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才[玉雕工藝大師]

李洪才[玉雕工藝大師]

李洪才,男,滿族。1942年(農曆)12月16日生,遼寧省岫巖縣人,著名玉雕工藝大師,玉石王大佛的設計者。其作品主題突出,構思新奇、獨創,寓神於形,寓動於靜,形神兼備,柔潤、剛毅無不兼顧,神態逼真,被載入《中國少數民族專家學者辭典》,其貢獻被收錄在《世界名人大辭書》。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李洪才出生於岫巖滿族自治縣哈達碑鎮一貧苦農民家庭。困苦的童年養成其吃苦耐勞、勤奮向上的毅志、剛烈的性格和慈善的為人。1958年入縣玉器廠學習玉雕技藝,從師於北京玉雕藝人王懷志和求教於北京玉器廠老藝人宿鏞等老一代玉雕藝術家,從藝期間多次外出學習、考察,進行技藝交流,廣交玉雕名流。40餘年的玉雕生涯形成其獨創的藝術風格,玉雕工藝精湛,尤精於人物設計雕琢,花鳥、獸、素活等類無不精通。其作品精心雕琢、屢屢獲獎。

玉雕風格

李洪才1964年開始從事玉雕人物設計,90年代先後被確定為高級工藝師、工藝美術大師。

李洪才 李洪才

李洪才自幼聰穎,發奮讀書,勤於觀察思索,在玉雕技藝中富於創造,出精品,出絕活,為玉雕界之奇才。

1963年,李洪才在其玉雕作品《美女戲鸚鵡》中第一個將活鏈工藝引用到岫巖玉作品中,開創岫巖玉活鏈工藝之先河。其後在《二龍戲珠》玉雕作品中運用內雕工藝將簍內玉珠雕為“活珠”,為玉雕工藝的再次發明創造,此藝後為玉雕界普遍套用。

李洪才的兩件“絕活”,至今為專家未解之迷津:一為玉雕作品《如意壺》(後又一作品《鳥鳴壺》),分別斟出兩種酒,涇渭分明,為玉雕之絕品;另一玉雕作品《九龍珍寶亭》為玉龍亭中有玉龍,一龍吐霧,中有玉珠懸於空中,按下又起,永不下落,睹者不解其中之玄妙,無法仿做,後收藏於海外。

成就及榮譽

1968年,李洪才的作品毛澤東詞《滿江紅·和郭沫若》作為代表遼寧省工人的禮品獻給毛澤東主席,得到毛澤東的欣賞和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其後,他又創作了毛澤東主席半身圓雕玉像獻給鐵嶺四一一部隊,得到官兵的高度讚賞。

李洪才其俏色岫巖玉作品《蟈蟈簍》《二龍戲珠》,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展,後選送到法國巴黎、日本東京展出,作為珍品被國家收藏。

李洪才其作品《春紅報喜》《麻姑獻壽》《七品芝麻官》《笑談人間事》等作品均以設計創新、工藝精巧而獲省級大獎。

1989年,李洪才設計的“太平舞人”獲全國輕工業部百花獎二等獎。

1994年5月,李洪才被鞍山市政府玉石王雕刻籌委會聘為玉石王雕刻設計師。他根據專家、教授建議將玉石王正面雕刻為玉釋迦牟尼佛,背面為渡海觀音,整體作品氣勢雄偉、神秘莊嚴。通體作品大氣、雄渾、凝重,突出“大”的氣概。雕像細膩、清新、柔潤,集岫巖玉雕風格、琢玉工藝之大成,歷時一年圓滿告竣,通過國家驗收。該玉製作品大於北京故宮珍寶館中《大禹治水》百餘倍,為中華上下五千年玉雕史上首創玉雕巨作,被收錄在世界吉尼斯記錄中。黨和國家領導人李鵬、朱鎔基、姜春雲、費孝通等及國際友人參觀後無不大加讚賞。

1998年,在澳門回歸之際,由李洪才設計的《九九月圓圖》作為遼寧省政府的高貴禮品獻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李洪才作為全國玉雕界的代表,其事跡和精湛的工藝被載入《中國少數民族專家學者辭典》中,同時作為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才和玉雕行業名家被香港中國國際名流出版社收錄在《世界名人大辭書》中。

李洪才熱愛岫巖玉雕事業,熱心岫巖玉雕後備人才的培養,一生帶徒授藝數百人,得意高徒有林玉森、馬鳳舉、刁玉鐸、穆同明、鄒本超等數十人。

玉鄉俗子懷絕技

岫玉第一人李洪才,素有刻玉鬼手之稱。他身體虛胖,態度謙恭,言語遲緩,語調綿軟,與溫潤朗透的岫玉相似。他獲得遼寧省工藝美術老藝人代表大會十佳產品一號的玉雕作品《俏色蟈蟈籠》,高不足30厘米,重不過500克。蟈蟈籠的上千根咬編“竹條”鏤空之後,又從籠眼伸進刀去刻出兩朵牽牛花和花上兩個伏棲取食的可人蟈蟈。籠極具功力,蟈蟈讓人嘆服。

