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茂林遠岫圖

由於這幅《茂林遠岫圖卷》沒有款識,後代的收藏者也都是根據畫卷後部南宋向冰、元代倪瓚以及明初張天駿三人的題跋,而將其作者定為李成。 李成的畫“墨潤而筆淨,煙嵐輕動,如對面千里,秀氣可掬。 李成,字鹹熙。

近景輕舟泊渡、行人車馬往來其間;遠景宮殿密布,塔影隱現,知去城郭未遠。飛泉水口,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李成的藝術對後世的山水畫畫家影響很大,把李成畫派推向一個新階段的畫家是宋神宗時期畫院的名家郭熙。此畫歷經南宋賈似道、元代鮮于樞、明項元汴等名流收藏,後入清宮內府,上有百多方收藏印跡。

《李成茂林遠岫圖》-基本資料

名稱《李成茂林遠岫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北宋
文物原屬:私人收藏

《李成茂林遠岫圖》-文物現狀

遼寧省博物館藏

《李成茂林遠岫圖》-簡介

《茂林遠岫圖》此畫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場面開闊,氣勢恢弘。遠處,雄壯巍峨的山峰拔地而起,昂然屹立,顯示出頂天立地的豪邁與莊嚴。近景處,小橋流水、泊岸輕舟,以及往來不斷的行人車馬,營造出的卻是一派輕柔舒緩的場景。與遠山相互襯托,剛柔相濟,使畫面既和諧又生動。更有樓台塔寺、流泉飛瀑點綴於溪畔崖間,叢林蒼翠,連綿不斷,使得整幅作品春光滿目、鬱鬱蔥蔥,令觀者心情舒暢。
由於這幅《茂林遠岫圖卷》沒有款識,後代的收藏者也都是根據畫卷後部南宋向冰、元代倪瓚以及明初張天駿三人的題跋,而將其作者定為李成。明、清時期的張醜、吳升等曾認定題跋為後人補配,懷疑作品不是李成真跡。當代鑑定家對這件作品的作者歸屬問題也存在著諸多推論。其實,欣賞一件古代的書畫作品,首先著重看的是它的藝術

《李成茂林遠岫圖》-特點

李成的作品用色不多,顏色清雅淳厚,恬靜莊重,有一種雍容典雅的韻味,沒有絲毫的火氣與造作。李成的畫“墨潤而筆淨,煙嵐輕動,如對面千里,秀氣可掬。”的確,與范寬相比,李成的作品更顯文氣,這與他廣博的才幹與豐厚的學識修養大有關聯,作品中的“書卷氣”很重,此特點在這幅《茂林遠岫圖卷》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李成茂林遠岫圖》-畫家簡介

李成,字鹹熙。生卒年不詳。是唐皇室後裔。五代時流寓四方,後定居於營丘(在今山東),放意於詩酒書畫之間。尤以畫著於世,當時人稱為「古今第一」。
就繪畫技法論,刻畫細膩,神形有致;畫面構圖「三遠」的並用,構景主次疏密的安排等等,無不透露出北宋山水畫風貌的典型氣息。因這幅作品上沒有作者署款,歷來的收藏者均依據畫卷後部拖尾紙上南宋向冰、元倪瓚、明初張天駿三跋而定在李成名下。
李成的山水畫雖然具有荊浩、關仝作品中十分鮮明的奇峰突兀、氣勢雄偉的特點,但他表現更多的還是山東的平原地理風貌。李成用筆清勁平和,形成了“氣象蕭疏”的獨特韻味。纖細而不蓐弱,勁力內蘊,如綿裹鐵。他用墨謹慎小心、平緩細緻。描繪崖石往往是在用瘦勁的線條勾勒之後,再以清晰細勁的小線條慢慢皴寫,層層遞進。尤其是對淡墨的套用更是細膩持重,清逸傳神。米芾曾在《畫史》中說:“李成淡墨如濛霧中,石如雲動。”作品中的山峰以淡墨皴擦,確實有靈動朦朧之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