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拓之

李拓之(1914~1983),原名李點,字馳雲,號無辯,晚年自號衍碧樓主,近代作家,福州人。李拓之的父親名砥字礪吾,清末秀才,同盟會會員,民元後到南洋,做報紙的編輯,後歸國任教,著述至棄世。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李拓之為庶出,1927年畢業於福州第一中學,父親去世後接做民報編輯工作維持家計,後與友人合辦野火文藝社,同時開始閱讀新文藝刊物並寫作。1931年主編《南華日報》、《朝報》文藝副刊,因在報紙上發表進步作品,被福建當局認為思想過激而拘捕,釋出後避難金門島。他不滿現狀且受到家庭排斥,遂自背井離鄉四處流浪,1933年起先後至上海浦東、漳泉中學任教。工作之餘刻苦自學,從事學術研究。曾與鄧拓通信,深受其影響,1937年抗戰開始,與鄧拓赴西北,欲入解放區,因病未能如願,轉回上海。1938年,抗戰軍興,赴武漢,1939年任職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後隨機關先後移至重慶、恩施等地。皖南事變後,軍事當局認李拓之為嫌疑分子,將他拘捕並扣押於黔江涼水井集中營,因查無證據釋放。此後在重慶淑德女中、江蘇聯中等校任教。時抗戰局勢沉悶,重慶生活貧苦,李拓之心境寂寞苦悶,寫了很多舊體詩詞,陸續發表。1945年抗戰勝利回滬,到上海教育局任編審,同年加入民盟。1946年辭職,同友人合辦南極出版社編印叢書,兼任曉光中學教職,課餘從事文藝創作,發表於《大公報》、《新民晚報》的副刊,任過《文匯報》的特約撰述。1948年輯印創作的歷史小說12篇出版,名《焚書》。1949年到北京新華通訊社工作。1953年受聘為廈門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教授。1957年錯劃為右派。1962年任教漳州第二師範學院,1964年解僱回家。1978年平反,到廈門大學中文系任教授。因長期遭受折磨,身心交困,於1983年3月逝世。遺著《李拓之作品選》。

目錄

聽水

招魂焚書變法文身束足埋香

溺色

惜死

陽狂

投暮催哀李陵以上,節選自李拓之《焚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