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榕根

李榕根,1887年1月出生,東莞市高埗鎮上江城村人,愛國人士。

李榕根是東莞市高埗鎮上江城村人。抗日戰爭期間,他積極支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參與抗日活動,是東江地區一位具有民族正義感的愛國人士、開明士紳。
李榕根,1887年1月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年青時與幾個姐弟遠渡南洋謀生,經過數年的努力,積攢到一筆錢回家鄉置業發展。
1937年7月全國抗戰爆發後,促成了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一年,中共東莞中心支部通過合法的方式,委派進步青年張傑雄(張英)到高埗上江城擔任抗日自衛中隊長兼軍事教官,負責訓練壯丁。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李榕根當時50多歲,思想比較開明,積極支持抗日自衛隊在家鄉開展各種活動。他支持自己的子女參加抗日訓練,並經常請張英到家裡吃飯。1938年10月12日,日軍入侵華南。15日,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成立。李榕根的三女李南參加了這支抗日隊伍。後來其他幾個子女相繼投身抗日隊伍,李榕根都積極支持。其中三個女兒李南、李芬、李瓊和一個兒子李雲祥,先後參加了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奮戰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第一線上。值得一提的是,1944年,李榕根年僅14歲的兒子李雲祥正在東莞中學讀書,毅然投筆從戎,參加了東江縱隊。抗戰勝利後,李雲祥隨東江縱隊主力北撤山東,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批坦克兵,參加過濟南、淮海、渡江戰役和解放南京、上海等全國解放戰爭的重要戰役。1952年李雲祥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戰場上光榮犧牲。全國解放後,李榕根還有兩個兒子李燦林李金河分別於1949年、1960年參軍服兵役,為國防建設作貢獻。李榕根作為一名開明士紳,支持子女參軍參戰,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無私奉獻。
由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對抗日戰爭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以各種形式投身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為打敗日本侵略者而奮鬥。李榕根就是這樣一位愛國人士。
1937年春,共產黨員李一之回到家鄉上江城,創辦東圃國小,並以學校為陣地宣傳抗日救亡。李榕根積極擁護和支持,並帶頭捐款,修建祠堂(學校設在祠堂內),成為該校校董之一。為辦好東圃國小和推動抗日救亡運動,中共上江城支部重視做好依靠民眾的工作和團結爭取鄉中上層人士的工作。鄉中的李榕根、李珍儒、李廣記、李美祥、李林等,是當時可以左右鄉政的人物。東圃國小黨員教師對他們做了不少團結爭取的工作。事實說明:做好上層人物的工作十分重要,特別在當地淪陷後形勢日益險惡的環境中,一批黨員和來來往往活動的革命同志得以安全,與做好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有很大關係。1939年夏,日軍包圍上江城,黃坤元廖安、李植光、李鹹良等4名共產黨員被日軍抓走。以李榕根為代表的鄉中上層人士,公推李扁出面跟隨,當日就把4人保釋出來。1941年初,共產黨員廖安等人遭受日軍毒氣煙燻和拷打致傷,回到上江城醫治養傷,得到了李榕根等上層人士和民眾的關懷與保護。1940年秋,共產黨員李一之回到家鄉進行抗日活動,就住在李榕根家裡,並得到他的保護。1942年至1943年間,共產黨員張英奉命到東莞敵後進行策反和統戰工作,也住在李榕根家裡,並通過他的一些關係順利地開展這一工作。
1941年11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獨立中隊挺進到東莞水鄉、莞城、附城一帶開展抗日鬥爭。當時,部隊駐紮在附城梨川,由於沒有經費,活動困難。李榕根的女兒李南知道這一情況後,與父親商量並獲得同意,從銀行里取出2000元銀元,送給獨立中隊做活動經費。過了幾天,李榕根又通過李南把自己家中的短槍和長槍各一支帶到梨川送給部隊。
1944年9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三龍大隊挺進東莞水鄉,開闢新的抗日游擊根據地。李榕根積極配合,為游擊隊提供活動場所和各種幫助。當年擔任三龍大隊政委的何清在回憶錄《我們戰鬥在水鄉》中寫道:“我們到水鄉後得到他不少的幫助和支持。”
抗日戰爭期間,東莞水鄉大部分被漢奸、土匪分割盤踞。為創建水鄉抗日游擊根據地,中共東莞水鄉區委做好上江城、凌屋村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並依靠當地民眾,協助抗日游擊隊打擊漢奸和土匪。
1942年,上江城土匪頭子李田操縱村中一批武裝,陰謀投靠村外土匪頭子劉發如,公開當漢奸。李榕根秘密召集村中上層人士李珍儒、李廣記、李鹹漢(李田的兄長)等,舉行緊急會議,採取果斷措施槍決了李田。這一正義行動,受到村中民眾的擁護,避免了上江城的分裂,阻止了村外劉發如、李潮等土匪、漢奸隊伍進來,為東江縱隊派出部隊以後挺進水鄉開展抗日武裝鬥爭創造了較好的環境。
1943年春天,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部派出保衛科長李筱峰率領鋤奸隊挺進東莞水鄉。在李榕根的引領下,鋤奸隊於莞城懲處了東莞縣“清鄉”委員會主任張某某以及為日軍提供情報的葉劉培等漢奸、叛徒。這次行動,打亂了日偽軍的“清鄉”計畫,動搖了敵人的營壘,鼓舞民眾抗日鬥志。
1945年4月10日,東江解放區路西區(即廣九鐵路以西的東莞、寶安地區)隆重舉行各界國事座談會。李榕根作為代表出席了這次盛會。
這次路西區各界國事座談會,是路西解放區抗日民主政權——東寶行政督導處召開的,標誌著東寶地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到會的有九個分區的各階層代表、著名士紳、敵占區代表,以及牧師、神父和國際友人等,總共248人。李榕根是以敵占區水鄉地區愛國士紳代表的身份出席的。
路西區國事座談會在寶安縣公明鎮水貝村舉行,一連開了四天。李榕根與其他到會的所有代表一起,聽取了中共廣東省臨委代表黃康所作的《政治形勢報告》、東寶行政督導處主任譚天度所作的《東寶地區形勢和政府工作報告》;討論並通過了《東寶行政督導處施政綱領》;參與了對國事的熱烈討論,代表們建議在各解放區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聯合會,以促進聯合政府的實現。
對於東江解放區在抗日戰爭後期舉行的各界國事座談會,東江縱隊機關報《前進報》曾作過專門報導,並給予高度評價,稱之為“富有歷史意義的重要事件”,“民主光輝照遍了東江解放區”。李榕根能夠作為各界代表之一參加這次盛會,共商國事,這是他支持和參加抗戰工作的又一個閃光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