟲草香菇多糖口服液是世界抗癌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對癌細胞的抑制殺死率高達70%以上,在世界醫學界處於領先水平。

基本信息

人物檔案

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河南新藥研究室主任、鄭州大學藥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劉宏民教授抱著質疑的態度,親自組織了三次科學實驗,最終的試驗結果顯示:藥物在作用24小時和48小時均能抑制食管鱗癌細胞的增殖,48小時藥物對細胞增殖的影響有濃度依賴性,即藥物濃度越大,對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越強,對食管鱗癌細胞的最高抑制率(俗稱殺死率)大於70.6%。驚訝不已的劉院長激動地說:“蟲草香菇多糖口服液體外試驗結果讓人難以置信,對腫瘤細胞生長抑制作用居然高達70%以上,遠遠高於國內外35-45%的水平。蟲草香菇多糖的口服液要成為治療癌症的藥品,還需要多個試驗環節,但他的成分安全,現在就可當作預防和治療癌症的輔助保健品來使用。這是癌症患者的福音,希望和勝唐公司繼續努力,為人類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出身

李獻國,55歲,中等身材,人長得很結實,言語中透露著中原漢子那特有的豪爽和真誠。“我出身中醫世家,祖上是當地知名的中醫,爺爺、父親、母親以及三個叔叔都是學醫的。我小時候就被爺爺、父親、母親逼著背誦《傷寒雜病論》等醫學古籍。晦澀難懂、枯燥無味的文字讓我痛苦不已,我打小就發誓將來無論如何也不當醫生,可是命運還是給我開了個大玩笑,把我和醫學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

童年

李獻國是在農村長大的,解放前李家是當地赫赫有名的大地主,雖然是開明富紳,並沒有欺壓百姓的劣跡,但是,大地主成分還是讓李獻國吃盡了苦頭。李他兄妹五個,父母在縣城裡當醫生,是商品糧,僅靠每月25塊錢的收入養起這個家還是力不從心的,無奈幾個兄妹就被父母分別送給了其他親友撫養,弟弟跟著姥姥,妹妹寄養給她的乾媽,因為他是長子長孫,所以就讓他回農村老家,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在李獻國的童年記憶里,挨打和反擊是最難忘的記憶。小夥伴們總欺負他,叫他小地主,用彈弓、石頭打他;無奈他就苦練拳腳,劈磚打樹,靠有力的反擊保護自己,或者躲到鄉下一個老私塾先生家的牛棚里聽他講《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等故事。無形之中,不僅讓李獻國學了不少知識,也磨練成了自己自強不息的性格。

李獻國的學習很好,從國小到國中,李獻國一直是全班第一名,可是考高中時卻遇到了阻力,由於地主成分,不讓上高中,父母四處求人還是不行。愛才如子的班主任不幹了,氣憤的說:“如果李獻國不能上高中,其他的學生就沒有人能上高中了。”這樣他才勉強讀完了高中。

1973年,他高中畢業後,麻煩又來了,想考學不讓考,想當兵不讓當,最後被下放到河南省正陽縣袁砦村。

抱上金飯碗

1975年,從北京下放來了一批工程師,有個姓蔣的女教授,是位高級製劑師,當時正陽縣衛生局想叫她負責牽頭給鄉鎮衛生院建立製劑室,生產藥品。李獻國在下鄉時的房東是個赤腳醫生,被蔣教授選中了,房東又順便帶上了他,就這樣,在他們兩個幫助下蔣教授建立了製劑室。跟著蔣教授他學了不少的製劑的技術,那時在衛生院製劑室里生產了如魚腥草、柴胡、安基比林等水針劑藥物,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學製劑了。抱著學一門手藝、找一份工作的態度,李獻國認真學習了兩年,熟練掌握了製劑技術。

後來當地一個軍工廠子弟學校招老師,頗為自信的李獻國報名應聘,沒想到竟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了。出身不好的李獻國非常珍視這份工作,兢兢業業,成績斐然,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認可,三年後調進廠辦公室工作。出身成分被淡化後,李獻國通過不斷努力,直至當上了廠團委書記,後來又被調到了河南省航天局。1985年大裁軍時,他被調到省水利廳水產研究所任辦公室主任。