他獲遼寧省創新杯一等獎的《七品芝麻官》的“官”頭,用手一撥能搖上5分鐘。機關在於脖子伸進肚子裡成為懸棰,又通過二個頂尖頂在衣領上。

他利用空氣壓力原理雕刻的《雙心壺》,壺心分兩半,均能旋轉通壺嘴,一壺能倒出兩種酒;壺蓋密封,一邊留一個小孔,手捂則酒藏,手抬則酒出,同時伴有蜂鳴聲,實為寶物。

他利用古代汲水原理雕刻的《內外薰球》,內球倒上香水,在床上隨意滾動,球口始終朝上,香水絲毫不灑;他的《九龍鎮寶亭》,刻四柱,柱上蟠四龍,亭內設香爐,爐內放寶物,寶物總是浮在表面。其絕妙之機,在廣州展覽時,無人能解……

李洪才的作品就是這樣出神入化,精美絕倫。精在技藝,絕在科學。

獨領風騷刻大佛

李洪才雕琢玉佛 李洪才雕琢玉佛

1992年,在岫巖發現的一塊稀世珍寶———重260.76噸重的玉石王,跨河越嶺運抵鋼都鞍山。經過省市領導與專家學者論證,最後定奪:將玉石王刻成大佛,並建一座玉佛苑。工程在全國範圍內招標。想對世界珍寶操刀的能工巧匠紛至沓來。經過幾個回合的較量,當初根本沒被看好的以岫巖玉器廠高工李洪才主持設計的方案闖關奪標。1994年4月9日,李洪才帶著50名技工,扛著行李卷、拎著鍋碗瓢盆,進住工地的防空洞。面對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以及關係到50萬岫巖人臉面的這份榮譽,李洪才整夜整夜地睡不著覺了。

玉石王由重型吊車吊起放到玉佛苑奠基處的底座上,恰是最合理的放置。玉石王被一層層的跳板圍起來,外皮被剝去了,露出黑、綠、白、褐等六種顏色的胴體,它的正面是黑色的,與黑臉的釋迦牟尼坐像方案相符;背面是白色的,正適合刻觀音菩薩立像。

李洪才把模型的尺寸放樣到玉石王身上後,工人們開始打磨。將墨線部分留下,將無線的部分磨掉。平日溫和的他不斷地向不能領會他的意圖的人發火,但大家都能掂量出他肩上擔子的分量。

8月6日,跳板中一根過性的橫桿“咔嚓”一聲折斷,李洪才與4名技工從6米高處摜向滿是石碴的地面……結果,4名技工,有的斷了11根肋骨、有的腦震盪、有的腰椎骨折。唯有他只受了一點擦皮傷……

一年後,釋迦牟尼的佛身已完全顯現出來,最關鍵的臉部用了2個月也“開”出來了。工程總指揮見了,打了他兩個耳光後告訴他:“這臉開得太好了。”

又幾個月後,觀音像也雕完了,但總指揮卻對外聘大師開的臉不滿意,非逼李洪才給改臉。臉改過之後,總指揮與眾人一致叫好,李洪才高興得掏出500元錢請弟兄們下館子。

冬天施工中,打磨的水刺到雨衣上、水靴上,把人凍成冰人。1995年“龍抬頭”這天上午10點多鐘,工人用刀剷平觀音左面身後的海平面時,竟剷出一條青龍的影像。更奇的是,下午又在觀音右側剷出一隻黑色的鳳的圖案。龍頭與鳳頭均朝向觀音,龍鳳呈祥,為觀音護法,與整個畫面珠聯璧合。此外,觀音身後的普陀山的紋理,與畫面上普陀山的山形相差無幾,觀音腳下欲刻海浪和雲氣處正好趕上白色……大家無不奔走相告。

1995年10月,集三絕———玉石王、精湛的工藝與世界最大的玉佛於一體的玉佛圓滿完成。表彰會上,總指揮含著眼淚說:“我知道你行,但我就不說你行,怕你驕傲。現在,玉佛刻完了,人人滿意,我可以大聲宣布,李洪才,你行!”這時坐在台下的李洪才與眾位兄弟的眼睛都濕了,當晚他們無一倖免全醉倒了。

1996年,占地2萬平方米的玉佛苑也竣工了,至今已接待了幾十萬遊客。李洪才的名字因此遠揚。

年逢四八遭劫難

1998年3月14日中午,李洪才與徒弟們又搞了一次小聚。此次興起,他一席下一口杯白酒。當他出了飯店門便覺得一陣旋暈,順勢蹲在地上,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徒弟們見了,大吃一驚,連忙在路上截了車,六七個徒弟齊動手,將體重105公斤的李洪才抬到車上,火速向縣中醫院奔去。

