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恆順

李恆順在大抓糧食生產的同時,根據鳳縣特點,主持制定了發展多種經營計畫。 李恆順深感“要想富,先修路”的重要性。 1965年在他主持下,成立了修路指揮部。

鳳縣山大林深,居住分散。李恆順經常步行或騎腳踏車深入社隊和農民家庭,調查研究,因地制宜指導生產。1960年夏,上級要求鳳縣大種稻穀。李恆順在縣委擴大會議上說:“在漢中地區是‘夏至插老秧,跟上喝米湯’。咱鳳縣地勢高,氣候寒冷,秧插多了,恐怕連米湯都喝不上”。他要求各級幹部,從當地實際出發,多種穩產、高產的玉米,從而使糧食連年穩定增長。
李恆順在大抓糧食生產的同時,根據鳳縣特點,主持制定了發展多種經營計畫。號召各社隊栽核桃、蘋果、花椒、黨參等,增加經濟收入。他在南星公社榆林鋪大隊蹲點時,發動民眾,在公路兩旁廣栽核桃樹,使酒奠溝至高橋鋪一段公路既全部綠化,又使民眾得到經濟收益。
李恆順善於發現典型,培養典型,用典型指導工作。先後樹立、推廣了馬國棟、邵桂英等先進個人典型,還總結推廣唐藏公社隘口大隊10年無林火和發展多種經營的經驗。他還深入農村,耐心給飼養員講解短草餵牛的好處,並幫助飼養員鍘草,在全縣推廣了短草餵牛的經驗。
鳳縣雖有寶漢、華雙公路和寶成鐵路穿境而過,但邊遠鄉村交通閉塞,生產、生活資料全靠肩挑人背。李恆順深感“要想富,先修路”的重要性。1965年在他主持下,成立了修路指揮部。他跋山涉水和技術人員一起勘測路線,採取發動民眾,自力更生,民辦公助的辦法,先後修通了雙石鋪至唐藏、河口經岩灣至平木、酒奠溝至溫江寺、連雲寺至瓦房壩的簡易公路和架子車路。當年9月12日全省地方交通工作現場會在鳳縣召開,肯定了鳳縣依靠民眾辦交通的經驗。
1960~1961年經濟困難時期,辦公室要給書記設小灶,他堅決不同意,堅持和機關幹部一起在大灶排隊買飯。他家人口多,負擔重,從不要組織照顧。他為政廉潔,不謀私利,與人民同甘苦,共患難,深受幹部、民眾的尊敬。
李恆順1965年9月調岐山縣任縣委書記,1981年病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