研究所有一幫年輕的研究生,工作很清閒,具體的事物不多,平常喝茶、看報、聊天,周末釣魚娛樂度日。其中有一個年輕人,和李獻國的關係不錯,小伙子不安現狀,腦子也很靈活,在他建議下研究所建了一個很大的冷庫,利用研究所的水產優勢,搞個三產服務,儲存魚蝦、牛羊肉、水果等等到春節銷售,賺取差價,經濟效益相當可觀。後來小伙子乾脆把冷庫承包了,賺了不少錢。喜歡做事的李獻國也心動了,他決定辭去清閒的辦公室主任,走出到企業去乾點實事。

走出機關的李獻國被分到鄭州市一家國營家電經營企業,負責家電的採購和銷售工作。這是個爛攤子,效益很差。經過幾年的努力,公司的經營管理得到了迅速提高,成了鑽石電扇、燕舞收錄機、風華牌冰櫃等暢銷產品的河南總代理,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受到了上級領導和公司職工的一致好評。

白手起家

但這並不是李獻國的最終理想,他決定辭職下海,開創自己的事業。良好的發展前景、上級領導和公司職工的挽留、妻子的離婚威脅都未能改變他做出的辭職決定。

當了幾年的國營公司老總,並沒有給李獻國積累多少創業資本,但是依靠自己的踏實、努力、誠信、仗義,卻結交了各行各業不少的朋友,包括乒壇女皇鄧亞萍。在鄧亞萍的介紹下,李獻國認識了河南省體工大隊的保健醫生王大夫,王大夫有一個祖傳秘方,對產婦的催奶有奇效。1994年,李獻國決定成立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經營王大夫的祖傳秘方——產婦寶。

可是,萬事開頭難,當時李獻國的口袋裡連一千塊錢都沒有。李獻國說:“我那時非常困難,沒有錢。我這人正直,單位不想讓我辭職,申請了很長時間上級領導也不放,也不給我發工資,妻子也鬧離婚,僅有的一點點積蓄也動用不了,真難啊。幸虧又有貴人相助,煤炭廳的一個同學幫我介紹了認識了一個朋友,那家單位在文化路科技市場那裡,臨街閒置有一棟四層樓,長約百米,獨門獨院,還帶有一個花園,雖然有些破敗,但是只要稍加整理,就是個很好的辦公場所。我就給人家講,我現在暫時困難,沒有錢付你房租,但是我們可以簽個契約,只要讓我進來,我三個月內就會付你錢的。都是朋友,你不妨了解下我的為人,絕對不會欠你錢的。再說了,房子是你的,裡面也沒有什麼之前的東西,我又搬不走,反正閒著也是閒著,我也不會跑,肯定會按契約付你房租的。經過軟磨硬泡總算是把房子租了下來。”

可這畢竟只是第一步。裝修裝飾、辦公設備也都還需要錢呢。李獻國就給一些過去的生意夥伴打電話說,現在自己幹了,剛租下了辦公樓,自己開公司做老闆。朋友們一看,像模像樣的,氣魄不小,就紛紛裝修的裝修,提供辦公設備的拉來了辦公設備,都沒有要求付現款的。就這樣,硬體設備齊備了,樓內還鋪著地毯,辦公環境非常好。知道訊息後,過去的一些部下、熟人紛紛過來參觀、拜訪,不少人看著有前途表示想跟著他乾。李獻國坦白告訴他們:“你們願意過來,我當然歡迎,但是我剛創業,現在沒有錢,如果你們信任我,就來和我一起創業,成功了,大家都是創業元勛。結果,有十幾個朋友每人拿來了一萬塊錢,公司就順利開張了。因為產品效果好,效益也很可觀,甚至還在中央電視台做起了廣告。這算是我自己的第一桶金吧。”

李獻國的快速發展是在1995年,一年下來淨賺了一千萬,成了名副其實的千萬富翁。李獻國做家電時,跟廣東一家集團的老闆關係很好,那個朋友的岳父是一所大學的系主任,他他開發了一個鹼性細胞生長因子,主要的功能是促進組織細胞再生,是專治燒傷、燙傷、耳聾、神經性耳聾耳鳴的良藥,他申報了國家一類新藥,從1992年到現在純生物製劑的藥物,他是第六個。雖然產品已經經過無數次試驗效果很好、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但是因為申報是有一個過程的,檔案還沒有下來,產品還處於實驗室階段。那位主任眼看著自己的產品躺在實驗室內睡覺很痛心、很苦惱,就給李獻國裝了一瓶讓他帶回去。回到鄭州後李獻國做了一點外用的膏劑,做了一些針劑為患者服務。李獻國興奮而又不無遺憾的告訴筆者:“效果真好啊,對燒傷燙傷做手術的,抹上去以後傷口癒合的很好,不留疤痕的,僅此一項,一年時間就賺了七八百萬。可惜啊,這么好的藥後來被新加坡的企業買走了!”