經醫生全面檢查,李洪才患的是急性腦出血。醫生立即投入搶救。但醫院設備十分有限……怎么辦?是轉院還是留下接受保守治療。陸續趕來的徒弟們一籌莫展。這時,腿有殘疾的牟同明立即打電話找來李洪才的妻子、兒子與女兒,讓他們定奪。李洪才的兒子也沒了主意,帶著哭腔對牟同明說:“二哥,一切聽你的。”牟同明當即拍板:轉院去縣醫院,即使死在半路也認了。

昏迷不醒的李洪才被十幾名徒弟舉著抬上車奔縣醫院而去。與此同時,與瀋陽醫科大學李洪才的侄兒取得了聯繫,囑咐務必從醫大請內科專家來岫。在縣長的現場指揮下,成立了一個搶救李洪才小組。縣長指示,要不惜一切代價把李洪才救活。徒弟們紛紛到視窗去交抵押金,但醫院卻不收。

傍晚,醫大的丁教授趕來了,立即投入手術。3個多小時之後,手術異常成功。因李洪才腦部出血在額下,位置好,所以術後即保住了生命。只是李洪才的右前額一塊額骨因丁教授術後即返沈無法置回。

李洪才病倒的訊息傳開後,玉石城的業主立即把他設計的活兒全下架,作著價格攀升的準備……直到縣長到玉石城親口向大家宣布:“李洪才被救活了。”

術後,李洪才出現了高燒現象,雖淨注射好藥、頭上用冰鎮也無濟於事。於是只好再請丁教授。丁教授診斷認為是顱內感染。經家屬同意將李洪才帶到瀋陽治療。丁教授說只要打一盒廉價的氯黴素即可。可此藥已近乎淘汰,醫院沒有,徒弟們在院外一小批發部才買到兩盒。幾天后李洪才果真燒便退了。

李洪才開始進入恢復階段,幾十名徒弟輪流護理,為他及時翻身,為他按摩,以免生褥瘡。2個月後,李洪才出院了,恢復如前,沒留下一點後遺症。同時,他也特別為有這些好徒弟而欣慰。

生死劫後再操刀

1999年12月20日,在外“漂流”一個多世紀的澳門即將回到祖國懷抱。值此幸事,遼寧省政府決定送一塊大型岫玉雕刻作品。經國務院批准後,省政府辦公廳王主任與魯美孫教授帶著一張設計示意圖於今年4月來到岫巖。經過縣領導斟酌,這個任務責無旁貸地落到李洪才與他的高徒林玉森身上。原料要求:河磨玉,核心翠綠,外裹褐色外皮;內容要求:刻九條雄獅、九朵蓮花、一輪明月與一隻玉兔,整幅作品象徵1999兔年,中華民族大團圓。作品命名為《九九月圓圖》。

尋找石料費盡周折。因河磨玉本是老玉,因從山上順水滾下,外皮經河水上萬年沖刷腐蝕形成一層褐色包皮,比之產在山上之老玉更為珍貴。當天,李洪才便隨從省、縣領導到偏嶺鄉西玉溝老玉礦一線沿河道挨家挨戶尋求河磨玉料。當天在一位姓謝的農民家裡看中一塊1噸多重的河磨玉,但未敢輕舉妄動。因為河磨玉價格每市斤200元,是普通岫玉的4倍。如果切開後,質地太雜必作廢。直到半月後,才決定採用。

玉拉回縣裡用鋸切開後,果然雜質太多而作廢了。價值3萬餘元打了水漂。無奈,又到細玉溝老玉礦中去選,但仍不敢造次。幾天之後,又在玉石城一位姓李的老漢家裡找到一塊老玉。運到林玉森家後,小心翼翼地切開。還好,除了有一條縫使可用部分比設計要求稍小外,其它都比較理想。於是李林二師徒便投入了緊張的製作。

李洪才按照示意圖在玉石上放出初樣,林玉森便手持30多斤重的砂輪機打磨起來。清水冷卻,磨機吼叫。由於老玉硬度在6.2-6.7度,比岫玉高出2.2-2.4,所以,打磨起來很費力氣。

李洪才設計的《九九月圓圖》 李洪才設計的《九九月圓圖》

工具由大變小,活由粗到細。兩個人一天工作11個小時,切、挖、磨、鑽、削、鏤,活越來越難。經6個月苦戰,主體完成。同時,李洪才又買了一塊花玉,二人又刻了底座。整個作品經拋光、三氧化二鉻打光、打蠟,終於國慶節前宣告完成。作品高近一米,寬60厘米,重150餘公斤。

一個略呈三角形的主體,九條雄獅活靈活現,有的在叨綢戲耍,有的在護住繡球,有的在瘋鬧,有的在沖天怒吼……雄獅身前背後,九朵荷花陪襯,荷葉漫捲,荷花綻放;一彎明月從地平線上升起,一隻玉免抬頭遠眺。整個作品造型歡快喜人。背面刻著岫玉品質與作品立意簡介。1998年,遼寧省政府將《九九月圓圖》贈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