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唐太宗第十四子]

李明[唐太宗第十四子]

李明(?—682年),唐朝宗室,唐太宗第十四子,母親楊氏原是齊王李元吉之妃。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受封曹王,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賜實封八百戶。高宗即位之後加滿千戶,先後被任命為授梁州都督,後歷任虢州、蔡州、蘇州三州刺史。 永崇 元年(680年),因為和廢太子李賢通謀,降封零陵郡王,流放至黔州。永淳元年(682年),在武后的授意下,被都督謝佑逼迫自殺。 景雲元年(710年),將李明靈柩運回京師,陪葬昭陵,諡號”恭“。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太宗么子

李明生年史書未載,現僅能根據唐太宗第十三子趙王李福的生年判斷,其最早生於貞觀八年(634年)。

曹王李明任蘇州刺史時所建李塔 曹王李明任蘇州刺史時所建李塔

李明出生雖晚,但是其母卻非常出名,而且頗具爭議——巢剌王妃楊氏,或者又稱為齊王妃,是唐高祖李淵第四子齊王李元吉的正妻;也就是說,她同時是唐太宗的弟媳。

巢剌王妃出身名門 ,野史記載其非常美麗 ,在李元吉死後被唐太宗所寵愛。長孫皇后去世後,唐太宗曾經一度打算立為皇后。魏徵因此進諫:“陛下的德行堪比唐堯虞舜這樣的賢君,不可以為了像辰嬴 這樣的女子把自己拖累”,這才讓唐太宗放棄了這個想法 。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李明受封曹王,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被賜實封八百戶,同年高宗即位,實封加滿至一千戶 。

宦海沉浮

顯慶四年 (659年),李明被任命為梁州都督,後來又被任命為虢州、蔡州、蘇州三州的刺史,並被皇帝過繼給巢剌王李元吉為後 。

李明作為蘇州刺史,因為經常不循法度,被他的長史孔禎時常勸諫。李明說:“我是天子的弟弟,怎么會失去王爵!”孔禎說:“不能仗恃皇帝的恩寵,大王就不遵守國家的法度,由此恐怕今天這樣的榮位,不是大王所能保有的,難道大王沒見過西漢淮南王的故事嗎?”李明聽後,十分不悅。後來李明的親信對下人施暴,孔禎將其逮捕之後用刑杖打死。

就現有史料記載而言,李明的宦海生涯相對簡單,沒有太多變動。永崇元年(680年)十月,李明因為與廢太子李賢通謀的罪名,爵位由是被降為零陵郡王,並被流放到黔州,便對人說道:“我真是後悔不聽孔長史的話,才有今日的禍事。”

枉死邊陲

永淳元年(682年)七月,黔州都督謝祐希 在武后的授意下,逼令李明自殺。唐高宗得知,對武后所為無所追究,只深為胞弟哀悼,並因此罷免黔州衙府的全部官員 。

李明死後,就地埋葬。一直到景雲元年(710年)唐睿宗李旦主政時,他的靈柩才得到許可被送回長安,陪葬昭陵,加諡號“恭”,其墓葬現未發掘,墓葬詳情尚不得而知。

族支流傳

武后當政期間,李唐皇室中,年長者多被誅殺,年幼者皆淪為官奴,或者藏匿民間庸碌自保,李明的子孫也不能倖免 。他的兩個兒子:南州別駕、零陵郡王李俊,黎國公李傑,皆在垂拱年間遇害。

神龍政變之後,唐中宗李顯復唐,李唐諸王的子孫被悉數召回京城 ,見到皇帝都痛哭不已,李顯見到這些族子,也不禁淚下,李傑的兒子李胤就在此時被封為嗣曹王。

後來李胤叔父李備從南州回來,又改封李備為嗣曹王、衛尉少卿、同正員,李胤封爵被停。李備因招慰忠州的少數民族叛亂而死後,開元十二年(734年),李胤又再一次封為嗣曹王,授予銀青光祿大夫、右武衛將軍的官職。李明的爵位因此得以繼承,其家族和後人也成為唐朝皇室中譜系最為完整的支脈之一。