遭受重創

1995年的李獻國可謂春風得意,賬面上的現金一千多萬元。省經貿委組織優秀企業到到澳大利亞招商時,帶著他;家鄉的父母官邀請回家鄉投資支持家鄉經濟發展;鄭州市把他看做經營能手,動員他對停產多年的國有藥廠進行聯合經營……

回憶起當年的榮光,李獻國仍然歷歷在目:“那時候是1995年啊,一下子有了這么多屬於自己的錢,真有點飄飄然了。我做夢也沒有想到,危險正在一步一步的向我逼近。”

經不住家鄉父母官的盛情邀請,他邁出了多元化經營的第一步,就給了自己沉重的打擊。他在家鄉投資九百萬元建了一家酒店,經營不善,至今擱置。市里請他去救活瀕臨破產的國有藥廠,他毫不猶豫的拿了幾百萬現金去了。李獻國說:“當時那個廠停產三四年了,工人們已經四年沒有領工資了,廠區荒草遍地,生產設備老化。我一到,先補發拖欠的工資,又帶領大家改造車間、完善批號,清理環境,誰知剛剛開業投產一夜間就不讓我進廠了。後來得知是因為有家香港的企業放言要投資幾個億對這片土地進行房地產開發。看到自己的幾百萬資金和幾個月的心血就要打水漂了,我就去申訴,沒想到竟以挪用公款50萬的嫌疑被抓了起來。幸虧單位的很多同事幫我跑動,到相關部門說明事實情況,幾天后才被放了出來。那個所謂的香港老闆是個大騙子,本是大陸人,打著港商的名義,拿地做抵押騙貸1.3億,最後被判了無期徒刑。服刑期間他跳樓摔斷了腿,現在還沒有出來呢。這樣的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這兩次打擊已經讓李獻國元氣大傷。他決定離開這片愛恨交加的傷心地。事業不順,老婆離婚,女兒在澳大利亞留學,每年需要費用三十多萬元。2000年,他決定到海邊走走,看著壯麗的大海,他留在了青島,在家人的支持下重新組織了家庭,並且還五十得子,看似命運開始轉機了。殊不知,更大的災難和打擊很快就又降臨到了這個五十歲的男人身上。

李獻國說:“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司機把車一下子開到溝里去了,後果非常嚴重,我的車是世紀星,買的時候是17萬多,光修理費就需要16萬多,我自己也摔得不像人樣了。那時我很帥氣的,現在能恢復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這次事故我整整休息了一年多。在這一年多時間裡,我反思了很多,琢磨著下一步的發展戰略。痊癒後成立了青島康地公司,可是剛要開始經營時,又差一點丟了自己的性命。那是一個東北人,他原來是搞走私車的,他到鄭州來就光找我們這些有點錢的人賣走私車,通過朋友他來找過我,我說我不要你那走私車,我有車,臨走的時候他拿我了一本產品宣傳冊,後來他就老經常給我打些電話,就這樣認識了。他知道我利用河南中牟的優質大蒜開發出來的保健食品——大蒜素效果很好,就請我吃飯,說想在東北經營。他說他沒有錢,到年底給我,讓我先幫助他。我覺得過去他不走正道,現在金盆洗手、浪子回頭也是不錯的事情,就決定幫他。我知道,他真的沒錢,那頓飯說是請我,可是吃完飯都聊了很久了,就見他轉一圈又一圈,就是不去結賬,索性我把飯錢結了。我不僅給他發貨了,還在行銷方面給了他很多的指導和幫助。由於產品好,行銷對路,他賣的很好,利潤也很高。我給他的價格是20塊,他賣兩千多,賺了上千萬。我整整支持了他一年,光本錢就70多萬。那年11月份,我的錢相當緊張,就要他把款結一下。可他說,哥呀,我哪還有錢啊,添了很多設施,還買了一棟房子,想開家醫院,都把錢占了。到了春節前,我有給他打電話說,你先給我十萬吧,讓我過過年。想不到他一下子就把電話掛了,我再打他就不接了。我一共支持了他一年了,他至今一分錢都沒有給我。被這忘恩負義的無賴一氣就氣成了心臟病,當時就暈倒了。”

“那時我一個人關著門在辦公室,知道員工們快下班了,心想無論如何也要讓想辦法把門打開,我就爬到門口,用盡所有力氣把門打開了,下班的員工看到了,趕快打120,120五分鐘就趕到了,把我及時送到了醫院裡。幸虧搶救及時,否則,再晚幾分鐘就沒命了。在急救室那幾天,我深深體會到了健康和生命的珍貴,眼睜睜的看著病友今天死一個,明天死一個,白床單往臉上一蓋,就抬向了太平間。太恐怖了。”

