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群

1932年,時任中共中央交通局永定交通大站主任的李沛群接到中央通知,說有些“比較負責的領導幹部”要進入蘇區,讓他到汕頭聯繫接送。 遵義會議後,李沛群隨部隊向川滇黔邊進軍,1935年1月下旬,紅軍在赤水縣土城鎮附近與川軍郭勛祺部進行了一場艱苦的戰鬥。 此後,李沛群隨部隊快速進兵雲南扎西縣,中央軍委為適應運動戰的需要,決定在扎西縮編紅軍。

李沛群(1908-1991),出生于海山的一個貧農家庭。1921年李沛群來到廣州尋找生活出路,從此踏上了人生新的征途。上世紀20年代初期的廣東成為中國革命運動的中心,工農運動蓬勃發展,1925年,李沛群參加了著名的省港大罷工,得到了極大的鍛鍊和考驗,成為這一偉大革命潮流中的先鋒和闖將,十九歲在廣州大涌口中共支部加入中國共產黨黨組織。被譽為中共中央交通局“四大交通”(另三名是蕭桂昌熊志華曾昌明)之一。 解放後任廣東省農業機械廳辦公室副主任,副廳級離休,離休後任省黨史徵集和研究委員會委員。
1932年,時任中共中央交通局永定交通大站主任的李沛群接到中央通知,說有些“比較負責的領導幹部”要進入蘇區,讓他到汕頭聯繫接送。等到在汕頭一見面,李沛群才知道要護送的原來是鄧穎超大姐和項英的妹妹項德芬及其丈夫余長生等3人。
當時,鄧大姐穿著普通老百姓的衣服,按城市平民客商內人的裝束打扮。李沛群也是生意人打扮,認鄧大姐作表姐。他們一行坐火車到潮安後,即搭民間的電船到大埔。到大埔後,由於水勢較大,大埔青溪交通中站站長楊現鄰派來接鄧大姐的小舢板停在河邊,這時有一個警察過來問話,幸好汕頭站的交通員用客家話應付過去。到大埔交通中站後,由近十人組成的武裝手槍隊前來掩護接應,並護送鄧大姐一行進入蘇區。
1933年3月,李沛群調到江西瑞金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最高法院秘書,1934年9月參加長征,在以董必武、謝覺哉、徐特立等為主要成員的中國工農紅軍中央第二縱隊司令部直屬幹部連中任黨支部組織委員。隨部隊來到湘南的通道縣時,恰好是1934年12月11日,李沛群這些參加過“廣州起義”的人召開了“廣州起義”7周年紀念會,這時傳來了毛澤東的指示,要大家找一本《左宗棠平苗記》。大家議論紛紛,有人推測可能到湘鄂西蘇區去和賀龍部隊會合,有人則說會向貴州省進軍,理由是毛澤東要大家找這本書,不會是沒有原因的。後來,果然是向西走,直入貴州省的黎平等縣,直抵烏江邊,來到烏江邊的“猴場”過了1935年元旦。
遵義會議後,李沛群隨部隊向川滇黔邊進軍,1935年1月下旬,紅軍在赤水縣土城鎮附近與川軍郭勛祺部進行了一場艱苦的戰鬥。李沛群在其回憶文章中寫到,當時紅軍將敵方的三個旅誤認為是三個團,以致敵我力量懸殊,加之川軍先進入有利陣地,形勢十分危急。這時朱德司令當機立斷,抽調幹部團、紅五軍團等投入戰鬥,並在打退敵人後主動撤出,第一次渡過赤水河,進入川南。
此後,李沛群隨部隊快速進兵雲南扎西縣,中央軍委為適應運動戰的需要,決定在扎西縮編紅軍。為了組織和武裝民眾,加強地方黨組織的建設和領導,李沛群等人被選拔到地方成立中國工農紅軍川南遊擊第一縱隊,李沛群被指定擔任該縱隊秘書。1935年2月,川南遊擊第一縱隊和五龍山游擊隊合編,正式成立川南遊擊隊。在很短的時間內,游擊隊員迅速發展到一千多人,並經常出其不意主動攻擊敵人。有一次,游擊隊在敘永縣的木廠粱子地帶伏擊敵人,敵人誤認為中了紅軍的埋伏,驚慌萬狀一觸即潰。游擊隊在雲、貴、川三省邊界廣大地區與敵人開展游擊鬥爭,有力地牽制了敵人,減輕了紅軍主力部隊的壓力,從而支援了紅軍的勝利長征。
1935年秋冬間,紅軍主力部隊過了金沙江和雪山、草地後,長江以南敵人集中兵力舉行川滇黔三省“會剿”,重兵將李沛群的游擊隊合圍,游擊隊遭受嚴重損失。最後李沛群與游擊隊被打散後,躲在村里農民家。敵人包圍村子後,為了不連累掩護游擊隊員的老百姓,李沛群主動走出來後即遭逮捕,不久被押解至重慶。經他在泰國的胞弟李子庵以華僑護照等證件到重慶保釋出獄後,李沛群又義無返顧地繼續參加革命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