個人成就

李明擅長書法,尤其擅長飛白書與行書;在初唐諸王中,次於漢王李元昌,而與韓王李元嘉齊名 。後人認為其飛白書不輸乃父唐太宗,甚至可以以假亂真王羲之的作品,整個唐朝也不過其一人而已。

但是頗為遺憾的是,從後事評價可知,曹王李明的墨寶最晚在明朝還可見,現今已不見其流傳於世,只知其盛名,實為憾事。

家族成員

父母

父:唐太宗李世民。

母:巢剌王妃楊氏:弘農楊氏,隋宗室女,觀王楊雄的侄孫女。

王妃

元氏 :曹王妃元氏的賜田在扶風,時元載之父元升,本來姓景,為元妃管理田租收入,有功勞,向元妃請功,改姓元。

子孫

李俊:零陵郡王、南州別駕,千金郡公 。

李傑:黎國公。

李胤,嗣曹王。

李戢,嗣曹王,左衛率府中郎將。

李皋,嗣曹王,節度使。

李價:濟國公。

李備:嗣曹王,衛尉少卿,同正員。

李偲:右武衛大將軍。

1.

李俊:零陵郡王、南州別駕,千金郡公 。

2.

李傑:黎國公。

李胤,嗣曹王。

李戢,嗣曹王,左衛率府中郎將。

李皋,嗣曹王,節度使。

3.

李價:濟國公。

4.

李備:嗣曹王,衛尉少卿,同正員。

5.

李偲:右武衛大將軍。

李明子孫,參考《新唐書.表宗室世系下》。

史籍記載

《舊唐書》:

《列傳十四》 ,《列傳二十六》 ,《列傳一百四十》 。

《新唐書》:

《列傳第五》 ,《列傳七十》 。

《資治通鑑》:

《唐紀十四》 ,《唐紀十八》 。

《唐會要》 。

《全唐文.冊曹王明梁州都督文》 。

1.

《舊唐書》:

《列傳十四》 ,《列傳二十六》 ,《列傳一百四十》 。

2.

《新唐書》:

《列傳第五》 ,《列傳七十》 。

3.

《資治通鑑》:

《唐紀十四》 ,《唐紀十八》 。

4.

《唐會要》 。

5.

《全唐文.冊曹王明梁州都督文》 。

歷史評價

(唐)李旦 :尊賢貴義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賢敬讓曰恭。既過能改曰恭。執事堅固曰恭。愛民長弟曰恭。執禮御賓曰恭。芘親之闕曰恭。尊賢讓善曰恭。

(唐)張彥遠 :皇朝漢王元昌,神堯之子也。尤善行書,金玉其姿,挺生天骨,襟懷宣暢,灑落可觀。藝業未精,過於奔放,若呂布之飛將,或輕於去就也。諸王仲季,並有能名。韓王、曹王,即其亞也。曹則妙于飛白,韓則工於草、行。魏王、魯王,即韓王之倫也。

(宋)陳思 :特善飛白,不減其父。

(明)陶宗儀 :曹王明行書絕時,飛白亂王右軍,有唐以來一人而已。

1.

(唐)李旦 :尊賢貴義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賢敬讓曰恭。既過能改曰恭。執事堅固曰恭。愛民長弟曰恭。執禮御賓曰恭。芘親之闕曰恭。尊賢讓善曰恭。

2.

(唐)張彥遠 :皇朝漢王元昌,神堯之子也。尤善行書,金玉其姿,挺生天骨,襟懷宣暢,灑落可觀。藝業未精,過於奔放,若呂布之飛將,或輕於去就也。諸王仲季,並有能名。韓王、曹王,即其亞也。曹則妙于飛白,韓則工於草、行。魏王、魯王,即韓王之倫也。

3.

(宋)陳思 :特善飛白,不減其父。

4.

(明)陶宗儀 :曹王明行書絕時,飛白亂王右軍,有唐以來一人而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