珠海之行

出院後,李獻國就在家休息,只想好好養病陪家人,不想再忙生意的事情了。過了不久,一位過去的老領導從珠海打來了電話,說是過73歲生日,讓他過去。他們關係很好,領導退休後,李獻國曾資助過他20萬元的貨,幫助他兒子開了家公司,他兒子的公司賺錢後老領導來還錢,李獻國也沒有要。現在老領導過生日,他不能不去。宴會擺在了一條船上水上餐廳的最大包間中,餐桌很大,能坐20多人,除了李獻國之外,都是珠海、廣東當地的朋友。

宴會開始後,老領導端起一杯酒站了起來,非常激動的說道:“今天是我的73歲生日,也是我的電子公司正式開業的大喜日子,我最要好的朋友和兄弟李獻國同志親自趕來參加我的宴會,我非常高興,我先乾為敬,以示謝意!”然後一飲而盡。接著又端起第二杯對所有來賓表示感謝,他又端起了第三杯酒:“我跟著共產黨幹了一輩子,退休時有兩個願望,第一是希望在大海邊買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推開窗戶就是海的那種。我喜歡大海,但我生在中原,當兵、上軍校、退伍工作都在中原,一直到退休也沒有看到過大海。第二個願望是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兒子很爭氣,公司效益不錯,不僅成了家,立了業,還讓我抱上了孫子。他給了我200多萬孝敬我。我呢就花一百多萬在海邊買了一套房子,剩下的錢就開了這家電子公司,我在軍校學的是電子專業,現在終於可以發揮專業特長,甩開膀子大幹一場了。我高興啊!”然後又要一飲而盡。李獻國感覺不能讓老領導喝得這么猛,就連忙攔住了他:“老領導,您都73了,兒孫繞膝,安享晚年多好啊,還折騰什麼啊,不能再喝了。”老領導還是一飲而盡:“你們看我這精氣神,老了嗎?人過七十古來稀,那是老黃曆了,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鄧小平先生三起三落而不倒,74歲時再次出山,為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做出了豐功偉績,受世人敬仰;日本超市連鎖巨頭八佰伴的掌門人和田一夫也是三起三落,八佰伴破產的巨大打擊同樣沒有擊垮他,他說過:‘火鳳凰必將重生,在燃燒自己後,會再創新天地,大不了從零開始。”72歲重登攀,有夢想,就有可能。’和田一夫又開始了新的創業,被世人稱作‘不死之鳥’!來,兄弟們,乾杯!”

東山再起

珠海之行讓意志消沉的李獻國感慨萬千:“人家73歲還要幹事業,我才50來歲就要在家養老?慚愧啊。堅決不能加入老年晨練隊!傳承祖業,做出成績,造福人類!”

說乾就乾。李獻國毅然決然地邁入了保健食品領域。他成竹在胸的說:“保健食品行業是個朝陽產業,中國有13億人,國人的健康問題可是個大問題,每年的醫療費用可是個天文數字。研究疾病治療固然重要,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科學養生、防患於未然比治療疾病更重要,防治結合才是我們的正確道路。面對8億左右的亞健康人群,我們豈能無動於衷?亞健康的人就像是99度的熱水,再加一度水就開了,就是病人了,我們要想辦法釜底抽薪,把溫度降下來,讓他們從亞健康狀態中走出來。西醫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貢獻,數千年的中醫文明同樣功不可沒,發揮特長,優勢互補,才是最佳選擇。”

挑戰癌魔

眾所周知,癌症奪去了無數人最為寶貴的生命,其中也包括李獻國的父親。李獻國痛心疾首地說:“老人家行醫數十年,救人無數,但是60歲那年卻死在了胃癌上。他身體很好的,比我瘦一點,60歲那年他感覺胃有點不舒服,也沒有什麼大事,我就勸他到醫院檢查,可是一檢查竟是胃癌晚期,我認識院長,他說趕快做手術,我本想徵求一下父親的意見,可人家說,你是怕花錢嗎?那可是不孝啊,作為長子,我簽字了。萬萬沒有想到,下來手術台第五天父親就去世了。我恨自己啊!他身體那么好,哪裡像個病人啊?!怎么就這樣說沒就沒了呢!我覺得如果不做手術,再活個六七年是沒有問題的。”

父親的突然離世,深深地刺痛了李獻國的心:“攻克癌症,是個世界性難題,全球數以萬計的著名專家學者都在孜孜以求地在研究探索,但是,效果還很不理想,縱觀國內外,對癌細胞的抑制率僅在35-45%之間,化療、手術是最普遍、最傳統的治療方法,但是,死亡率還是高的驚人。得了癌症基本上就等於被判了死刑,手術治療更多意義上是一種安慰劑,是兒女孝心的一種表達,明明覺得是不行了,但是還要花錢給他治療,怕落下不孝的壞名聲。我沒什麼名氣,但是,位卑未敢忘憂國,我決心向癌魔發起挑戰。我覺得,古今中外,世界上的許多重大發明都是偶然間的發現甚至是無心插柳的結果。傳統的治療方法不行,就突破窠臼,另闢蹊徑。”

父親去世後,李獻國發誓要尋找一種不做手術對胃癌及消化系統的癌症有效果的產品。他經常到河南省林州市走訪,林州過去叫林縣,就是人工天河——紅旗渠的所在地,那裡也是世界食道癌的高發區之一。李獻國實地收集了大量消化系統癌症患者的資料,並進行科學系統地跟蹤、整理和比較。結果他發現有位鄭教授的母親也患過胃癌,現在已經治好了。他就和鄭教授交流。鄭教授是學法律的,很愛看中醫書。母親患病後,醫院說已經無可救藥了,只能好吃好喝好伺候等死了。李獻國說:“鄭教授不肯啊。他就試驗了很多方子,利用中草藥配伍,讓母親吃。直到現在老人家還活得好好的。”

李獻國的眼睛亮了,他根據鄭教授的回憶,結合自己的中醫知識和技術,反覆試驗,終於開發出了讓劉宏民院長驚訝不已的蟲草香菇多糖口服液。

產品出來了,可是沒人相信啊。世界上那么多大專家都攻克不了的難題,更何況你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李獻國?直到後來有些患病的親朋或者走投無路的患者或者無錢手術治療的窮人才找到了他。結果奇蹟真的出現了!

李獻國說:“我老家有個親戚,實在是沒有辦法了,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找到了我,結果拳頭大的腫瘤喝了三個月後就全部消失了。他家裡人非常感謝呀,拿了10萬塊錢來感謝我。我沒有收,他就說乾脆我賣你的這個產品吧!”

李獻國接著說:“千萬可不要叫我是癌症的剋星,雖然我希望將來能獲此殊榮。畢竟我現在才剛剛邁出第一步。蟲草香菇多糖口服液現階段還僅僅是保健食品,從食品到藥品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更好的去完善。截至目前,銷路很好,畢竟價格很低啊,服用三個月才幾千塊錢。可是,真正有跟蹤統計的癌症患者服用過的還不到一百人,有46例的效果非常好。其他人也有明顯的效果,病情減輕了,即使服用五天后去醫院檢查,也會發現癌細胞減少了,病情沒有再惡化。這說明,產品對癌細胞的生長起到了抑制作用。”

劉宏民院長實驗報告出來後,《光明日報》、《光明日報內參》、《河南日報》、《大河報》、《商報》《醫藥經濟報》等主流媒體紛紛給予了熱切的關注和報導,稱之為是世界抗癌史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可是李獻國並沒有沾沾自喜:“我最欣慰的不是治癒了多少癌症病人,而是把多少潛在的癌症患者的癌細胞扼殺在了搖籃里。癌細胞的潛伏期長達2-20年,在沒有惡化之前是預防的關鍵時期。當我看到我的產品供不應求,讓很多人們在不知不覺中防患於未然之時,我是最高興的!”

李獻國在祖傳秘方的基礎上,先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為技術顧問,引進義大利、瑞士先進生產設備,投入巨資建立了高標準的實驗室。現已開發生產出蟲草香菇多糖口服液、人參多糖口服液、大蒜沙棘油軟膠囊、蜂膠軟膠囊、番茄紅素軟膠囊、B胡蘿蔔素軟膠囊銀花蒜寶軟膠囊、以及對糖尿病有奇效的純中藥製劑金生沖劑等在內的數十種保健產品,並遠銷澳大利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宏都拉斯等國家及港澳地區,因效果顯著而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他的團隊始終秉承“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的企業理念,發揚“誠實做人,誠信做事、誠信交友”的企業精神,在高科技,高起點,高要求的基礎上穩步發展,為人類的養生防病走出了一條不斷創新發展的輝煌之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